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共赢之路(一):合作之道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周志霞 陆如泉 杨艳 刘佳 罗继雨 张艳云      发布时间:2023-12-5 15:30  |  

过去的十年,是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十年,是从谋篇布局到走深走实的十年,是能源合作互联互通硕果累累的十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要进一步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能源力量。


合作之道

围绕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风清日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旗迎风飘扬,相映生辉。

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的累累硕果。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桥梁。十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6国投资了100余个油气项目,2022年作业产量2.7亿吨,占海外总产量的70%。“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是“通”。过去十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围绕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铺就了一条通往能源合作的共赢之路。

政策沟通: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

政通才能人和。“一带一路”的能源政策沟通是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引领的合作框架展开的。

2017年5月14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正式成立,进一步拉开了国际能源合作的序幕。

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引领下,中国油企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战略伙伴的政策协调对接,不断扩大能源合作的朋友圈。其中,较为典型的有:

与阿拉伯国家对接,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与伊拉克“战后重建计划”有效对接,中国能源企业有效参与了伊拉克数个大型特大型油田项目的开发,成为伊拉克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乌兹别克斯坦“发展行动战略”对接,促使与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成为保障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安全的可靠基石;

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大欧亚计划”有效对接,中俄企业共建了俄罗斯北极亚马尔LNG项目、北极LNG-2项目;

与中东欧国家对接,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不断深入,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有效的能源政策沟通,还体现在推动“一带一路”油气技术、标准对接。

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采用了中国企业起草的《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塔吉克斯坦在中亚D线管道工程中完全采用了我国在隧道勘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专项标准,编制了天然气管道隧道勘测标准CTY-PT10-2016,推动中亚管道顺利高效建设;在土库曼斯坦,中国石油针对当地复杂地质条件,开展技术集成与融合创新,形成了“高压次生浅层气藏钻井技术”等17项钻井特色技术,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钻井技术难题。

十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大陆巨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平台。在该平台上,我国已经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政府间的能源合作协议。其中,与33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了100余个油气项目,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设施联通: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构成一张网

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说的就是“路”的事。然而,这条“路”不是一条条平面化的道路,而是一条四通八达、上天入海、高速高效、有机协调的运输网。

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

其中,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最叫得响的旗舰项目,线路已达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211个城市,成为沿线国家促进互联互通、提高经贸合作水平的“钢铁驼队”,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

于石油工业而言,管道是能源合作联通的“路”。中国油企积极持续推动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东北中俄原油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西南中缅油气管道,以及东部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

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油气运输管道总长超过1万千米,合计原油输送能力7200万吨/年,天然气输送能力1050亿立方米/年。东部海上通道建成LNG接收站27座,接收能力1.2亿吨/年。

以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例。它是我国首条从陆路引进天然气的跨国能源通道,也是我国最大的引进境外天然气的通道,每年向中国输气超过400亿立方米。

截至2023年6月,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约4500亿立方米,相当于3.6亿吨石油。在2021年“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中亚天然气管道荣获能源合作最佳实践案例。

中缅原油管道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先导项目,使中国进口中东原油不必再经马六甲海峡,而可自印度洋安达曼海的缅甸若开邦马德岛上岸,经管道输送至中国西南地区。

2015年,由中国石油、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中缅原油管道开始运行,每年向我国输送约2200万吨原油。

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中缅原油管道以及中缅天然气管道的成功建设,将资源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紧密连接在一起,特别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完善、亚马尔LNG“冰上丝路”通道的打通、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北段的投运等,成为所在国重要的油气能源出口和输送基础设施,直接服务管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应,同时有效保障了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典范。

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将在更大范围促进全球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在更广领域促进区域国家能源合作。

贸易畅通:形成全产业链全方位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今年10月发布的报告预计,今年全球贸易的增幅为0.8%。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全球贸易整体低迷。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韧性十足,实现了逆势增长。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也是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每年需要进口5亿吨石油和约1600亿立方米天然气。如此大规模的油气进口量,需要借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的全产业链格局,将资源有效捆绑起来。

作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坚定的践行者,十年来,中国油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油气贸易、工程服务等油气全产业链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畅通和世界油气贸易发展。

阿拉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经贸合作伙伴。2022年12月10日,习近平对沙特的国事访问及亲自出席中海峰会、中阿峰会,被阿拉伯朋友形象地合称为“三环峰会”。近年来,中阿“油气+”合作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合作,双方形成了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

在沙特,由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延布炼厂,占地约520万平方米,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目前,延布炼厂实际加工负荷超过40万桶原油/日的设计能力,所创利润达到了商业运营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伊拉克,中国石油哈法亚公司通过油藏管理和创新压裂技术,实现提质增效促生产,打破了多项施工纪录。今年以来,该公司原油产量超计划运行,在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典范项目上不断创造出了更好的业绩。

在苏丹,中苏携手,助力苏丹石油产业迅猛发展。苏丹从原油进口国一跃成为原油出口国。中国企业投资建设了炼油厂、化工厂、石化贸易公司和输油管道等,助力苏丹逐步建立起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目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投资了100余个油气项目。其中,中国石油在沿线国家运作管理着80个油气投资项目、360多个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和约200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石化在沿线国家执行31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314个石油工程项目合同、113个炼化工程项目;中国海油在30个沿线国家执行314个项目合同。

