靖边探秘

来源:  靖边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沈明志      发布时间:2021-9-3 12:12  |  

靖边,一个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的塞北小县。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去了的人,几乎都竦然一惊。特别是那些探幽索秘的人,更是石破天惊,惊心动魄。

靖边探秘,其实探的是一次次历史上神秘的大灾难。因此,这个探秘既是极其沉重的,也是极为深刻的。因为人类的历史也是一个从灾难开始的宗教寓言。所谓“终极思考”,其实有一半也就是“灾难思考”。灾难的结果是今天的矿石资源;灾难的废墟,是帮助我们摆脱日常平庸的课堂;灾难的探秘,是历史文化的巨大发现。想到此,真不知道我们今天在大力开发油气煤盐等矿石资源时,会有些什么人文感想?每一次去靖边考察,犹如“祝融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给人的刺激都是新鲜的、惊喜的、震撼的。靖边的秘密总是那么神奇,那么诱惑,那么幽深。

一、自然禀赋之谜

据县情介绍,靖边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鄂托克旗相邻;南与延安市子长县、安塞区、志丹县、吴起县接壤;东西分别与本省的横山区、定边县毗连。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跨古长城南北。县境南北长116.2千米,东西宽91.3千米,总面积5088平方千米。按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海拔介于1123米——1823米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443.5毫米,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为193天。水资源总量3.53亿立方米,总人口36.38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00立方米。境内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大型水库35座,总库容量8.8亿立方米,居陕西省之首。人均土地面积31亩,是陕西省平均值的3.3倍,人均耕地5亩,其中水浇地1亩。全县林草保存面积21411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居陕西省前列,是黄河流域基本不向黄河输送泥沙的第一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南部山区石油探明储量约在3亿吨以上,年生产原油333.27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4666亿立方米,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陆上最大世界级整装大气田,建成年净化能力达5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煤炭探明储量达35亿吨以上,总储量预测在150——200亿吨;岩盐预计储量在1500—2000亿吨。2020年,靖边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63.33亿元。

恐龙把油气留给人类,森林把煤炭留给今天,大海把岩盐凝固起来,长城和黄河在这里聚会,农耕和游牧在这里交织,无数的交集发生在这样一个地方。历史的大手笔留给靖边无尽的财富。使靖边呈现出一种大文化、大生态、大景观。

一般地讲,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农业条件都不理想,地下资源雄厚的区域,地上生态并不乐观,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区,现代文化皆不发达。从国际上看,中东地区石油储量巨大,但生态环境恶劣;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国家历史文化悠久,但现代文明并不发达;美日现代文明领先世界,但历史并不悠久。从国内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产粮地区,矿藏资源并不丰富;山西、内蒙、陕西等矿藏资源丰富的地区,都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沿海地区现代文明领先,内陆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榆林有煤的地方没有水,有水的地方没有煤。因此,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榆考察时得出的结论是“老天不作美,有煤没有水”。榆林市几个为开发矿产资源专修的大型水库和引黄工程就是那时动工修建的。靖边没有这种遗憾,榆林资源之都的煤、气、油、盐,靖边都有,而且储量巨大,水资源生态环境靖边最好,这在中国境内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县。看来,最深刻的历史文化逻辑还是埋藏在了靖边。这是靖边县给人的第一个惊讶。

形成水资源丰富,绿色环境优美的原因,据地质、气象专家介绍,一是由南部西起六盘山,东至黄河岸的横山山脉形成的。横山山脉的最高峰大墩山就在靖边,海拔1823米,是芦河、红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发源地。大墩山像一座天然水塔矗立在靖边南部源源不断地为靖边输送水源。二是靖边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毛乌素沙漠北高南低,而且底层是红胶泥硬层,致沙漠渗水向靖边倾斜,出现许多草滩海子。三是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修了大量水库,大力开展植树种草,使靖边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小气候、小环境。

置身于东坑镇的小平原上,远眺一望无际的的庄稼,简直就是大海般的绿浪翻滚,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心头,延伸至无限的邈远。靖边给人的美是崇高伟大的、绚丽灿烂的、惊心动魄的。

二、历史文化之谜

令人更为惊奇的是,靖边县的历史文化极为厚重,也特别大气。厚重与大气的首要标志是对历史的幽默,它本来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但不告诉你;其次是气势,伟大见胜于空间,任何一处遗址都关涉到中华文化的大气象;再次是韵味,伟大见胜于时间,每一处文化遗址都让人品咂不尽、玩味无穷、追思没完。

