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森工集团:十年精彩蝶变 见证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来源:  企业观察网       作者:张牧秋      发布时间:2024-4-1 15:00  |  

地跨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经营总面积658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十四分之一——作为大型国有生态公益性企业,龙江森工集团肩负着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东北大粮仓的重要使命。这里曾是国家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4年4月1日,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雄壮的“顺山倒”号子,堆满木材的贮木场,满载原木呼啸而过的森林小火车,从此走进历史。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十年间,龙江森工人牢记“国之大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保护绿水青山、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使命,满载信心与决心,寻找出路、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经历了由政企合一到全面转企的制度变迁,一个生态更优、产业更丰、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现代化新森工正在崛起。

绿笔绘山河 做好生态“大文章”

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龙江森工集团最大的优势在绿水青山,最大的潜力在绿水青山,最大的责任也在保护这片绿水青山。

停伐以来,龙江森工集团持续在增绿上下功夫,在护林上做文章,有林地面积、森林覆被率、总蓄积、公顷蓄积实现“四增长”,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四库”功能进一步增强。

今年56岁的王凯曾是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卫星林场的一名伐木工人。2014年3月31日,王凯伐倒了龙江森工林区停伐前的最后一棵树。

“当时心里的滋味真不好受,停伐后我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用武之地。”王凯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

停伐后,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育林员,“春天植树,冬天抚育,看着自己亲手栽下的一棵棵小树成活、变成了林子,挺骄傲的,又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从以多伐为荣,到以植绿护绿为傲,发生在王凯身上的变化,也正是龙江森工十年发展的真实写照。

65岁的摄影爱好者孙强烈是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多年来用镜头记录着林区的变化。他说,这十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东北虎、豹、中华秋沙鸭、金雕、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经常出没林区,红豆杉、高山红景天等珍贵野生植物种群更是持续恢复增长。

“树多了、草密了、空气新鲜了、动物回来了。”孙强烈说。

龙江森工人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狠抓防火让安全屏障更牢,“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北斗定位系统、国有林区最大规模无人机管护群……龙江森工科学构筑起森林防灭火管护体系。

“政治坚定、心系林海、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森工林区数十万计的生态铁军,用铁骨铮铮扛起了时代的重托,用赤胆忠心守护着祖国北方生态安全。

十年间,龙江森工集团通过创新实施“林长+”工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森林面积由551.37万公顷增长到55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83.72%增长到84.72%,森林总蓄积由5.79亿立方米增长到6.89亿立方米,公顷蓄积量由102.14立方米增长到125.49立方米的“四增长”,森林碳汇总量达到12.6亿吨,经中国林科院评估,龙江森工集团森林和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为2.8万亿元。

绿水映青山 捧上生态“金饭碗”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龙江森工集团从未间断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

从伐木到看林护林,再到发展生态产业,越来越多的林区人明白,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有了厚实的生态底子,生态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十年间,龙江森工集团党委把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纳入全省“八个振兴”目标和“4567”现代产业体系大棋局下去考量,坚持产业富企,锚定“一年见起色,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施“一场一品”“一局一业”战略,全面建设效益森工。

十年间,集团营林绿化产业加快发展,森林农业稳步推进,森林食品产业提档升级,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康养产业持续推进,林业碳汇经济取得新进展。森林食品集团、园林绿化公司、中药材公司、林业机械加工厂等专业公司应运而生,生态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2023年集团营业总收入110.53亿元,较2013年增加69.4亿元,增长168.73%。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较2013年增加2.83亿元,增长169.46%。

初春时节,走进苇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平林苗圃,一株株已经孕育了四年的红松苗在大雪的覆盖下伸展着“腰肢”,欢快地迎接新一年的春意盎然。

2014年停伐以来,龙江森工集团已建成国有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苗圃100处,在圃苗木突破2亿株。

林区不伐木,林下找出路。龙江森工集团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以森林农业、森林食品、森林道地中药材、森林果蔬等为主的林下产业,全力打造“大食物观”引领地。建成1427栋、面积近千亩的国有标准化果蔬大棚和4.5万亩“寒地龙果”示范基地,中药材在田面积61.7万亩,开发生产12大类160余种森林食品,“森”标和“黑森”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伐木人变旅游人,是龙江森工停伐后产业转型的又一成功实践。

位于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雪乡景区,从一个以伐木为生的林场蜕变为举世瞩目、闻名遐迩的旅游新“顶流”,成为中国冰雪经济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业带百业,雪乡旅游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周边区域种植、养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产业,去年实现了旅游收入从几万元到近2亿元的重大突破,十年间景区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400亿元。

夏有凉风冬有雪,捧出绿色就醉人。

十年间,龙江森工集团打“绿色牌”、念“山水经”,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冰雪资源,重新找到了新的转型发展之路,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山、冬戏雪的四季游新格局逐渐成型。

田均国是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一名蒸汽火车司机,停伐前他的工作是开火车运木材。随着林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他和很多林区职工一样,捧起旅游“金饭碗”,成为一名森林蒸汽小火车旅游司机。他说,现在林区好多单位都在发展旅游产业,他和许多林区职工一样,也从“卖木头”变为了“卖风景”,“每次拉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往返林间,我就为自己是森工人而骄傲。”

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森工人成功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意展新颜 答好民生“满意卷”

增绿护林,关系的不仅是生态,也有百姓的幸福生活。

大力新建改建住房,修建公园绿地,职工工资逐年增长,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成立林区社保中心,公积金跨省通办,“甘甜行动”“林海健康行”……十年来,龙江森工集团党委始终把职工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让林区人民过上有尊严的日子作为最大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林区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停伐后,面对庞大的富余职工群体,龙江森工开启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举全林区之力扩大就业、推动创业。开展森林经营增加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就业、推进“双创”活动带动就业、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累计实现转岗就业4万多人,帮助富余职工实现转岗就业和再就业。

十年间,龙江森工集团林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由2.39万元提高到6.58万元,增幅176%。公开招聘录用本科以上各类人才1350人,“龙江大工匠”徐颜、子承母业的瞭望员王刘洋、丰林保护区退休返聘专家宋国华……一大批优秀人才纷纷加入建设现代化新森工的洪流中。

安居方能乐业,十年来,龙江森工集团通过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速美丽林场(所)建设等方式,改造住宅建筑面积11.88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林区人民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继续为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从专注生态转型到发展林下经济,再到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十年来,森工人书写了由“人林对立”走向“人林和谐”的故事,交上了习近平总书记“林区三问”的龙江森工答卷。

龙江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冠武表示,未来,集团上下将继续把构建大生态格局作为主线,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把满足林区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努力把龙江森工集团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地”、践行“大食观”的“引领地”、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先行地”、“两山”价值转换的“实践地”和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主阵地”,在全面建设绿色龙江、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唱响更为嘹亮激越的森工之歌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