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持的中医“智慧”有啥不一样?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侯树文 王春      发布时间:2021-8-12 16:53  |  

中医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西医没有特效药情况下,中医辨证施治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见到疗效,体现了传统中医在应对公共卫生疾病事件的智慧。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中医药诊疗体系也正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获得新的“智慧”。

现阶段,研究中的中医智慧门诊系统利用“中医+AI”,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只需10分钟即可形成客观、精准、系统的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报告。近年来,围绕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式,面诊仪、舌诊仪等中医智慧医疗仪器设备层出不穷。通过设备采集人的面部、舌苔、脉搏等数据,与特定疾病的数据群在后端数据库平台进行分析比对,结合中医理论研究,形成精确的诊断评估结果,是中医现代化过程中诊断环节的探索实践。

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许家佗主导的“中医智能舌诊系统研发”项目取得最新进展,其自主研发的舌诊仪即将进入医疗器械注册审评阶段,作为项目成果之一的“数据库平台”将成为标准化技术公共平台,为中医智慧诊疗技术发展提供标准规范方案。

中医新智慧不必拘泥于“望闻问切”

无论是舌诊仪,还是脉诊仪,都是将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基础,实现中医诊疗信息的标准化、数据化。而在许家佗看来,现代医学检测指标也可以作为中医现代化诊断的依据,中医智慧诊断的数据来源不止于“望闻问切”。

据许家佗介绍,智能舌诊系统临床病例数据库所采集的数据不仅来源于脉象、舌象、面象等中医四诊需要的指标,还包括西医常规的体检检测数据。数据库的数据样本量包括2万个健康体检人群,也有肺癌、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病种数据样本,预计项目完成后数据样本量将达到7万-8万个临床病例。

当前,中医行业内专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包括医学影像、磁共振、同位素等在内的任何现代医学技术都可以为中医所用,是中医现代诊疗技术发展的技术支撑。

许家佗表示,在实际临床中医门诊中,中医也会用到现代医学技术检测的各项指标作为诊疗依据。例如在新冠肺炎中医诊断施治过程中,中医专家就根据患者肺部影像、核酸检测等数据指标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此外,中医在诊疗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中都会采用现代医学检测数据指标。

中医现代化诊疗是中医综合性整体观理念与西医诊断技术相结合的联合诊疗方案。“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依靠人的五官进行主观判断,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西医的诊断检测指标将融入中医诊断治疗体系。”许家佗打了个比方,中医现代化发展就像一棵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断枝繁叶茂,但是它的根和主干还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和功能性综合评价为核心。

客观数据平台支撑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化

一直以来,中医时常不被外界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客观数据支撑。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科学理论。因此,中医根据脉象、面象、舌象诊断的客观化和数据化对中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针对中医脉诊的特色诊断方式,利用压力波、传感器与生物医学工程等技术,进行了脉诊信息化、客观化的探索;舌诊客观化主要利用图像、图形、可见光光谱分析等技术,这些技术将中医诊断中的舌象、脉象转化为客观的信号,通过将定性定量数据与疾病健康状态对应关系分析,结合中医知识理论,在临床研究中逐渐完善,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而在临床研究中,舌诊仪的应用场景研究相对比较普遍。该设备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析技术运用于舌象诊断数据化,成为当前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许家佗表示,舌诊同脉诊一样,都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诊断方法,而舌象也是反映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中医诊疗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中医临床诊断上,舌诊也更直观、更容易掌握和应用。

新技术应用对中医诊疗模式来说是一种补充完善。传统中医诊疗由医者凭主观模糊的记忆和经验进行的判断决策,而现代化中医诊疗技术则是通过舌诊仪的图像、脉诊仪的波形,将舌脉象信息的宏观现象和微观数据同时记录下来,并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来实现精确诊断。

有了精确的数据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中医医生有了测量分析的工具后,就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突破医生个体差异和主观性的局限,准确地再现和分析疾病的表现形式,实现精确诊疗。未来当大多数病人由客观数据作为支撑,数据、诊疗方案和疗效之间逐步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进而形成中医药临床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优化迭代发展。

研究中,许家佗团队根据舌诊仪、脉诊仪采集数据,形成开放的大数据平台,以及诊断分类标准规范。基于客观数据和标准技术,研究成果会形成大样本的标准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时间和空间都将不是问题,中医诊疗模式不用面对面就能得到患者的数据信息。”许家佗特别提到,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在线医疗将大大拓展中医应用场景。“在比较全面获得患者临床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某疾病的大数据基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药物的精确性以及实现用药疗效的有效评估。”

中医与现代信息技术都需要跨出去

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让人们看到中医现代化的希望。但中医现代化面临理念和技术的种种挑战。

首先是理念。中医从业人员仍有人认为,机器采集的数据永远无法与人的感觉相提并论,从理念上没有接受用现代化的工具技术进行客观化研究;另一方面,现代医学从业人员中也不乏对古老的中医认知仍然局限在在“搭脉”、“看舌苔”的诊断方法中,认为中医没有必要融合现代技术。中西医双方从业人员对医学的认知因固守各自理念,而非常容易导致陷入技术“内卷”的困境。

“如果双方接受现代医学技术支撑的中医现代发展理念,即使舌诊仪、脉诊仪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匹配人的感觉,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使中医现代化理论与数据都得以逐渐完善。” 许家佗说到。

与此同时,中医现代化同样也面临一定的技术难度。无论人工智能,传感器与仿生技术,还是互联网医疗,都需要这些技术领域针对中医药行业的需求,与中医药领域紧密合作。其难点在于传统的中医学与现代生物学、信息学技术,如何实现跨界合作,如何跨过各自学科领域的技术基础到达对方领域当中。

跨学科研究中需要中医解放思想,将中医理论,转化成现代科学技术可以解读实现的技术基础,方法学由相关领域来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领域也要对中医的方法、理念有所了解,针对中医临床实际需求,研发更适合的技术方法。

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听觉、嗅觉、视觉也都要达到一定的灵敏度。目前图像数字设备和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实现人的视觉功能。又如在脉诊中,手指接触到的信息与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是否相互匹配……“人能够感受到毫米级的差别,你却拿厘米级的尺子去测量人的感受。”许家佗表示,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依赖也需要相关领域突破更多的技术瓶颈,中医智能化手段工具需要人工智能、仿生学等更契合的技术匹配,以达到共同发展。

“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许家佗强调,中医的特点在于其宏观综合性优势,中医现代化过程中还要避免过分追求数据化、技术化,丢掉原来中医学整体性思维的战略优势,造成“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编辑:于思洋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抵达布达佩斯开始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先进职工和优秀青年座谈会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上任百日,刘明胜对国家电投总部“动刀”

茅台告别空降兵时代,新掌门为什么是张德芹?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