据县志记载,春秋时,县域为少数民族白翟所居。周敬王八年(前512年),晋灭翟至周烈王七年(前369年),县域一直属晋。晋灭后,属魏。魏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魏秦雕阴之战后,魏将上郡15县献于秦,靖边归秦。

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县域属上郡。

汉时,县域置上郡奢延县。西汉,隶属朔方刺史部。东汉时改属并州刺史部。

三国西晋时县境为羌胡所据。东晋十六国时,县境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秦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后秦赫连勃勃拥兵自立,占据上郡,建国大夏国,并于义熙九至十四年(413年—418年)在今县境北部筑都统万城(今红墩涧乡白城子)。

南北朝时,北魏于始光四年(427年)灭掉大夏,于神四年(431年)建立统万镇,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岩绿县,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置夏州,县域分属化政郡、阐熙郡,其西部属山鹿县。北周保定四年(564年)东部设宁朔县(治所在今杨桥畔),属弘化郡辖。

隋开皇元年(581年),撤弘化郡复设夏州,开皇三年(583年),改夏州为朔方郡,撤山鹿县,辖地并入长泽县。县域分属朔方郡长泽、岩绿、宁朔县。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梁师都在夏州建立梁国,县域属梁。

唐武德二年(619年)宁朔县归唐。武德六年(623),在宁朔置南夏州。贞观二年(628年),消灭梁师都,复改弘化郡为夏州,撤南夏州与宁朔县,并将岩绿县改为朔方县。贞观五年(631年)复设宁朔县,长安二年(702年)又撤。开元四年(716年)再设,开元九年(721年)再撤。不久又设。

五代十国时废道建置。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沿袭唐建置,县境属夏州朔方、宁朔、长泽3县。

宋时,县域为北宋、西夏反复争夺之地,初属宋,后长期分属西夏夏州、龙州、洪州、宥州。

元时,县域属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

明洪武六年(1373年),设靖边卫,是年又设靖边道。成化三年(1467年),设靖边营。

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靖边道,原所辖营、堡统归榆林道管辖,同时设靖边所。雍正九年(1731年),置靖边县,隶属榆林府。乾隆八年(1743年),靖边县改属延安府管辖。以新城堡为县城。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镇靖堡为县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榆林道,靖边归榆林道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二十八日,刘志丹率红军打开县城镇靖,民国靖边县政府迁往柠条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后,靖边县隶属于榆林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今隶属榆林市管辖。

县志记载是从春秋开始,但近年来这里的遗址发掘证明,靖边的史前文化更为惊心动魄。而且从上古至今,史不缺证。

著名的有“朔方古址”“阳周故城”“黄帝原冢”“龙洲上古遗址”。另外还有“小桥畔旧石器文化遗址”“褡裢沟细石器文化遗址”“安梁新石器遗址”“登杆梁古墓群”“波罗梁古墓群”“马湾墓群”“老坟梁墓群”“河畔墓群”“葛塘墓群”“黑垆土圪塄墓群”“烂赞塌墓群”“长嘴墓群”“罗家湾墓群”“南柠条圪堵墓群”“皇华城”“丰陵寨”“双城”“卧牛城”“店角城”“芦关岭”“半个城”“城子壕城”“宁朔城”“兀喇城”“李家城”“苍老关”“乔麦城”等三十四处文化遗址。此外还有“统万城”和“小河会议旧址”。每一处遗址都不可小觑,走近一看,豁然洞开,惊鸿一瞥,放射出耀眼的历史晚霞。它的历史光辉都留在了遗址,这使遗址的排列成为历史景观,考察遗址成为阅读历史,就像不太用功的学生读得粗疏、质感、轻松。

近年来,我十几次前去考察,考察一次震撼一次。震撼的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其实还非常无知,连自己文明的关键部位也完全茫然。中华文明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源头,但这个源头因既有的历史书籍并没有关于它的记载而被否认。由此应该明白,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例如石峁遗址,考古学家认定它是4300年前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但历史学家因历史书籍中从未记载过石峁遗址,而否定它就是中华文明的起点,真是荒唐至极,愚昧至极。看来中国历史学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历史学的真正进步是用不断发掘的遗址来证明和阐释历史,而不是本本主义。人类真正的奇迹是突破,不管书本尚未明确记载,还是周边生态多么落后,黄帝原冢,让人一见,就感到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汇合,力量和疑问在这里交战。

