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竟然有8亿人不会去长途旅游!

来源:  第一文旅眼       作者:于畅      发布时间:2021-2-18 13:28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顾少强的这句话,曾入选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10个字,满满的情绪,没有抱怨,不需解释,充满希望……

这是一句撩动人心弦的话,说出了无数人心中的渴望——

打破循规蹈矩的条条框框,摆脱鸡零狗碎的患得患失,拥抱无比广阔的精彩世界。

试问,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有一种电影类型,叫“公路片”。片中的主角们,就是徜徉在旅程中,那路途,常常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不管最终是不是能抵达,他们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体验灵魂的拷问,收获心灵的成长。

其实,“在路上”,“看世界”,并不一定是逃避,很多时候,是认识自我,发现未来的方式。

但是,如果你问我,既然去远方可以让人成长,是不是这就是所有人的“必由之选”?

那大眼妹会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个形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比如,眼下的中国,大约有近8亿人就没有条件。

因为他们囿于经济条件,不得不与长途旅游绝缘。

“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这次,真不是媒体贩卖焦虑。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这则消息,是今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会上披露的。

除了这个有国家统计局数据支撑的真相,还有一个数据可以旁证。那就是中国未上网人数。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这个数字固然已经很庞大,但还有近5亿人没有“触网”,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

换句话说,你能想象吗,一个从没上网的人会热衷长途旅行?!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说过,中国是家邦式社会。

所以,在中国,每个人的收入后面,必然都连接着一个个家庭。

今年1月17日,“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按全国居民五等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5777元,中间收入组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39230元,高收入组76401元。

以上按照住户收支调查,家庭户样本分为五个等份,每等份各占20%。

按此数据,全国14亿人中,约有8.4亿人所处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2090元;约有6.1亿人所处家庭,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旅游需要是人类需求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在需求层次中属于较高层次。

长途旅游,相对来说,实际花费较多较明显,恐怕月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家庭,是不会将此列为刚需的。而这样的人群,通过数据推理,约有7.5亿人左右的规模。而在大中城市,这根刚需线,很可能会从1500元上升到2500元,甚至在3000元以上。

如此看,8亿人左右,可能是不会选择长途旅游的。

旅游真不是所有人的刚需,而面包才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据此,我国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即为2561元。

前文所提月收入仅千元的,意味着比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一半还要少。

收入不允许,去往远方的梦想,自然就遥不可及。

望了又望,魂牵梦绕的,才能谓之为“远方”。

而长途旅游,才是人们一直以来公认的理想中的旅游。

这8亿人,远方,或许只能常常在他们的梦中。不同的经济条件,必然带来不同的选择和需求。

毕竟,现实太骨感,选择面包填饱肚子,无可厚非。

果然,全国14亿人口,并不都是旅行社的潜在客户。

14亿减8亿,仅剩6亿。

原来,旅游市场真正要认真研读、努力供给需求的人群,只有6亿人。

对很多旅行社而言,这个数字,打破了他们曾经对旅游市场的幻想与误解。

显然,旅行社寄以厚望的“双飞几日游”、“深度游”、“高端游”、“出境游”……这些,都与那8亿人毫无关系。

而这些——有品质的长途旅游项目,才是旅行社的核心业务。

其实,并不是旅行社失去了8亿游客,而是,这个客群,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惨痛的现实,但不得不接受。

梁文道说,旅行是为了去体验陌生。

长途旅行,最能体现这种特质,而本地游,很难提供这种差异感。

是不是这8亿人,就没有旅游行为?旅游需求就不存在?

非也非也!看看本地游、周边游、低价游的成长,那也是需求释放。

这8亿人,他们也常常规划着符合自身特点的旅游小计划和旅游需求。

这就是市场的分层。

不跟团、短途行、低成本,一般不会意外消费,是本地游的典型特征。

周末去逛逛本地免门票的公园、博物馆,去降门票的景区赏景赏花,或去郊外来一场垂钓踏青……

或选择骑行、登山锻炼身体,约三五好友一起露营野餐……

或许,一年两年里,省吃省喝,攒一部分收入,等到小长假,怀着好心情,报个价格较低的旅行团,也能实现省内游、跨省游。

在适合自己的旅游区间中,满足了旅游需求,也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慰藉。

商业化的旅游,是难以容忍低收益、无收益的。

所以,有旅行社使出浑身解数。

“99元买烧鸡送旅游”,“免费旅游并送鸡蛋”、“9.9元享受6天5晚云南游”……

这些宣传语,瞄准的就是这8亿人的需求。

或许,在低收入群体心中,对旅游的要求早已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排在第一位的,就简单粗暴两个字:省钱。

故而,说低价游市场很广阔,似乎存在道理,因为,有8亿人可能会热衷。

在旅途中,他们不会奢求享受更好的住宿条件与品质体验。

于是,就是这些低收入群体,成群结队走进“不合理低价游”的圈套中。

结果,踩了坑,受了苦,花了冤枉钱!

这样的“不合理低价游”,天生带坑,自然应该“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因为收入局限,也总会有人把“穷游”摆到桌面上,举上几个个别例子,侃侃而谈一番。

那能不能选择“穷游”呢?

这一点,大眼妹一如既往地反对!看看小眼哥的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关注|为何说“穷游不如不游”?看完你就知道!。

人的物质需求总会饱和,而精神需求则不会。

旅游,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需求。

虽然,8亿人眼下不会选择长途旅行,但通向梦想的大门,已由国家脱贫扶贫的政策徐徐开启。

8月24日,文旅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943家。而1987年,我国旅行社仅有1245家。

30多年的时光,这个数量就翻了31倍多。

到1999年,国内旅游者达7.1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31.92亿元人民币。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

这是令人振奋的发展。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时间,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2020年,在初步实现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我们坚信,今天关注的8亿人群体,这个数量会持续下降,7亿、6亿、5亿……

“没有梦想的生活,只能算是活着;没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算是生存。”

大眼妹相信,这会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编辑:于畅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