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各地掀起了一波抢人大战,尤其在争夺创业人才上下足了功夫。
近日,成都市科技局正式推出“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这是成都专门为青年人才“订制”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该产品可为青年人才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期限灵活的纯信用贷款,以促进科技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据了解,这是全国首次发布的以人才、成果、研发为评价体系的科技金融信贷产品。
事实上,2017年以后,全国各地就已经掀起了一波“抢人大战”,2018年的人才争夺战则到了高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发布相关人才新政的城市超过160个。尤其在今年以来,多地陆续发布吸引创业者的政策,争相打造创业高地。
成都持续加码创业人才政策
据了解,此次成都推出的“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是继“科创贷”之后的又一系列为青年创新创业量身定制的科技金融“大礼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设立超过100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力争到2025年累计放款突破300亿元。
据了解,在此次“金融礼包”之前,成都市已推出“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系列科技金融政策。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说,新政将重点面向在成都创新创业的各类科技人才、符合申请条件的科技人才所在企业、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共三类对象。其中,人才贷将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科技人才所在企业,给予50-1000万元的授信;成果贷是为支持在蓉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的科技金融产品,将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给予50-1000万元的授信;研发贷是为支持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的科技金融产品,将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给予50-1000万元的授信。
记者了解到,作为正在崛起的中部城市,成都近年来在扶持创新创业方面下足了功夫。为了补齐短板,近年成都设立了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等。据成都市政府方面介绍,今年,成都将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20个、各类创新平台175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50%。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60个、各类创新平台200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85%。
各地打响创业人才争夺战
成都以外,全国多地都在春节以后摩拳擦掌,悄悄蓄势打响了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如青岛在近期的创业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确立了2021年的创业城市建设目标:力争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5万户以上,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培育引进创投风投机构150家,扶持10家以上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境外主板上市。政府还审议通过了由创业城市服务办公室起草的《青岛市创业城市建设“4+1”工作机制》《2021年青岛市创业城市建设工作要点》《青岛市创业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在长沙,2021年将持续升级人才政策,加快完善“双创”平台,建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归小镇,让长沙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创新创业的热土。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人才富矿”以外,近年杭州、南京、武汉等被喻为1.5线的城市开始奋力追赶,纷纷集中火力吸引优质人才。如杭州已经成为不少海归人才的创业之地。据《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归投递城市”前十名中,杭州对海归的吸引力超越广州,位居全国第四,新一线城市之首。自2017年起,杭州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人才生态37条”、推出“青年人才弄潮工程”等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国际化人才。2019年,杭州全市人才总量达254.5万人,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5.5万人、外籍人才3万人。
而南京在培养高层次创业人才上也不遗余力。南京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的吸引留存,为了吸引高校生留在南京,发布《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本科及硕士仅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出台“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为人才团队提供上百万的资金扶持、运营场所、场地租金等优惠政策。
而武汉则成为了高校毕业生的聚集之地。近年来,武汉充分发挥其科教资源优势,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双百万”计划,为进一步加大吸引人才落户的力度,出台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22条政策创新措施。据悉,2017年至2019年,武汉新增留汉大学生(参加社保)109万人,其中落户45.8万人,数据增幅明显。
(编辑:于思洋)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