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央企行业代表现身说法“央企楷模 责任担当”

来源:  企业观察网       作者:贾紫璇      发布时间:2021-6-22 18:01  |  

“责任”和“担当”是央企工作的两个核心词汇。6月21日,来自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新疆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四位“央企楷模”,用他们的行动践行了“责任担当”四个字。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6月21日下午3时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央企业党员代表围绕“央企楷模 责任担当”与中外记者进行了交流。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出席并主持会议。

四个故事,同样的担当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央企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使命,砥砺奋进,奏响着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四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是在央企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楷模。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高级技师白芝勇,今年43岁,是来自中国中铁一局五公司的测量高级技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工程精密测量。参加工作22年来,他先后参与了50余条国家重点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工程精测工作,全部质量一次性通过,攻克了竖井定向系统CPIII测量技术,推动了工程精测行业的发展,为企业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同时,白芝勇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取得了国家专利15项、科研4项,带领精测技术骨干150名,工作室也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参加工作20多年来,白芝勇见证着一条条高速铁路相继开通,他将继续不忘初心,坚守一线,为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贡献力量。

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是来自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的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参加工作34年,他从事的工作是配电抢修工作。

张黎明的工作性质就像电力的“120”,每一名抢修工人都像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全科医生”。2007年成立了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以行动搭建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而且快速抢修、完成任务是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如何能够快速安全地完成抢修任务,工人一直在努力创新。

6月21日当天,张黎明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色小发明。大家知道,铁塔和挥杆上的横梁是角铁组成的,现在有很多新的传感设备,包括新的驱鸟器新兴设备,需要后续安装在铁梁上的时候,过去只能用螺丝拧在上面,这样的话需要停电,费时费力。张黎明一直琢磨着怎么能够不停电,实现安装。他介绍说:“受单车的启发,我们用一个卡具,连接上所有想装的东西,包括传感和其他的设备,拆的时候也特别好拆。前面还有一个门帘式的小东西,这也是利用了闭锁的原理。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万一我这头没有拧紧,它也不会掉下来。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小座架,创新了连接精具的一个大变革。”

小发明,大创新。这个小发明改变了以往所有连接的精具都是用螺丝的情况,现在这个小卡具在天津地区已经应用上万家了。他们通过这样一个小座架,创新了连接精具的一个大变革。

电力行业一直以安全为第一,像这样的小发明非常具有一线工人的特色,来自于生活的启迪、来自于工作的经验。

像这样的小创新张黎明有很多,取得国家专利200多项。同时,在国网公司“新跨越行动计划”的激励之下,我还带领职工创新团队研发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经过了四次迭代,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

像张黎明这样的一线职工,国网有一百多万名,他们一直坚守在供电一线,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总设计师。他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航天人。

随着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在航天前辈的培养和帮助下,孙泽洲一步一步地成长着。他和他的团队非常幸运,参加了中国的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工作。通过他们的努力,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任务,同时也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应该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树立了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中国对于地外天体的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更是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的航天器;“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成功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应该说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很重要的一步。

回顾自己29年的职业生涯,孙泽洲将满腔热血倾注到祖国航天事业发展中来,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接续奋斗,成就梦想。同时在重大工程实践中,也历练了自己。未来孙泽洲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向星辰大海进发,用他们的努力,使中国的航天器可以飞得更远、飞得更稳,为中国深空探测领域发展以及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华电新疆喀什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艾尔肯·买买提,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疆华电喀什热电公司副总工程师。20年前,艾尔肯·买买提加入华电大家庭,那时候的艾尔肯·买买提面对发电企业的专业术语、原理解释,用普通话准确表达是很难的。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在5位汉族师傅“家人”帮助下,克服了语言障碍,在艾尔肯·买买提成长为负责人后,这种力量传承下来。艾尔肯·买买提所在的团队少数民族员工占33.5%,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为一方百姓守护光明与温暖。

在中国华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部署要求下,艾尔肯·买买提牵头成立了劳模工作室,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负责的机组能耗指标大幅下降,其中5号机组达到全国标杆水平,获得一等奖;与团队一起开发的项目获得国家专利;带过的16名徒弟都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4个班组获得13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作为一名生在南疆、长在南疆的少数民族党员,“胡杨”精神一直激励着艾尔肯·买买提。如今,他在祖国边陲喀什市墩艾日克村担任“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艾尔肯·买买提表示,会继续努力,向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目标奋斗。

一日党员,终日楷模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分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一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白芝勇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党员,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不忘初心,扎扎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作为党员,越是在艰险的时候,越要体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白芝勇记得,当时在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的施工中,这个隧道是当时世界上地质最复杂、水压最大的一座隧道,测量要保证上亿元的盾构机从江的南岸到江的北岸,而且误差要求只有50毫米,也就是三个指头这么大,如果误差过大,就会造成上亿元盾构机的损坏。当接到这个任务时,他第一个站起来,承担这个项目。他充分考虑到长江两岸受潮涨潮落、偏压、水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制定了“三定一线”工作法,最终在2015年7月,盾构机在水下穿行了900多天,以12毫米的高精度贯通。那一刻,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仅仅是白芝勇这些年从事一百余座隧道的其中一座,每一座隧道的贯通、每一座隧道精确数据的提供,都是他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工程人的一种责任和担当,也是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

