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运动式“减碳”,华能董事长舒印彪有办法

来源:  企业观察网       作者:张宁      发布时间:2021-8-12 10:12  |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纠正运动式“减碳”。用力过猛、行动方案不切实际与用力不够、空喊口号,都属于当下集中发生在我国能源行业的运动式“减碳”现象。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论是地方、行业还是企业,都需要合理设置目标,既不盲目,也不冒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节奏。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怎么做才是科学减碳?在这方面,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华能,有自己的减碳想法与路径。

8月10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发布了《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中国华能发展清洁能源的做法和成效。

近日召开的中国华能“2021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宣布了公司的下半年整体战略:以“三型”“三化”大型能源基地开发为主要路径,坚持增量以清洁能源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全力打造新能源、核电、水电“三大支撑”,加快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积极推进减碳化发展,坚决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华能,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并称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

2020年,中国华能全资及控股电厂装机19733万千瓦,煤炭产能8500万吨/年,资产总额近1.2万亿元;完成发电量3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是国内同类发电企业中发电次数最多的企业。

电力产业、煤炭产业、金融产业、科技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是中国华能的五大产业布局。

急迫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之下,大体量的中国华能如何转型?在能源行业人士看来,中国华能用科学和创新做到了“无痛转身”。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再电气化是关键

作为专家型企业家,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头衔的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最早看到了中国华能转型该走的方向和路径。

“电力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硬仗。”舒印彪曾这样对外界说。

他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研究,对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应以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为原则,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力求更加精准地推演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在新能源发展及清洁能源高效开发方面,应科学预测风电、光伏未来的发展规模、地域布局等,明晰水电发展路径,充分考虑核电发展潜力;在煤电气电低碳化应用方面,应进一步明确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充分发挥煤电系统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再电气化是关键路径。”多位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认同舒印彪的这一观点。

再电气化,就是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传统电气化基础上,实现高度电气化社会。

清洁化意味着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水电,安全推进核电建设,推动煤电从电力保障设施向生态环保平台转变;电气化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大规模电气化替代,力争到2060年,三者电气化水平分别由目前的26%、40%和4%,提高到70%、80%、50%以上;推进电力数字化建设,提升电力系统智慧化水平,则要求加强电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充分挖掘系统资源,实现多能互补、灵活调节、主动响应、协调互动,提升电力系统安全和效率;同时,加快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减排制度体系,是促进相关行业自主控碳减碳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以电力产业为核心,2021年上半年中国华能在风电、光伏、水电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例如:中国华能陇东“风光储输”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成为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国内规模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的如东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建成投运;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昌江核电二期、霞浦压水堆三大核电基地发展格局形成。

今年上半年,中国华能系统共完成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开工、投产分别同比增长116%、7.6%、9.9%。

重构电力系统,筑牢安全“三道防线”

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就必须要重构电力系统。

舒印彪认为,当前,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保障电力持续可靠供应,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增强灵活性和柔性,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多能互补、源网荷储高效协同。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加强电网互联互通,发挥大电网优势,实现各类发电资源充分共享、互为备用;二是提升智能化互动化水平,推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由部分感知、单向控制转变为高度感知、双向互动、智能高效;三是实现灵活柔性,提高新能源发电品质,主动平抑出力波动,成为友好型电源,增强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提高抗扰动能力,保障多能互补,更好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四是确保安全可控,推进交流与直流、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建设新一代调控系统,筑牢安全“三道防线”,有效防范大面积停电风险。

研发低碳技术,也要联合中小企业打通产业链

对于中国华能来说,在转型的过程中,发电领域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是痛点。

比如,发电领域的控制芯片、基础材料及一些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还未做到完全自主可控,需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尽快取得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增强产业链韧性。

近半年来,中国华能在攻关“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8月6日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700兆瓦水电机组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华能睿渥HNICS-H316在华能小湾水电站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水力发电领域核心监控系统实现自主可控;今年5月,中国华能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5兆瓦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华能-海装H171-5MW机组成功下线,代表了目前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最高技术水平,这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按照舒印彪的计划,加强低碳技术研发的同时,中国华能下一步还会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上发力。而这就需要联合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力量。

“对能源电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研发风险和产业化成本,需要上下游企业、单位联合集成创新。”舒印彪说,针对这类问题,中国华能计划在海上风电等领域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大前沿技术投入,并提供大规模示范应用场景。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单位协同创新,发挥产业链集成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编辑:于思洋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