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加速子公司上市的战略意图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张宁      发布时间:2022-10-13 09:37  |  

自今年6月上汽集团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氢科技”)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后,其上市进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近期,有不愿具名的资本市场人士向《企业观察报》透露,捷氢科技的上市申请正在排队审核中,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登陆科创板。

作为国内氢能产业领军企业,捷氢科技的上市计划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酝酿。今年5月,上汽集团正式通过了捷氢科技分拆上市的议案。

捷氢科技是上汽集团首家启动分拆上市的“科创小巨人”企业,也是国有汽车集团中首家启动分拆上市的下属企业。分拆捷氢科技上市,被视为上汽集团加快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上汽计划

将旗下科创型公司进行分拆上市,是上汽集团推动市场化改革和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方式。

9月28日,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表示,在集团下属的企业层面,上汽对一些具备中性化、平台化特征的创新业务,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序推进实体化运作、市场化融资和分拆上市等工作。目前,上汽已经培育形成了捷氢科技、智己汽车、飞凡汽车、友道智途、享道出行、零束软件等20家“科创小巨人”企业。近三年来,捷氢、智己、享道等5家企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融资将近百亿元。

在去年举行的上汽投资者沟通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曾明确表示,将对下属科创型公司加快推进分拆上市,计划三年内捷氢科技、中海庭、联创电子等企业陆续完成分拆。

从产业角度看,捷氢科技是上汽集团布局氢能产业链战略的重要一环。上汽集团将捷氢科技定位为“集团深化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能力建设的关键载体”。

捷氢科技成立于2018年6月,是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电堆设计,以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捷氢科技的分拆上市为标志,上汽集团的“氢战略”进一步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早在2001年上汽就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2017年,上汽大通FCV80燃料电池轻客实现商业化运营;2018年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上线运营;2019年,上汽向斯林达下了5年2亿元的氢能高压气瓶订单;同年6月,国内首个、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车全场景应用加氢站“上海化工区加氢站”正式落成。

去年以来,上汽在氢能领域动作不断。2021年3月,捷氢科技旗下总投资5亿元的燃料电池项目启动,可实现12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产能;2021年7月,上汽及旗下上汽红岩、捷氢科技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投资20亿元,携手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并计划交付500辆燃料电池重卡。

王晓秋表示,上汽集团的目标是,到2025年时,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累计销量超过3万台套,并成为国内自主燃料电池系统的领导者;到2030年时,发展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

另外,按照上汽集团的“氢战略”规划,到2025年前,上汽将推出至少10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上汽集团方面表示,对于分拆捷氢科技上市,上汽计划将捷氢科技打造成为公司下属独立的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上市平台,通过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加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该板块的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上汽强调,分拆不会对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持续经营运作构成实质性影响,亦不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更。上汽集团合计持有捷氢科技68.3%的股权,为后者的间接控股股东。

国产化攻坚

“在国家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国内燃料电池企业加快布局,已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一级部件的国产化与规模化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指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部件在技术性能、产业链的投资布局、产业发展规模与关键零件的降本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也应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总体处于早期阶段,氢能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也尚在探索之中。

在此背景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产化攻坚就成为捷氢科技的重要任务。对此,上汽集团表示,捷氢科技坚定推进国产化替代,始终把技术迭代作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和长期竞争力。

据了解,捷氢科技在燃料电池领域,已掌握系统集成、电堆设计、双极板和膜电极设计等自主技术,并实现系统、电堆和膜电极的自主生产。此外,捷氢科技在核心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迭代的节奏持续加速,实现产品持续降本,商业化应用前景正逐渐明朗。

核心技术方面,技术迭代成为捷氢科技实现产品持续降本的核心驱动力。捷氢科技通过高性能膜电极技术、高效传质能力双极板技术以及大功率电堆匹配集成等技术实现了电堆中电极功率密度的提升,进而减少同等功率条件下高价值关键材料的用量,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

量产产品迭代方面,捷氢科技基于“平台型技术迭代”研发模式,规划了从“十三五”末期到十四五末期的产品型谱规划。捷氢科技将在5年内实现三代产品的技术迭代和升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从83.5kW提升至130kW,进而倒逼上游原材料在性能上的突破以及成本端的下降。

供应链国产化方面,捷氢科技在2020年即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一级零部件的完全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100%。除此之外,在膜电极核心原材料方面,捷氢科技于2020年启动了国产化材料的性能评估、遴选和验证工作,预计2022年底将实现采用国产化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的膜电极配套的电堆产品,进一步实现持续降本。

此外,在车规级零部件供应商方面,捷氢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引入有整车零部件量产经验的供应商。“十四五”期间,捷氢科技供应链体系中有整车零部件量产经验的供应商比例将从70%提升至90%,进一步促进规模化零部件的降本。

借势发力

近年来,氢能发展迅速。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从战略层面对氢能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将充分发挥清洁低碳的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可以类比锂电池。2021年是燃料电池元年,2025年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2030年燃料电池可能会像今天的锂电池一样。”氢晨科技董事长易培云预判。

林忠钦预计,到2060年氢能将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20%,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一批氢能公司密集启动上市计划。除了捷氢科技,近段时间内启动上市计划的氢能相关公司还有国富氢能、治臻股份等。

当前,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正在加速商业化,作为国内燃料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的捷氢科技在下游应用上不断拓展。

捷氢科技表示,在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发展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扩大。在示范运营中历练,公司将从实际应用出发,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性能更强、技术更领先、更具成本优势的燃料电池产品。同时,公司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落地。

在资本市场看来,登陆科创板后,捷氢科技将借由上海先行先试的发展机遇与资本市场要素充分流动,充分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伙伴、资本市场等各方深入了解捷氢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期待的是,捷氢科技将持续、逐步地推进核心材料国产化,进一步夯实自身市场地位,丰富氢能及燃料电池生态圈。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