张黎明也讲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做到带头学、带头干。在带头学方面,基层党员,比如张黎明自己,更加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尤其党史学习教育中,张黎明更多学习党史资料,包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习,而且在学习中,争取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将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悟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带头干,更应该是基层党员做到的。张黎明讲到,有句俗话叫做“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由于要带头干,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时候,在急难险重,包括疫情发生的时候,他们都冲在前、干在前。开始的时候,张黎明主动到社区当守门员,做测温、检查出入证这样的工作,可以说不怕风险。在滨海新区有核酸检测的时候,张黎明和他的团队用一天时间为60多个核酸检测点安装了临时电,所有队员都是不怕苦的工作状态。在创新方面也做到带头。新时代需要创新,张黎明的团队研发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定了新的目标,研发出了适用范围更广的带电作业机器人。第一是保证人身安全;第二是降低劳动强度;第三标准化作业;这样使电网更加坚强。

“哪里有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艾尔肯·买买提说,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保证喀什地区热力和电力正常供应,很多党员和艾尔肯·买买一样,积极响应公司党委驻厂保电号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带领大家克服困难,保电保热。去年在单位驻厂保电115天,有力地保障了疫情期间机组稳定运行,保障喀什地区电力正常供应,保障了喀什市、疏勒、疏附县1600万平方米的稳定供热。

他认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时刻不忘服务社会与人民,这就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

身处其中,感受变化

孙泽洲总设计师也被称为“遥远深空的探秘者”,从奔月到探火正是千千万万和孙泽洲一样的航天人不断地问天,推动了中国探测器一步步远行,探索深空的奥秘。同时孙泽洲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有巨大的变化。

孙泽洲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的内涵很丰富,我个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就是能够自己立足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去努力工作、去奋斗,能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使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或者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就是我认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体现吧。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国家赢得荣誉,给事业的发展注入力量。”

中国航天走过了65个年头,应该说中国航天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的开拓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几代航天人接续努力,使中国航天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我也非常幸运,能够作为航天的一分子,我的整个工作经历正处于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过程中。讲一个数字,我们研究院所研制的第一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42年的时间,第二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6年的时间,第三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3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中国航天发展的速度和发展规模。”

“从我个人体验来讲,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九十年代初,其实我们一年能够发射的或者在研的航天器,大概也就是个位数,而现在我们一年发射的航天器有几十个,在研的更多。从航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来讲,我所从事的是月球和深空探测,其实不仅我们的领域有大发展,从2001年到现在,大概20年的时间,我们在月球和火星探测上,七次任务都非常圆满,我们用大概20年左右的时间,实际上走过了之前航天人几十年走过的路程。”孙泽洲说到。

孙泽洲记得,1996年,听到一个航天前辈讲月球探测的一个设想,当时他觉得真的很遥远,觉得这件事情想做成困难也很多。但是他2001年进入嫦娥团队,2004年正式立项。孙泽洲很自豪参与到嫦娥一号的研制,2007年实现了月球的环绕探测。也就是说,他们当年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5年、10年,可能再稍长一点,15年,就把当时认为遥不可及的事情变为现实。中国航天事业这65年的发展成就真的是很大。

个人对于未来的发展,孙泽洲认为,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对航天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基础上,会加快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也会加快推进对于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发展的步伐。

电力是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能源基础行业,张黎明作为来自国家电网生产一线的党员代表,在电力行业工作也有30多个年头,对电力行业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亲身体会。

张黎明分享了四点变化的感受:

第一点,从居民家里用电的需求来说,他从1987年开始工作,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天津,电视、冰箱这些电器设备逐渐进入家庭,而且工业发展也逐步起来了。但总体用电量还是不大,天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用电量是100亿度,2020年是870亿度,增长9倍,可以说用电需求增长非常快。

第二点,用电的感受。1987年他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家家都备着蜡烛,为什么呢?一个是电网相对比较薄弱,遇有风吹草动,包括天气变化肯定停电。第二个电也不够用,经常拉闸限电,不够用有时候保居民,有时候保重点企业。第三个是计划检修停电,这些停电加起来,可以说每周每天基本上都有停电,所以那时候的感受是总在停电。

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电网一直秉持着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原则,一直加大电网的投入,现在电网逐步升级为坚强的智能电网,很少受天气的影响,或者计划停电的影响。而且基本上很多单位都定的无计划检修。还有一个数据,天津市从2005年开始,连续16年没有拉闸限电这一说了。他记得有个人跟他说过一句话,电力公司好像很少停电了,电就像身边的空气、阳光和水一样,就在身边,确实他们说的也是电力人的追求,让老百姓感受不到停电,这就是电力人的追求。

第三点,从施工方法看,他参加工作是1987年,比较早,当时需要人力比较多,人拉肩扛,人力挖坑、人力立杆、人力架线,机械设备比较少。现在进现场都使用了机械化设备,无人机、机器人,使抢修的质量、效率都大大提升,减少了停电,使大家的用电体验特别好。

第四点,电压等级。大家知道,电压越高,输送得越远。他参加工作的时候,最高电压等级220千伏,这个等级只能是京津塘区域式的电网,当时成为一个环,包括京津塘的用电。天津两年前已经从蒙西1000千伏输送到天津南,1000千伏的高压,就可以把蒙西的风、光清洁能源,包括西北、西南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全国各地。

(编辑:于思洋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深度观察|长安汽车冰火两重天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