站在王坟湾村的黄帝原冢前恭敬仰望,心中排列着以前在书本里读到的有关他的一系列疑问,用不着再多话语,已经彻底震撼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生命,把华夏文明播洒在中华大地上后,又在这里画下句号。多少号令和呐喊,多少厮杀和攻占,多少扶危和济困,多少爱心和仁慈终于都喑哑了、凝结了,凝结成一个角落,凝结成一种萧穆,凝结成一种神圣。他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把伟大与神圣、庄严与肃穆、时间与空间,物化为一个巨大的土丘,让后人猜测、判断、甄别,进而缅怀、追思、悼念。面对黄帝原冢,尽管有一连串巨大的问号。请不要草率地把问号删去,急急地换上感叹号和句号。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解读的时候,其中,疑问最多的就是黄帝。我们现在可以翻来覆去讲述的话语,其实是一种历史传说。一点仅有的证据也是近一个多世纪考古学家们在废墟间爬剔的结果,与早已湮没和尚未爬剔出来的部分比,只是冰山一角。好在靖边有赵默冰先生和他的团队,他们锲而不舍的求教、求证,借助于国内外专家和历史书籍,拔茧抽丝,终于使黄帝原冢的真实面目浮出水面,也使延安黄帝陵的来历有了历史的溯源。

经过对所有史前遗址和古地名的实地考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有蟜氏和有熊氏联姻,迁徙并且兴盛的古路线图。

约在4738年前(前2717年),有蟜氏之女附宝与有熊氏首领少典结合并“感光而孕”,在今靖边县周河乡生下了轩辕黄帝,该地后来被称为“生龙台”。此后,轩辕黄帝(当时叫公孙云)随父亲少典往今五里湾、新城、大路沟、杨米涧、天锡湾、小河、乔沟湾一带逐水迁徙到了现在的龙洲镇。

约4723年前(前2702年),15岁的轩辕黄帝接替父亲少典成为有熊氏首领,并在五年内征服炎帝和九夷族首领蚩尤,称帝天下,4718年前(前2697年)建都龙洲,号为“皇华城”。

约4638年前(前2617年)皇帝驾崩,其孙颛顼继位,将黄帝葬于自己的领地(今高家沟阳畔、王沙湾两村之间)。

约4628年前(约2607年)颛顼与共工氏相斗,共工氏放水淹没此地(今高家沟、龙洲皆有厚达10米至3米的水积层),迫使华夏政权向东南迁移到神木的石峁。

约4276年前(前2255年),大禹将天下分为九洲,此地名为“雍州”,用以纪念黄帝龙兴之所,尽显崇敬之意(雍字的金文由一龙、一水、一丘组成,龙为黄帝,水为龙湫,丘为皇帝冢)。

这样的猜测当然是一种狂想,虽有史籍记载和文物印证,但实证并不充分。他给人释放出的只是一种炽烈的冷漠,流动的孤独,忧郁的奔放。这是因为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后世典籍记载都是根据历史传说整理而成,包括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及钱穆《黄帝》一书,都是传说和猜测,诚如司马迁所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既然都没有实际根据,都是历史传说,那就应该把精力放在遗址发掘上,毕竟遗址不撒谎,文物不缥缈。即使根据现有遗址分析判断也是一种借助遗址和古地名构建生命图腾的尝试,不敢妄言史实。

尽管如此,着实让人欣喜若狂。因为文化记忆的唤醒,并不像人们设想的那样按部就班。它往往是,由一种发现激活全盘,就像在欧洲,维纳斯、拉奥孔雕像的发现,庞贝古城的出土,激活了人们的遥远记忆。记忆不是一个严整的课本,而是一个地下室的豁口。记忆不是一种悠悠缅怀,而是一种突然刺激。靖边“黄帝原冢”为我们切开了通向历史的豁口,这个豁口给人带来的刺激,仿佛神州十二号打开的窗口,让航天员在窥视地球,确实把探寻者震撼了。

站在靖边县杨桥畔镇瓦渣梁战国时期上郡”阳周故城”遗址上,更加震撼。一切无知都是以昂贵的时间代价来获得救赎的。”阳周故城”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坐标,彻底地逃离了文明的视线已有千年时间,期间只与清风明月为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来杨桥畔考察时,一切都毫无表情地沉默着,而天底下最可掩饰的就是这种毫无表情的沉默。今天,当与世人再次见面时,换了人间。真是千载古城,黄粱一梦。

