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小组精神

来源:  《国企》杂志       作者:袁波      发布时间:2023-8-15 13:05  |  

图片

马恒昌小组成员积极学习光荣历史

马恒昌小组是以我国著名工运活动家、开国劳模马恒昌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作为共和国工运史上最早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模范班组,小组先后5次被命名为国家级先进集体,54次受到省部级表彰,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和接见次数最多的班组。小组先后创造了共和国工运史上的十项之最,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一直是全国机械工业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长期实践中,马恒昌小组孕育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先进精神,成为小组战胜困难、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大力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小组精神,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精神

做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实干是最好的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是最质朴的方法论。沈阳解放初期,在一没图纸二没工艺、只有废旧部件做样子的情况下,马恒昌带领小组测绘画图,临危不惧、带病坚持工作,提前五天完成闭锁机生产任务,为保卫沈阳立下大功。为支援解放战争,小组向全厂工友发出开展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的倡议,把消灭废品、提高质量和效率作为竞赛的主要目标,得到热烈响应,在全厂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赛场面。小组工效提高2倍多,走在全厂前列,夺得了“生产竞赛模范班”红旗。在创造新纪录运动中,小组在半年内就创造了10项市级生产新纪录,被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评为新纪录运动中的集体优秀工作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小组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报名北迁。在物资匮乏和居住条件艰苦、缺东少西的条件下,仅用79天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初建任务。北迁后不久,小组就掀起了全国性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当年提前两个半月全面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提合理化建议23项,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61%。“文化大革命”期间,小组10年完成1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6%。20世纪90年代,小组带头开拓市场,引领齐二机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入新时代,小组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道路,勇挑重担,为一系列重大项目攻坚做出重要贡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马恒昌曾经说过,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理应承担起生产建设的责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带领小组成员这么干的。脚踏实地的“干”是马恒昌小组鲜明的特色。一直以来,马恒昌小组始终坚持苦干、实干加巧干,各项生产工作均走在前列,一再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创优质、夺高产、夺优胜红旗的生动局面,始终坚持做到“年年月月创优质夺高产,始终抢在时间前面”,“确保质量‘三不将就,四不放过’”“荣誉面前找差距,再接再厉不停步”,成为时代的领跑者,先后5次被命名为国家级先进集体。人间万事出艰辛,唯有奋斗成弘景。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拼搏进取、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精神

做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红五月劳动竞赛中,马恒昌率先带头革新斜度板胎具提高工效三倍多,积极启发小组成员开展技术革新,在小组内掀起了技术改进之风,创造了连续37天无废品、改进工具14种、工效提高2倍多的新成绩,走在全厂前列。为解决技术难题,小组专门成立“技术研究会”,组织组员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研究技术、图纸、工艺等,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为创优质、夺高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创造新纪录运动中,小组仅用6个月就改造了18种工卡具和5种加工方法,工效提高了1~3倍。在多年的革新实践中,小组涌现出一大批“土专家”“革新迷”“能工巧匠”“工人工程师”,做到了集体搞革新、人人有改进,对企业生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此外,小组设立“六大干事”,建立“检头一个活儿”等有效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现代化的、系统的生产制度,开了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先河,为职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小组向改革要效益,靠创新求发展,组织开展优质、高效、革新、管理以及合理化建议、“五项立功竞赛”活动,攻克了市场急需的紧锁器、多头蜗杆等关键技术13项,实现技术革新61项。进入新时代,小组积极向“创新单元”转型,建设“示范性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创新活动等,为解决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企业成为高精尖技术的孵化器和大平台。

尊新必威,守旧必亡。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恒昌说,路是走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马恒昌小组始终把创新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成为共和国工运史上实现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最多的班组。改革创新、技术发明创造是马恒昌小组的鲜明标志,敢为人先、有关必攻,成为小组鲜明注脚。在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引领下,齐二机床积极引导企业各个班组员工,开拓创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两个目标”(以提质量、增效率、降成本为目标;以培养智能型组员为目标),为企业营造了深厚的创新氛围,创造了多项共和国第一,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振兴、保障机床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提高国家高端制造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永无止境。新时代新征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更加离不开创新。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就是要传承马恒昌小组有关必攻、敢于创新、敢走新路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生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企业切实落实落地。

图片

马恒昌小组组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精神

做互助协作的推进者

一兵不能成将,独木不能成林。建组初期,为了创优质夺高产,不出废品,马恒昌小组专门把操作机床的组员三个人组在一起,组成“三人互助组”,建立了“技术互助小组”,推动了组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班组。之后,小组十几个工友被调出去当干部,补充了大量新工友,只剩下3个老工友。新工友到小组后,既高兴能够到模范小组工作,又害怕做出坏活影响模范组的名声。小组成员在黑板报上着重承诺,绝对耐心帮助新工友,“并且实际做出样子来给他们看”,手把手教、手把手带。确保了不出废品,还在三个月内让新工友独立干活。佟俊山车塔轮用三十七分钟,徒弟只学了两个月,车塔轮三十八分钟,和他只差一分钟;王占学挑平铣丝杠打了几次刀,柳班璞下班后不回家,给他借刀、磨刀,做给他看,教给操作法,王占学第二天创造了新纪录……在小组的带领下,“有技术不留一手”,成为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生事物。此外,小组充分发挥技术研究会优势,做到技术革新“一人提出,全组研究,一人试验,全组帮助,一人成功,全组推广”,坚持向管理要效率、向革新要效益,年均实现技术革新三十余项。20世纪70年代,小组积极参与职工技术协作服务队在全国开展技术协作交流,先后推广和带回了大量先进刀具和先进操作法。90年代,小组率先倡议开展“献绝招,学技艺、练本领,争当岗位状元”“献绝招,学技艺,结技术对子”活动,成效卓著。进入新时代,通过学练技艺三方法、一对一传帮带,小组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在小组的带领下,齐二机床创建了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传承、技能攻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知,则无畏于圣人。多年来,马恒昌小组坚持集众知、汇众力,注重发挥集体力量。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六坚持”,技术互助“三个必帮”(组员遇到技术难题必帮、生产效率不高必帮、加工关键部件必帮)、创新成果“三个公开”(创新实物公开、操作方法公开、相关数据公开),“四结对子四提高”,为企业生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引领了风尚,而且攻克了一项一项生产技术难题,为重点产品攻关、生产效能提升、企业快速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工友们“团结得非常融洽”。集众智者事无不成,聚合力者业无不兴。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新时代新征程,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的道路上,更需要强化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讲大局、顾大局,和衷共济,万众一心。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就是要传承马恒昌小组胸怀全局、团结协作、一人有难大家帮的团队精神,做到成城断金,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精神

