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五苗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新格局

来源:  《国企》杂志       作者:申世光 张文静 王宇豪      发布时间:2023-7-6 14:02  |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航天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七〇六所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顶层策划、系统谋划,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五苗工程”,从“选苗”“育苗”“墩苗”“优苗”“护苗”五个维度,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搭建人才成长阶梯,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保障。

多元化“选苗” 推动人才脱颖而出

七〇六所扎实开展“三引进一培养”行动,通过“高校引进+社会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多渠道选拔引进人才,努力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人才后继力量。

拓展高校毕业生引进阵地。深化与高校交流合作,迭代校企合作“加强计划”,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达成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联合开展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共建学习实践基地。所属多家公司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开放型、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体,让人才在全方位的真实场景中获得磨炼。

优化社会人才引进模式。围绕七〇六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盯五大业务板块,通过控制总量、优化存量,提升新进职工的院校和学历层次,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比例。围绕七〇六所产业布局,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发挥地域产业优势,利用西安、成都、南京地区人才政策,建立灵活的异地社会化人才引进机制,迈出了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引才用才的关键一步。

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推荐奖励机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设立“人才引进伯乐奖”,用于奖励内部职工推荐高层次人才;试行高层次人员工资总额单列政策,进一步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高度重视自培研究生培养工作,秉承“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培养”的新发展理念,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将自培研究生投入到新兴领域或重点产业上,突出规划论证、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以管理方式创新发挥研究生培养新优势。

多途径“育苗” 推动能力全面提升

七〇六所通过“小专题指导+大课堂培训”的形式,分层分类实施职工培养计划,着力打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精准培养链。

“小专题”个性化指导。扎实推进导师带徒活动,实施青年培养双导师制,为青年同时配备技能导师与行政导师。技能导师抓技术进步,行政导师抓素养提升,着眼于专业应对、岗位需求、素养提升,导师为青年徒弟“开小灶”“增疗效”。通过“以战养战”,以实际项目为主要抓手,导师带动徒弟在实战中促进技能进步,持续锤炼青年人才技术水平,强化创新能力。

“大课堂”全方位教学。成立“奋进大学堂”,搭建成为“文化建设有抓手、知识整合有载体、员工提升有平台、干部培养有阵地、人才梯队有保障”的“五有”型人才成长平台。围绕重点人群能力素质模型,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就经营思维、专业技术、项目策划、文字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邀请业界专家进行专项授课。

压担式“墩苗” 推动在岗锻炼成长

七〇六所始终坚持“五个优化”选拔人才,让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所里发展的中坚力量。

优化领军人才成长路径。对青年人才不唯台阶、不唯资历,悉心培育、大胆使用,“给舞台、压担子”为其打通快速成长的通道。围绕重大工程、重点型号和重点项目,选用能力实绩突出、提升潜力大的青年骨干担任重要职务,通过岗位历练、学术创新和成果积累,有针对性有重点性地开展领军人才选拔、使用、推树和激励,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优化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机制。把多岗位历练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积极开展所本部与基层部门之间、所本部之间、管理与技术岗位之间的岗位交流,通过多岗位锻炼或挂职锻炼,增长才干、丰富经验、拓宽视野,建设和储备一批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领导人员梯队。

优化岗位序列体系设置。紧密贴合发展需求、人才事业需求、人才能力提升需求,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面向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市场营销和技能四类人才,构建职务岗位管理体系,持续畅通人才发展空间。

优化事业部内部组织架构。积极开展管理改革,建立两级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将事业部从一个运营大平台分解为多个业务相对独立的单元。管理职能的下放,有利于更加集中精力抓发展、谋长远,进一步激发了事业部职工的主体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七○六所的发展提供充沛的“新动能”。

优化专业师队伍建设。围绕“十四五”规划,对专业师队伍进行全面梳理,形成专业覆盖全面、结构梯次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加强和规范专业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工作,激励专业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精细化“优苗” 推动人才结构优化

七〇六所构建了以“能上能下、多劳多得”为核心理念的评价考核机制,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激发出人才队伍的活力。

能上能下,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健全完善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将绩效考核作为中层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的主要依据。优化以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个人对部门发展、部门绩效的贡献,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实行三年任期管理制度,建立到期重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的强约束机制,保持适度的危机感,充分调动和激发中层领导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多劳多得,细化落实工资总额“挣得制”。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推进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破除平均主义现象,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出台管理办法,总额核定与年度目标挂钩,贡献与收入挂钩,辅助奖励、惩罚措施,引导各基层部门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计划完成率。健全多元化激励手段,所本级探索实施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所属公司实施科技型企业骨干职工持股,丰富收入分配体系,大幅提升核心骨干职工收入水平。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百万级大奖和技术创新团队、战斗团队、最佳管理团队等荣誉称号,用于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年度科研生产经营攻坚战中努力奋斗,为提升七〇六所社会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

暖心式“护苗” 推动人才健康成长

七〇六所坚持“政治引领+文化引领+保障引领”,确保人才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沿着正确方向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政治引领指明方向。开展党课教育,党委主要领导结合实际讲授大党课,班子成员结合分管业务讲授专题党课,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想、解读七〇六所发展的战略方针,让职工爱看、爱听、爱学,真正入脑入心;在“急难重新”任务中,党员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冲锋在一线,以“三队两赛一小组”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在重点型号攻关、质量提升、竞标等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持续挖掘报道先进个人和团队事迹,引导人才深怀忠诚爱国之心、砥砺航天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文化引领增强认同感。七〇六所在继承航天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奋进”文化体系。坚持以文化理念导入为着眼点,利用多种“报网微屏”融媒体宣传矩阵进行文化传播。组织开展以“情系七〇六”为代表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为爱相聚缘定初夏”青年联谊活动,不断加强职工和家属对航天文化和“奋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职工“唱主角”,引导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岗位建功活动,激发职工奋发有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保障引领提升归属感。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坚持“五必谈五必访”,对长期出差、长期加班、情绪低落的职工开展家访、谈心等心理疏导工作。强化派驻人才的日常管理和生活保障机制,解决派驻人才的后顾之忧。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微”处着眼、“小”事入手,切实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

来源|《国企》杂志2023年5月号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