因为确定了”阳周故城”遗址,就能确定“黄帝原冢”的地理位置。史书明确记载,汉武帝北巡曾在阳周城之南的桥山之脉祭祀黄帝。但在西汉之间,它却突然神秘消失。直到北魏时,阳周又被重新设县,不在陕北却到了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从而引发出多种中国历史、地理、名著等一系列失误。

自认为阳周古城的地方,中国有三处。一处在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根据是《正宁县志》《庆阳府志》,以及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一处是今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根据是《安定县志》《甘肃通志》《关中胜迹图志》《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一处是靖边县,在靖边史志上,通篇未见“阳周”二字。但与阳周古城相关联的“奢延水、走马水、帝原水、黑水、先秦列城”等水系、地理诸古名,却赫然记录在靖边县三种史志内。

北大王北辰教授(1921-1996年)和榆林市作家、考古学者张泊先生经过研究比对和实地考证,共同认为“阳周故城”应在今靖边县杨桥畔镇瓦渣梁一带。其根据,一是这里与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录描述的“阳周故城”地理位置和水系名称及流向高度吻合;二是遗址内相关出土文物均证明此地为先秦时的政治军事中心重地。并对正宁“阳周故城”和子长“阳周故城”并非先秦“阳周故城”作出有依据的合理解释。至此,靖边县“阳周故城”才真相大白。同时也为前述“黄帝原冢”提供了有力证据。

站在“阳周故城”遗址处眺望四周,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因为天地之间一望无际,千里土色,万古苍原。但一想起蒙恬和扶苏奉秦始皇命令,驻守上郡阳周,霎那间又成为一片碧血黄沙,杀气腾腾。是时,该地竟有10.3683万户,60.6658万人,蒙恬与扶苏率领20万大军与敌人交战,气势就来了。伟大与强大的比拼,时间与空间的聚合,将军与首领的呐喊,士兵与军卒的厮杀,军鼓响彻天空,杀戮震撼环宇,把整个瓦渣梁沙滩搅得昏天黑地。回过神来才发现是暴风雨来了。急忙上车赶往统万城遗址。

暴风雨过后的统万城,晴空万里,历史的鲜血把毛乌素沙漠浇灌得万木葱茏。面对令人震撼的匈奴都城,几乎每个旅行者都会跄然停步,惊叫一声。在凝固的物质中,目睹它与自然已经融为一体,但依稀仿佛还能看到历史的雾霾中那些曾经不可一世而最终丧失湮没的猖狂。

统万城是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已有近1600年历史。

统万城具有别的历史名城的一切优点和缺点,而且把它们一起放大。令人一次次赞叹,一次次皱眉,最后还会想起波德莱尔的诗句:“万恶之都,我爱你!”置身于城池中,处处都能发现惊人的东西。统万城以其泱泱气象,特别是城郭的气势恢弘,使其跃居为中国北方最为繁华的都城。我们平日总以为人类的那些早期少数民族一定踩踏在荒昧的地平线上,谁能想到回溯远处的匈奴,却是一种时髦而豪华的生活形态,真让人产生一种天旋地转的时间大晕眩。

中华文明的摧残和强大都来自野蛮的匈奴族。他的每次进犯都削弱了华夏文明,然后又把自己的粗狂血液灌注进华夏文明中,使得斯文的华夏文明也强悍起来。因此,统万城既是华夏文明受辱的象征,也是华夏文明发展的象征。

攀登上统万城城郭的最高台眺望远方,毛乌素沙漠一望无际,万籁无声,在无限的静穆里,夕阳缓缓西下,犹如一个失去光芒的红色大球,沿着地平线滚去,隐没到毛乌素沙漠西部边际里,大地上各种灰色的多面体顷刻之间染上了一层玫瑰色,宛如盖上了一层鲜苔,同绿色地衣交织成一幅被剥夺了生命的暗淡画面。再抬起头来时,光线和沙漠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了。空洞的静穆似乎逐渐有了某种充实的内容,只是一时还不能理解它的含义。仿佛翻开了一本用原始文字写成的智慧经书,里面内容正是我苦苦探寻的靖边远古秘史,倏忽打动了我的心,甚至使我笃信。然而才一睁眼,那古怪的文字又变成了多维时空的交响诗。忧伤的回忆、甜蜜的柔情、陡然的兴奋、转眼的冷漠,酸甜苦涩,一应俱全。万般柔情翩然而来,又翩然而去。巨魔般的它翱翔于天际,摆动着色调越来越浓的蓝青色翅膀飞的越来越远,只给我留下沙漠的寂静。儿子过来扶住我胳膀,催我回去。

