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中央企业ESG联盟主办,责任云研究院承办的“ESG中国论坛·月坛沙龙——指南6.0启动暨‘中国ESG研究十大课题(2024)’集中开题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央企业ESG联盟成员单位、各行业协会、企业及媒体代表等各方嘉宾参加会议。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乔璐作主旨发言。
伊利集团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乔璐作主旨发言
今年对于ESG工作来讲,非常特殊。ESG的概念从提出到今年,整整过去20年。而这20年也是伊利探索与实践的20年。伊利作为见证者、探索者和传播者,也在过去的20年中助力中国ESG行业发展。早在2007年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先生就提出“绿色领导力”,后继升级为“绿色产业链”战略,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本社会责任报告。2010年,我们作为行业第一家进行自主碳排查的企业,进行全链减碳的探索与实践。2016年,在墨西哥坎昆COP13,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签署联合国《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先生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企业家精神。
特别是去年领导力峰会上,潘总提出“唯有进化,才能适应变化,进而引领变化”,我想从伊利参与的十大课题之一的《ESG品牌建设与声誉管理》课题入手,和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同仁们一起助力推动企业ESG价值的显性化、规范化和可感知。
下面我从趋势、现状、实践三个维度分享对ESG品牌建设与声誉管理这个课题分享伊利的3点体会。
我的第一个感受是ESG对于领先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个月初,我们组织去美国嘉吉公司对标学习,涉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水资源管理、可持续采购等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企业,嘉吉有160年的历史,在ESG管理方面非常成熟,从“应对气候变化、水和土地、人”三个维度持续深耕ESG。在对标学习的过程中,一个数字让我印象深刻,去年嘉吉公司在治理层面披露的,高管团队中,女性比例快接近50%,但他们仍然觉得还不够,需要继续提升;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即便是水管理的议题里也会设置专门的女性指标。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嘉吉这家优秀且领先的企业的ESG管理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中国的ESG实践进入了深水区,开始超越评级回归到企业战略本身。经历了早期的摸索发展,目前中国ESG实践正在迈向成熟阶段,不再以各种类型的评级作为唯一的衡量工具,而是让外在的标准、评级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最近,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都采用了双重重要性理念,不仅强调财务重要性影响,也强调对多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的实质性影响。作为行业供应链里的链长企业,我们的ESG战略也更强调社会价值领先,打造了“水足迹+碳足迹”双足迹全链减碳模式,致力于在2050年前实现产业链碳中和。
第三个感受是ESG是专业范畴的概念,从实践和参与此次课题研究的角度,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ESG品牌建设和声誉管理落地,一定要让消费者可感知。作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的乳品企业,我们企业的愿景就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而这必须依托ESG牌建设和声誉管理来实现。就在我们今天开会的当天就有一亿包的伊利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而一次传播就是一次机会。接下来我想分享两个年销售收入超过两百亿的子品牌的ESG品牌建设做的努力。
我们最近新上了一款安慕希牛油果燕麦酸奶,原料来自于牛油果“金色之乡”云南孟连,我们通过“友你安心”新农人帮扶计划给当地农民进行赋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增收,从而把乡村振兴真正的落到实处。而这也是我们第7款中国水果原产地水果,包括:丹东草莓、攀枝花芒果、贵州修闻猕猴桃等;再比如,在去年10月的世界候鸟日,我们用回收来的金典空奶盒为中华秋沙鸭建造人工鸟巢,守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实现了品牌的社会价值。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分享。我深刻的感受就是,ESG品牌建设与声誉管理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