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强创投机构扶持力度 超八成机构盼深圳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卓泳      发布时间:2021-9-30 14:14  |  

本世纪初,中国南海之滨崛起了一股“新兴势力”,他们将目光投向彼时方兴未艾的高科技发展浪潮,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帮助他们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同时,自身也成长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就是“深圳创投”。

1999年,中国本土创投机构的先行者深创投成立,随后,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同创伟业、基石资本等一批深圳本土优质创投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结成了中国创投界一支强有力的“地方军”,曾几何时深圳创投几乎就是国内创投的代名词。从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深圳创投行业一度在管理人数量、基金规模方面位居全国榜首,对深圳、华南,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相比曾经的高光时刻,目前的深圳创投业的整体情况,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优势已不再明显,甚至渐渐落后。曾经的领跑者,渐渐有“失速”之感。

深圳创投圈的行业反思之声时有泛起,期待行业再立潮头的意愿甚是强烈。

重新出发先要摸清自身家底。为此,证券时报日前联合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开展了一场“深圳创投行业现状调查”,从募资、投资、退出等多个维度,对深圳上百家活跃在投资一线的创投机构进行了问卷访问。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截至2020年末,注册地在深圳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399家,管理基金规模为1.45万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此次调查覆盖的深圳本土创投机构管理规模共约1万亿元,基本囊括了所有头部和活跃一线的本土机构。从调查结果看,深圳创投机构以民营机构为主,投资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医疗和信息技术等科技领域的中早期企业。

在谈及本地发展创投基金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时,有近七成受访机构表示存在本地募资难问题,超八成机构表示当地的政策支持是新基金落户最看重的因素,因此一致希望深圳能加强对创投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曾经的“领跑者”

在竞争中“慢下来”

深圳创投业起步于1990年代末期,因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开全国先河的法规,深圳本土创投机构在2000年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0年至2015年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量资本涌入创业投资市场,掀起了一股“全民PE”浪潮。和全国多地一样,深圳也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VC/PE(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参与此次调查的机构中,深创投、高新投、松禾资本等成立于1990~1999年。有25%的受访机构成立于2000年~2009年,如达晨财智、东方富海、同创伟业、基石资本等。另有近七成成立于2010年~2019年。

从深圳创投机构的出资背景看,受访机构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从基金币种看,深圳的创投基金90%以上是人民币基金,仅有不到10%的机构同时拥有美元基金。

从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结构看,深圳创投业的出资结构与其他多数区域一样,也呈现机构化的特点和趋势。累计数据显示,从出资金额看,有近一半受访机构表示,自己的基金有70%的资金来自机构投资者;另有超一半机构表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在50%以上。

然而,作为曾经的行业领跑者,深圳创投业却在随后的竞争中逐渐落后了。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注册地在深圳的有2399家,管理基金规模约为1.45万亿元,已分别退居至全国第二和第三。而且,基金的管理规模和管理人数量与排名第一的北京差距已经拉开。据中基协数据,截至去年末,北京创投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824家,管理规模超2.9万亿元,深圳的管理规模仅约北京的一半。

这个差距,还体现在头部机构的规模数据上。数据显示,全国管理规模超500亿元的30家创投机构中,有14家在北京,仅有4家在深圳。后续梯队也衔接乏力。“深圳2000多家创投机构中活跃的机构大概100多家,除了头部几家机构之外,其他的整体规模都很小。”深圳一家头部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

此次受访的深圳创投机构在深圳设立基金的规模整体较小。累计数据显示,有40%的机构所设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下,且这种基金规模迷你化的趋势在近五年进一步加剧。最近五年,有超过46%的机构表示在深设立基金的规模低于10亿元。从管理基金数量看,超六成的受访创投机构管理基金数量在20只以下,其中40%管理基金数量不到10只,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为3.9亿元。

其中,来自政府的支持力度对基金业规模也有一定影响。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内地省市创投实力榜》显示,从政府引导基金看,截至去年末,北京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超1.6万亿元,为深圳的3.6倍,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国创基金等国家级基金目标规模均超千亿元。而在深圳创投业,来自市区两级的政府引导基金出资规模较小,有超七成的机构表示均在10亿元以下。

偏爱先进制造等

技术类中早期企业

从投资看,深圳本土创投机构的投资领域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先进制造、生物医疗和信息技术。但近五年,信息技术的投资关注度上升,排到生物医疗之前。投资轮次偏好方面,超七成机构偏好投资B轮以前的企业,其中有四成机构偏好投资A轮企业。

有机构人士指出,不同地区的投资机构,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A轮和B轮的定义不同,比如制造业和芯片、互联网领域的差别就很大。“有些制造业公司即便是A轮融资也已经是发展了很多年,产品、技术等都比较成熟的了。但互联网企业可能即便到了B轮、C轮都不是很成熟,这样的企业从轮次融资来看是成熟期,但从产品技术方面来看还很早。”深圳一位投资机构人士表示。

