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乡村道路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更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核心。在建设现代化乡村道路过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前提,以建设宜居乡村为目标,带领群众做好现代化乡村道路建设,需要基层党组织关心群众生活,积极做好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工作。
乡村道路建设是振兴乡村,建设和美乡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乡村道路建设需要基层政府本着以民为本的观念,发挥党建乡村的光荣传统,来引领群众建设新农村。
一、党建乡村的历史
自古以来,农民最突出的问题是“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根本原因是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缺乏文化教育,看问题不全面,容易产生易满足的小农思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着力于利用党建工作,来激发农民的凝聚力,让觉醒的农民用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党建乡村的历史共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一)革命时期
革命时期是指上世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际,党的工作从城市转到乡村,开辟探索党建乡村的革命道路。党建乡村的第一步是解决土地问题,在革命根据地采取打土豪分田地的形式,让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基本目标,通过组织农民学习革命道理,发展有觉悟的农民成为党员,在农村建立社会组织,掌握乡村政权,来推进乡村改革,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革命时期的党建工作,相当于钢筋和水泥,将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革命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成为乡村改革的力量,也成为后来抗日的后备力量和解放战争中的后备力量,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二)建设时期
建设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将近三十年,党建乡村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土改运动,实现了土地国有化,集体所有制。土地国有化和集体所有制使劳动对象与生产资料不再与家庭联系在一起。使传统的农村生活在获取生产资料方面,从对家庭和家族的依赖,转为对超血缘关系的集体组织形式的依赖。
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使我国百万个自然村落和千万个农户构成的传统的乡村社会,统一于各级党组织领导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一举解决了旧中国盗匪遍地、军阀遍地、土豪劣绅遍地、民间组织遍地的乡村社会失序问题。初步实现了农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三)改革时期
改革时期主要是指1978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党建乡村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首先进行土地承包制,将建国后的人民公社体制取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人民公社化对农民劳动、迁徙、活动形成限制而进行的改革。人民公社制也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尤其不利于农民生活改善。
与此同时,党建乡村工作还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务农,工人做工”的经济结构,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有效转移,不仅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也提高了农民收入,使有能力的农民走出乡村,投身到工业化发展中。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是通过征收农业税来作为国家经济收入。到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乡村建设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新时代。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等,改善了农民生活。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党建乡村的宗旨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始终将关注民生放在首位。
二、振兴乡村背景下党建乡村的目标和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党建乡村的工作进入到“振兴乡村”时期。振兴乡村是针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而提出的。振兴乡村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乡村,改善乡村落后面貌,使乡村成为宜居和美的现代化乡村,主要工作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乡村自然环境,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步,就是重视乡村道路建设。乡村道路制约着农村发展。乡村发展的标志就是乡村道路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先进的地区,经济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如目前的江浙沪地区。道路发展,可以使农产品流通加速,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乡村道路建设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教育发展,现代化发展;相反,乡村道路建设落后的地区,农民处在闭塞的乡村,接受不到信息,无法实现机械化,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又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形成的连锁反应是教育落后,思想落后。因此振兴乡村,首先要进行乡村道路建设。
在振兴乡村背景下,党建乡村的主要责任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要落实主体责任,将建设宜居乡村作为农村工作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抓住宜居和宜业两大关键。在做好乡村产业兴旺、配套公共设施齐全等外在条件之外,还要注重乡村人文建设,首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发展产业建立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善于为群众着想,深入群众生活,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第二、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群众中发展年轻党员,使基层党支部具备领头雁的作用,在生活中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目前大多数农村存在青壮年外出,中老年留守的状况。基层党组织要关心群众生活,多听取群众诉求,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及时解决,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现代化乡村道路建设中的党建引领
在现代化乡村道路建设中,党建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群众生活
现代化乡村道路建设,是打造宜居乡村的第一步,也是配套公共设施的基础。基层党支部要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重视乡村道路建设。乡村道路建设首先方便群众出行,尤其是当代以中老年和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乡村道路建设可以方便群众外出务工,也方便村里儿童入学。目前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小学撤并到乡镇,小学生需要去乡镇上学,距离乡镇较远的村子,学生需要家长陪读。有了乡村公路,小学生可以乘坐校车上学,减少家庭负担。对于中年人而言,外出务工更加方便,可以做到早出晚归,不需要在县城租房居住。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不舒服可以乘车前往县级医院,避免小病抗大病拖的现象出现。
乡村道路建设还有利于农业生产,当前很多农村都是中老年在务农,依靠手工效率低。建设乡村道路,可以实行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基层党组织要从当地群众生活出发,来重视乡村道路建设。
(二)做好群众与政府的桥梁沟通工作
乡村道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物力,基层单位无法承担,需要政府投资。基层党组织在乡村道路建设中,要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工作,将群众的诉求上报政府相关部门,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来进行投资。
政府部门投资,还需要基层群众配合,因为乡村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群众的承包土地、自留地。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群众了解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对群众生活的意义。只有让群众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生活的关心,才能避免钉子户产生,让乡村道路畅通。
乡村道路还需要群众自觉维护,因为和国道、省道相比,乡村道路缺乏专业养护人员,例如雨季形成的塌方需要群众义务清除,道路两侧要避免树木遮挡,影响车辆行驶,这些日常维护,都需要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出现问题时,基层党组织要做好示范作用,例如出现塌方,基层党组织要带头去清理。党员要带头清除自己土地上影响路况的植物。
结语
乡村道路建设中,党建引领作用主要是关注群众生活,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工作,在道路维护中以身作则,只有党员身体力行,才能使群众信任党组织。
参考文献
[1]罗蕾.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0):63-66.
[2]朱荩予.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研究[J].农业经济,2024(05):56-58.
[3]张锐.“党建乡村”道路的回顾与体会[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1(09):12-16.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