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下,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企业媒体联盟联合人民网、北京市国资委、北京日报推出“对话新国企·百年党旗红”系列融媒体访谈,邀请10多位中央企业、北京市属国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畅谈国资国企围绕中心抓党建、党建促发展的系列举措。
6月起,“对话新国企·百年党旗红”系列融媒体访谈在“国资小新”新媒体矩阵、国资委网站、《国资报告》杂志及海外传播平台,人民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国网、“学习时报”新媒体、北京日报客户端全媒体平台、长安街知事全媒体平台、《旗帜》杂志、《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平台播出。
践行“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顶级电站与人类的可爱朋友成了邻居,花式保护海洋生物一共分几步?
如何以党建引领哈电集团做强做优做大?接下来,为大家带来“对话新国企·百年党旗红”系列融媒体访谈第十期,对话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
作为中国发电设备的摇篮,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备研制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的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近日,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在做客“对话新国企·百年党旗红”系列融媒体访谈时表示,哈电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企业的特色工作,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推动企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让“老字号”国企焕发“新活力”、书写“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
哈电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不断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
斯泽夫在访谈中表示,“提质增效党员先行”党建载体工程是哈电集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深化改革工作上,广大党员首先将自己置身于企业发展的浪潮当中,并在各项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冲锋在前、敢于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在企业的转型发展中,一些新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都是企业优秀的共产党员,正是有了这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员队伍的存在,确保了“提质增效党员先行”党建载体工程取得实效,成为一个党建品牌工程,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任务的完成。
强化政治担当,勇担中央企业职责使命
哈电集团是从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的6项沿革发展而来,从建立之初就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7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奋进步伐砥砺前行,累计创造了涵盖水电、火电、核电、气电等领域200余项“共和国第一”。哈电集团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秉承红色基因、创造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电力装备史缩影。
第一个阶段为荒原创业期。1951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由哈电集团设计制造的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只有800千瓦,现在哈电集团制造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已是第一台单机容量的1250倍。
第二个阶段自力更生期。企业始终将自主技术的创新和人才培养当作核心任务来抓。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期。企业在认识自身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后,解放思想,始终把自主创新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在技术上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攻克世界性难题,把我国的水力资源用到极致。
现阶段为追求卓越期。企业以占据技术制高点为奋斗目标,科研实力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追赶者”成为“并跑者”的伟大转变。
坚持创新为要,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斯泽夫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哈电集团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为满足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能源装备,是对哈电集团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能源革命,如何在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是对哈电集团的挑战;勇担制造强国使命,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是作为中央企业的哈电集团的社会责任。
“企业离不开创新,而企业创新最主要的还是得围绕市场。”斯泽夫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年前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发展形势,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融入哈电集团的转型发展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斯泽夫特别提到,在绿色能源方面,哈电集团将聚焦三点进行创新:一是围绕新能源发电端创新研发,二是围绕用电端、消纳端创新研发,三是围绕智能化创新研发。
“十四五”期间,哈电集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精彩观点
(编辑:陈文琦)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