投资机构单笔融资金额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投资企业所处的阶段。调查显示,深圳本土创投机构中有近70%的平均单笔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其中有五成机构在1000万~3000万元之间。据投资人介绍,融资1000万~3000万元之间的企业一般已拥有产品和技术,也初步得到市场验证,但前期企业的估值都不太准确,要看买卖双方的博弈和行业属性及未来发展空间。

从累计投资金额看,有一半的受访机构累计投资金额在20亿元以下。近五年新增投资额方面,受访机构中有超五成表示低于20亿元。对此,有深圳创投业内人士分析,深圳有许多创投机构是在2013年左右成立的,但实际开展业务却在2015年以后,实际上近五年深圳创投的投资活跃度较此前有所提升。

“两头在外”的深圳本土创投

深圳创投业的另一个趋势,则是呈现出募资和投资标的“两头在外”的迹象。尽管超七成受访机构近5年新增投资项目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达7000万元左右,较5年前大幅上涨,且48%的受访机构所投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在80%以上,但是,他们整体在深圳本地投资的单笔投资金额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在深圳投资的项目方面,超七成机构在深投资项目数量在50个以下,其中有超三成机构投资项目在20个以下。投资金额方面,则有超六成机构在深圳的投资金额在10亿元以下。

深圳一家中小型创投机构的主管合伙人在近期进行了投资复盘。该机构5年来围绕科技赛道累计投资30多个项目,所投项目数量和投资资本金的分布为50%在华东,25%在北京,深圳不超过20%;从LP结构看,50%在华东,25%在北京,只有20%不到在深圳和广州。

退出业绩分化 头部效应明显

在全国创投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深圳创投的退出业绩也出现了分化。从累计数据看,超过55%的机构退出项目少于20个,另有约13%的机构退出项目多于100个,其中有3%的机构累计退出项目数量甚至落在400~500个区间,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创投行业两极分化的趋势。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和改革落地,国内资本市场近五年的退出环境明显改善,创投机构的退出项目数量较此前也有所增加。近五年数据显示,有项目退出但数量在50个以下的机构占比从累计数据的73%上升至近五年的86%。但是,能在近五年完成50~200个及以上项目退出的机构占比却从累计数据的约23%大幅减少至13%左右,只有相当数量优质项目储备的机构,才在这两年获得了大丰收。

从上市项目数量看,在20~50个区间,以及50个以上的机构占比,从累计数据的30%左右,下降至近五年的15%。在头部机构所投项目上市效率更高的同时,却有近半机构上市项目数量少于5个。上市项目大于20个的机构累计占比超过30%,但相当一部分机构的退出成绩是在近五年获取的。对此,有深圳创投机构人士分析,这反映了头部机构近五年退出效率和投资能力提升,业绩在近五年进入爆发期,但仍有一半机构成绩平平,行业分化明显。

从已上市项目的平均市值看,有五成机构投资项目在二级市场的市值大于100亿元,其中有超过五分之一大于200亿元。当前A股市场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为195亿元,相比之下,深圳头部创投机构的投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此外,从近五年数据看,所投上市企业在50亿~80亿元中等市值的创投机构占比也有所增加。

从近五年在深退出项目数量看,有近九成受访机构表示退出项目在20个以下,此外,近五年有70%的机构在深退出项目的金额在5亿元以下。对此,上述创投机构人士分析,近五年在深投资退出项目数量和金额都在减少,或许和近年机构所投资的金额和数量减少有关,也有可能是投资阶段前移了。从退出金额减少看,也可能所投企业在二级市场的溢价空间被压缩。

超八成机构盼深圳

加大创投扶持力度

作为在国内率先探索创业投资,并在政策引导和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创投业的发展在本地经济转型中走出了一个“深圳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深圳经验。

但在近年发展中,深圳创投业却逐渐落伍了。虽然深圳目前的创投体量仍居全国前列,但在创投机构活跃度上,相比前两名的北京、上海却有不小的差距。清科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创投投资案例总数为970例,金额为934亿元,分别仅为北京的60%和73%,上海的40%和55%,不仅相对差距存在,自身的绝对规模也较5年前有所下降。

在被问及“在深圳经营创投机构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有68%的受访机构认为是“在本地募资难”,有55%的机构指出“本地政策支持少”。对于“新募集基金落户一个地方的最重要因素”,84%的受访机构认为是“政策支持/政府优惠”,近六成机构认为募资环境友好也非常重要,也有超六成机构认为当地需要有比较多的优质项目。

调查发现,作为应对,深圳创投机构除了在深圳设立基金外,还把触角延伸至马鞍山、芜湖、常州、厦门、苏州等地,基金注册地除深圳以外,排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马鞍山和芜湖。

对于在深圳发展创投基金,80%受访机构表示,希望深圳能继续加强对创投业的扶持力度,也有80%机构希望深圳加大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还有84%的机构希望创投税收优惠政策能在深圳先行先试。“很多优质企业都被其他城市抢走了,希望深圳能提高引导基金配资比例,以及放权给子基金,让子基金更加自主地投资。”一家去年落户注册在深圳的VC机构负责人表示。

(编辑:于思洋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