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矢口否认“大数据杀熟”,消费者靠谁守护?

来源:  企观锐角度       作者:于畅、王月      发布时间:2021-2-16 23:32  |  

“大数据杀熟”一直以来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近日,有消费者向央广网记者反映,在携程上买同一航班,钻石会员用户显示最低票价900元,而普通会员用户显示最低票价600元。同一航班,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二人机票价格为何不同?对此,消费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而携程回应称,此项价格差异由航空公司营销活动导致,并非携程原因。(央广网1月26日报道)

携程否认“大数据杀熟”并非首次,与携程类似的多数大型互联网平台在被质疑“大数据杀熟”后矢口否认,也非个别现象。这就导致多数消费者的质疑最终不了了之,这些互联网企业究竟有没有利用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了损害,我们不得而知。迄今为止,还没有实实在在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机构来判定那些企业是否“杀熟”,只是强调“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消费记录、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

有人说消费者“截屏”等证据就是最好的证明和判定证据,但现实是,消费者个人维权这条路太难走了。首先,“大数据杀熟”现象界限模糊,一般情况下难以甄别与判定;其次,消费者一旦遭遇“大数据杀熟”,虽然超过半数会维权,但一考虑到维权成本,基本都选择放弃走法律程序,因为诉讼所花费的金钱、时间与最终获得的赔偿比起来,实在是得不偿失,只好退而求其次,与商家协商争取不对等的权益,或者直接自认倒霉。

现实情形下,消费者个人取证效力薄弱,如果借助公证等手段固定证据,费时费钱不说,能不能收回这种投入很难预测。与政府机构执法取证相比,个人取证能不能最终被司法机构认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携程和“携程们”之所以一再地否认,显然就抓住了消费者“不能怎么样”的尴尬。

采集用户数据的初衷,是为了获得精准画像后降低用户获取信息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大数据本身并不“杀熟”,“杀熟”的是利用大数据谋事的人。互联网平台和企业无论以什么回应去面对质疑,最终落脚点都应该是采取措施以保障消费者利益,莫要以自己的优势地位而敷衍用户、欺负用户。

当前,“大数据杀熟”问题已然越来越被重视,尽管针对违规使用用户数据的乱象和问题,我国已有《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但更具操作性的惩处规定,却是广大消费者亟需的。

面对层出不穷的投诉和案例,呼吁有关部门真正出手整治“大数据杀熟”乱象,执法部门可以直接介入取证,帮助消费者真正解决取证难题,用实际行动保障消费者权益。

(编辑:王月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先进职工和优秀青年座谈会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