做精益求精的追求者

工者谓之精,千雕万琢,心承之而不折。马恒昌小组始终将“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专注执着。为了保证工件质量,小组提出了“三不将就、四不放过”。为了掌握先进技术,组员刻苦钻研、反复对比、大胆实践、勤于总结,汲取双方之长,推进技术进步。马恒昌带领小组创造了“一刀成挑丝杠工作法”;佟俊山把苏联科瓦廖夫切削法与赵国有的工作法进行比较,把车、铣、钻三道工序结合起来,分项分批加工,创造了平均37分钟加工一个塔轮的全市最新纪录,被称为塔轮大王;张进亭为研究技术,拆坏了自己的马蹄表和心爱的手表,革新成功多项新产品,被称为“能工巧匠”;黄杰创造了“长丝杠两端轴颈磨削法”“快速装卡磨削法”;刘彦芳传承马江林“高速精挑丝杠工作法”青出于蓝,被称为“神刀手”……小组经常开展技术练兵和技术革新成果与新操作方法演示活动,把组员掌握的高招绝技普及开来,把先进的技术掌握到家,诞生了精通“滑枕端面精加工技术”的梁利明、“镗工大王”的吴作国等一批大国工匠,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生产技术难关,为企业重点产品的研发立下了赫赫功绩。进入新时代,马恒昌小组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而且积极打造精益管理班组,引领了齐二机床班组精益化建设新局面。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小组一直把严谨、专注、精益求精作为自觉追求,把马恒昌式的国之匠人对工艺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无瑕的孜孜追求,融入生产的每一环节,融入小组的精神传承中,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坚持做到了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精雕细琢、一丝不苟、持之以恒,为机床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贡献着力量。小组成为涌现各级劳动模范最多的班组,被全国总工会称之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在马恒昌小组精神的引领下,齐二机床先后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8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1人、集团劳动模范2人、省劳动模范9人、市劳动模范35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省五一劳动奖章8人、市五一劳动奖章8人;中华技能大奖1人、鹤城大工匠、工匠和技术能手14人。新时代新征程,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都需要大国工匠,尤其是在建设制造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更离不开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就是要传承马恒昌小组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极致追求中成就伟大,不断攀登技术最高峰、最前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传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马恒昌精神

做爱企如家的践行者

“多干活,干好活,要有主人样。”这是马恒昌老英雄说的话,也是马恒昌小组始终践行的信条。小组成立初期,马恒昌就带领小组试行班组民主分工,让工人当家做主,设立了“六大干事”,形成了“小组的事大家管,小组的活大家干”的民主管理之风,开了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先例。小组成立伊始,就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东北解放后,正值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为了迅速恢复生产,确保社会形势稳定,有力支援前线,马恒昌带领小组,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到了恢复生产工作中。他带头捐献能换全家人一年口粮的百分尺,带动小组成员纷纷献“宝”,引发了全厂、全市职工轰轰烈烈的捐献器材运动。抗美援朝时期,小组向全国发出倡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被称为“马恒昌小组运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国民经济的恢复、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节约挖潜上,小组不间断地开展节约一把刀、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块料、节约一块布、节约一滴油、节约一把笤帚的“节约六个一”活动。在企业处于困难时期,马恒昌小组提出:“少一分牢骚、多几分理解;少一分消极、多几分努力;少一分失望、多几分信心。”小组自觉坚守岗位,努力坚持生产,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稳定、开创市场、出谋划策带了好头。建组以来,马恒昌小组始终在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创新、勤俭节约、培养人才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发挥了先进班组的典型示范作用。

马恒昌常说,“要做工厂的主人,光说不如做样子”。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马恒昌小组始终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牢记“国之大者”,胸怀国家、民族大局,坚定跟共产党走、报答共产党恩情的信念,下定要为建设新中国新社会出把力的决心。不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恒昌小组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爱厂如家。小组带头捐献器材、带头北迁、主动献工降低工时定额,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建设,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困难,都无条件服从。企业创业困难期,小组带头献工,倡导优质、高效、革新、管理活动。在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中,又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作为无比崇高的使命,始终把小组与企业发展、国家发展牢牢绑在一起。新时代新征程,传承马恒昌小组精神,就是要传承马恒昌小组爱厂如家、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和坚持勤俭节约、坚持利益而顾大局、困难面前挑重担的主人翁精神,凝聚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作者单位:通用技术集团

来源|《国企》杂志2023年6月号(下半月刊)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