靖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历史大课题,竟然隐匿于此,隐匿于沙漠,沉淀成宁静。既在这里定格,又在这里混沌。甜酸苦辣的滋味,弥漫于树丛,弥漫于草地、沙漠中掩埋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浓缩。我走过许多地方,未曾见过如此具有概括力的所在,概括得令人难以置信。

三、红色基因之谜

前不久,我用两周的时间再次实地考察了靖边县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这次我又用一周时间专门考察靖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靖边,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中共靖边县委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没有被颠覆的县级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在靖边的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等地生活战斗了65个日夜,期间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绝大部分沦陷,靖边是唯一没有被颠覆的县级革命政权。靖边是红色政权的巩固点。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从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1年零5天在榆林8县35个村庄生活战斗过。时间最长的米脂县杨家沟和靖边县小河、天赐湾。两地不同的是,靖边县是在红军2.5万人被国民党军25万人追击情况下栖身的,而米脂县是在全国大规模反击战开始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退回延安,再不进攻,准备撤退的情况下居住的。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其它村庄一般只驻1-2天。小河、天赐湾是转战陕北的隐蔽点,这么长时间没有被国民党发现,实在是太神奇了。

1947年7月21日-23日的小河会议决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纵横江淮河汉之间,威逼南京武汉;陈粟大军从鲁西南突入豫东,依据山东作战;陈谢大军趁胡宗南陷入陕北,以雷霆之势,南渡黄河,由晋南挺进豫西,让西安吃紧。三路大军在战略上布成“品”字形,南起长江、北至黄河、东起黄海、西至汉水,在中原大地向国民党发动大规模的战略反攻。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诱敌北上,择机歼灭有生力量。靖边,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上述巩固点、隐蔽点、转折点都是红色革命的关键点。关键点为什么都出在靖边?这就给靖边的红色基因披上一层神秘色彩,也使人大惑不解。

走进小河会议旧址才发现是并排一线的二十孔窑洞和院子里一个草掩盖顶的遮阳栅。这一打量不要紧,但很快就被一种从未领略过的气势所压倒。这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大院,精雅的窑洞并排一线,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雄阔的大门尽显威严,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风骨犹在,竟然没有太多的破败和潦倒。

大门外的拴马桩上的绳锯凹痕,可以想见当年这儿是如何战马云集的热闹。这些战马所载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共大人物,载着智慧,载着信仰,载着风险,载着扬鞭千里的英雄气,载着远方南腔北调的地方方言,最后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红色革命的大流畅、大聚会、大世界。

一踏进大门,就立即觉得非同一般,记忆中诸多名胜庄园都显得过于柔雅小气。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庄重,放射出一种森严。从大门向内窥探,发现这个宅院没有任何避世感,诡秘感,腐朽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代伟人的政治风采。

走出大门四周眺望,两面环山,一水穿过,既为外界窥探遮住视线,又为进出开辟出四条通道。尽管如此,身处国民党刘湛兵团的包围中,又有国民党飞机空中侦察,尽能安然无恙?实在令人费解。这倒让我们领略到一个有趣的逻辑,世间很多压倒性包围,大半出于施加者自己的想象,不一定对得上承受者的感应系统。有时越危险的地方竟是越安全。

探秘者总想一举看清红色基因的真实面目,但红色文化一直保持着自己庄严的神秘性。将一种最重要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永远保留起来,而以一种整体气象展现给人们一种文化的宏大感、朦胧感、神秘感、苍凉感。

正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凝思狂想,耳边响起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靖边红色基因的神奇并不全在那里的山势地理,而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这一点可以通过靖边红色政权旧址即中共靖边县委和中华苏维埃靖边政府旧址得到印证,镇靖革命旧址与别的革命根据地旧址没什么太大区别,而靖边红色政权唯一没被颠覆的真正原因是那里的早期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誓死保护红色政权,这才是靖边红色基因的神奇。

靖边,什么时间揭开你神秘的面纱?靖边,存放了我太多的希冀,我还会再来!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抵达布达佩斯开始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先进职工和优秀青年座谈会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茅台告别空降兵时代,新掌门为什么是张德芹?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