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变脸”诈骗,防诈也应与时俱进

来源:  人民网       作者:丁励      发布时间:2022-4-19 10:16  |  

隔着镜头,屏幕上与你通话的一个面庞,哪怕表情再逼真,也不足以说明,这就是真人。随着人脸识别技术、音视频合成技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变脸”诈骗正成为一种新型犯罪手法,威胁到人们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近年来,传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到持续、有力的打击和治理,犯罪实施空间被大幅打压,犯罪行为被大力度打击。但一些新型的诈骗手段也在随着技术升级不断出现,为全社会提出新的挑战。比如,“变脸”技术就会让人对镜头另一端的通话人难辨真假,因为误以为是朋友、熟人而放松警惕,继而被骗。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仙岩派出所接到的一个报案就显示,骗子截取了某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视频,用AI技术对视频中人物“换脸”,再用“假脸”向其好友行骗。“眼见为实”,说的就是与听到声音或阅读文字相比,人们会对“亲眼所见”大幅减低怀疑和顾虑,因而更容易因为看见而相信。这对有效防范和打击此类诈骗提出了挑战。

强化源头治理,对网络空间的个人身份信息数据加强监管,才能有效遏制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公安部“净网2021”专项行动中,警方在一个被打掉的犯罪团伙的电脑中,发现了十几个G的公民人脸数据,包括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自拍照等,被称为一套。这些数据不仅被成套出售,且几经转手;因为价格便宜,往往被批量采买。而这些信息的主人却全不知情。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生产要素,数据安全更是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的一块重要基石。特别是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这就要求,在对个人信息数据合法合规进行采集后,无论是企业或是平台,必须对这些数据严格保护和管理,绝不能让它们在网络空间随便买卖,甚至流转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工具。

“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实施犯罪所采用的技术不断更新,识别、防范、侦破的技术也须升级迭代。“以牙还牙”,以技术手段及时压制新型犯罪手法扩散的苗头,及时阻断犯罪分子进一步冒险行骗的路,更迅速、更大范围地保护好人们的财产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反诈防诈需要每个人加强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其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在有关部门持续高压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同时,获知“变脸”诈骗新手段后,我们每个人也需要绷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这根弦,对视频来电者的身份留意验证、小心核实,对于涉及较大金额的交易、转账等加强警惕,不能仅因在屏幕上“眼见”,就想当然地以为真实可信。各方联手共同织密反诈防诈防护网,每个人都时刻保持防范警惕心,纵使诈骗手段百变,也一定会让诈骗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编辑:罗坷欣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