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新介绍近年来郑州市在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有关情况。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王新介绍。
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工程,16个项目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个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地标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建成博物馆114家、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5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形象日益彰显。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王新介绍,郑州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银基旅游度假区等精品景区出圈出彩,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穿越德化街等3个项目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加快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建设,打造中华文明的寻根地、朝圣地、体验地、实践地,“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的认知度、影响力持续提升。
1至11月,郑州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4亿人次,同比增长13.7%,国庆假期,郑州荣登“00后”热衷目的地前十。越来越多的人在行走郑州中触摸历史文脉、探寻民族根脉、感知黄河文化、滋养精神世界。
塑造良好文化生态
统筹推进“书香郑州”“文艺郑州”“戏曲郑州”“书画郑州”建设,打造有味道、有温度、有厚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创新实施郑州文化基因解码兴文化工程,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积极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唐宫夜宴》《水月洛神》《杜甫·大河之子》等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微博文化之夜、黄河合唱周等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持续提升能级,“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非遗传承”等研学课堂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生动讲好黄河故事
“成功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特别是去年,我们创新举办首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搭建了黄河文化与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以实际行动促进文明交流交融、展现中国形象。”王新说。
加强黄河文化全球推介,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当少林遇见吴哥”等活动,少林功夫入选中宣部“Z世代”重点外宣项目,进一步提升了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