2019年以来,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权益产量连续4年保持8000万吨以上,占其全部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的83%;与50多个沿线国家的年均油气贸易量近3亿吨。中国石化原油贸易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体化采购优势和国际化贸易团队力量,每年从沿线国家进口原油1.8亿吨,开展成品油贸易2000多万吨、LNG贸易近700万吨。

在境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已成为沙特、科威特、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最大的陆上钻井承包商,是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最大的国际地球物理承包商。中国石油在阿联酋、伊拉克、沙特等20多个国家形成了合同额超亿美元的工程服务市场。

在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制造的油气装备已出口南美、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合作模式上,从单一产品出口到成套设备出口,再到装备+服务一体化合作,持续延伸和提升价值链,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风电机组产品已出口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还是光伏贸易出口第一大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290亿美元,出口国家多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资金融通:确保产能建设项目推进

邓小平曾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一带一路”里的资金融通,就是为项目的建设盘活资本。要是项目拉得到资本,资本找得到项目,就需要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了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为运行基础,推动共建国家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体系,确保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耐心资本投资运营模式,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的密码。

何谓耐心资本?在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看来,耐心资本的所有者是类股权投资者。他们愿意长期将资金沉没在实体部门或未上市的基础设施项目,愿意也有能力承担风险。可以利用耐心资本的新概念为“一带一路”倡议融资,为沿线国家周期长、回款慢的大型项目持续输送养料,填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

具体来说,耐心资本的投资运营管理模式是:中国开发性银行(或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等)的贷款(融资)支持+中资企业在当地基于实体经济合作项目的支撑+中方有效参与合作项目运营管理+通过项目建成运营后获得的收入进行投资回收+合理的投资回报(收入的主体部分由东道国政府获得)+在当地长期运营+双边关系进一步巩固。

这正是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管理模式的精髓,也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能源、信息通信、建筑等领域合作所广泛采用的模式。

以跨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例。该项目A、B、C线总投资额达到百亿美元级,其中70%以上资金从中国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获得。项目于2009年12月投产,截至目前已安全运营超过13年,项目合同周期为30年。若经合作伙伴协商同意,合同期还可以延长。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三国优势互补、战略共赢、价值共享和利益共得。

中国石油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俄罗斯北极亚马尔LNG项目,伊拉克哈法亚油田合作开发项目……诸多重大项目均是耐心资本模式在能源合作中得以充分体现的典型案例。

十年来,作为耐心资本的供应者,“一带一路”的金融体系正在加速建设,已经形成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的多边或地区性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或产能合作基金或绿色基金等,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正能量和动力。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断发展,已成长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其投资最多的当属通信、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为诸多重大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十年来,“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推动共建国家的发展规划转化成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旗舰项目,焕发出越发强大的生命力。

民心相通: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

“一带一路”既有高屋建瓴,又有人间烟火。

戈壁沙漠,深水浅滩,城市内陆……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石油人挥洒汗水的身影随处可见。以能源合作为根基,在一个个合作项目中,中国油企扮演的不仅是建设者、投资者,而且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授者、友谊的传播者。他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推进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民心相通。

十年来,中国油企在境外开展能源合作,累计上缴税费超过2000亿美元。始终把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油企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帮助当地架桥修路、筑渠引水、捐资助学、建设社区,提供培训资源、促进公平教育、关爱儿童成长,惠及人口5000万,不断提高项目所在国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海外项目建设运营中,中国石油始终注重培养当地供应商和承包商,多次被哈萨克斯坦、尼日尔、乍得等国元首盛赞为双边合作的典范。中国石油旗下的阿克纠宾、PK等项目被哈萨克斯坦总统称为“中哈合作的典范”,获得了“最佳社会贡献总统奖”。2017年起,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与高校合作,选拔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中国深造,培养出了一批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进入沙特以来,中国石化以优质设备和先进施工经验,承建了沙特农业部历史上最大的水循环再利用项目,日净化20万立方米生活污水,并将净水输送至附近最大的农业灌溉区,贡献了该区域45%的灌溉用水量,解决了该区域椰枣种植户缺水问题,惠及人口逾100万,为沙特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乌干达,中国海油专门组织了数场针对当地承包商的专题培训,充分展示了中国海油愿同当地承包商一起成长的良好愿望;建设首个社区供水和卫生改善项目,成功为布胡卡地区提供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投资修建的跨崖公路成为当地首条也是截至目前唯一的跨崖公路,促进了当地人、财、物与外界的有效沟通,方便了居民求医、就业、求学,彻底结束了村里无公路的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油企坚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共建“一带一路”全过程,共同守护绿色地球。

中国石油在伊拉克艾哈代布项目引入高标准废泥浆先进处理系统,对油田钻修井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2019—2021年在印度尼西亚佳步油田作业林业区种植了553620棵树,对513公顷油区土地进行绿化,获得印度尼西亚环境与林业部颁发的“企业绿色环保等级”证书等殊荣……

中国石化在哥伦比亚长期坚持研究分析油田生产活动对森林的影响,制定保护措施,跟踪实施效果,2018年获得ICONTEC碳排放绿色企业国际标准认证;在厄瓜多尔采取建设环保井场、智能环保作业、推进减碳措施等方式,努力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厄瓜多尔石油部授予“HSE&社区事务工作最佳外国公司”等荣誉称号……

十年来,中国油企所到之处,无论是油气项目还是民生项目,都努力将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实现与东道国和谐发展。

如今的“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一条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本文第二作者均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经研院)课题组成员,依次为:陆如泉,经研院院长、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杨艳,经研院能源科技所所长;刘佳,经研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罗继雨、张艳云,经研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专家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