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发挥高温气冷堆优势协同推进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张恒      发布时间:2023-3-13 11:10  |  

图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

时隔30年,全国政协再次新增界别——“环境资源界”的出现,显示了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也更有利于凝聚更多专业人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新界别中的一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认为,新界别的设立能使这个领域的履职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同时他也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核电深耕于与环境紧密相连的能源行业,多年来,聚焦主责主业,在核电、清洁能源、核能多用途利用等领域相继取得了突出成果。

下一步,中国核电将如何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为此,《企业观察报》立足国家环境资源领域的相关议题,专访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

《企业观察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新增 “环境资源界”,为什么出现了这一新变化?

卢铁忠:环境资源界别是自1993年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的新界别。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转变,设立环境资源界别,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情民意。新界别的设立能使这个领域的履职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有力。

《企业观察报》:在这一新界别中,您这次的提案关注的是什么话题?有哪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卢铁忠:我准备的提案为《关于因地制宜开展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的建议》,主要聚焦在贯彻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高温气冷堆的优势,协同推进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其他民生基础性产业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家“双碳”战略纵深推进,发展并应用高温气冷堆技术是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服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系统简单、绿色零碳、经济性高等特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匹配石化生产需求的最佳配置。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

建议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同时适时启动在一些清洁能源输出省份的核能利用,以核电作为基荷电源,支撑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电力输出与消纳。

《企业观察报》:在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的过程中,有哪些重大难点需要攻克?

卢铁忠:我国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历经了基础研究、实验堆建设、示范堆建设,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反应堆出口温度高、热电转换效率高、模块化建造等突出优点,其温度参数也覆盖乙醇提纯、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制氢等领域绝大部分热源需求。在示范工程投产后,高温气冷堆将进一步向“氢、汽、水、热、电”五大细分目标市场进军,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高温气冷堆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在因地制宜地开展高温气冷堆核能多用途利用的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有:

一是高温气冷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亟待优化。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建议建立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编制以高温气冷堆为主力堆型的核能多用途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产业配套的高温气冷堆的审批路径和标准,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二是目前我国核电基地基本分布于沿海地区,在电力供给与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具有天然便利。与此同时,核电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未来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规模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尚未破局。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加大力度开发和保护核电厂址,积极推动内陆核电论证,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在城市供热、工业供汽、制氢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发展,逐步实现核能综合利用的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核电发展面临公众接受度挑战,部分公众对核知识存在不对称、了解不充分,对核电安全性存疑,容易产生恐核情绪,这让核电产业发展面对着极为复杂的舆论场,如何进一步争取社会公众支持与认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一个现实问题。

未来,中国核电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核科普工作,通过公众开放日、全国核科普活动等方式普及核知识,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有效拉近我们同公众的距离,打破对核的刻板印象。

四是保障核安全永远是进行时,需要持续加强核安全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安全环保风险始终受控可控。核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在核电运行业绩持续三年保持全球领先的水平基础上,继续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贯彻好“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擦亮中国核电的核安全文化金字招牌,确保核能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观察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作为核电央企,如何落实这一政策目标?

卢铁忠: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荷能源,核电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适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作为基荷电源。

自1991年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投运,到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全面建成投运,中国核电累计发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减少燃烧标准煤约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亿吨。

提升核电在能源体系中的比重,有利于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促进电网对风电、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

另外,核能还可用于工业供热、区域供暖、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众多领域,有助于推进石化等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未来可控核聚变的实现,有望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提供终极方案。推进核能科技创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是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家层面很支持核电产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既充分肯定核电技术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同时也指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核电规模化发展。首先是,推动核电装机规模稳定增长。稳步推动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我国自主三代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批量化、标准化建设,确保核电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形成与建设核电强国目标相匹配的装机规模。

其次,优化核电建设空间布局。紧密结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需求,在电力需求较大、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相对不足的内陆省份,有序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实现核电的区域均衡发展,同时积极做好核电厂址的开发与保护。

同时,推动核能综合利用。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大型压水堆、模块化小型堆、高温气冷堆等在城市供热、工业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发展。

二是提升核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自主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华龙一号、玲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自主核电技术基础上,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号研发,不断提高安全性、经济性,加快型谱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加快推动一体化快堆发展,提升铀资源利用率。

推动核电配套技术研究。加强耐事故燃料、环形燃料等先进燃料组件攻关,降低堆芯熔毁风险,提升压水堆固有安全性。推动仪器仪表等尖端设备和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应用。加强核电检修技术、延寿技术、退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核能产业的深度融合研究。

优化核科技创新环境,建强核科研队伍。创新体制机制,联合科学院、工程院、高校、企业等核科研力量,强化核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力争在材料、计算、可控聚变、新型裂变、核技术等方向有更多成果突破,培养核科技领军人才和若干国际知名研究团队。

三是推动核燃料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天然铀保障能力。加大国内铀资源勘查力度,摸清国内资源家底。支持天然铀海外开发保障政策,掌控更多海外铀资源和铀产品份额。建立国家、企业集团、核电厂三级天然铀储备体系,不断夯实国内开发、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的“四位一体”保障供应体系。

提升核燃料设计制造能力。推进先进核燃料元件技术研发与验证;优化核燃料加工产业布局,提升核燃料供应能力,进一步降低核燃料制造成本。

提升核燃料循环后段能力。推进乏燃料公、海、铁联运的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核电厂乏燃料离堆贮存能力布局。坚持乏燃料后处理科研自主创新,形成乏燃料后处理能力。

四是促进核电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加大关键设备、新材料研发力度,实现成套设备、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应用软件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产品制造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供应链体系。

五是推动自主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从国家层面推动实施海外项目开发合作,有效发挥国家外交、经济等组合拳优势,推动自主核电装备、核燃料、技术服务、标准规范等“走出去”。在核能海外项目开发上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深化国际核能合作交流。

《企业观察报》:“核能+”新产业项目会涉及哪些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卢铁忠:在“双碳”目标提出后,中国核电进一步明确了“核能+非核清洁能源”发展路径,把“核能+可再生清洁能源”协同发展作为公司清洁化转型发展的方向。2020年,中国核电全资收购母公司中核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公司——中核汇能,开始加速布局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项目。中国核电的目标是“十四五”末力争实现风电、光伏项目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核电还立足核能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核能+敏捷技术”新产业项目的落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核能供热、核能制氢、核能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园区综合智慧能源等多种新服务。

在服务民生方面,核能供暖在山东海阳、浙江海盐、辽宁红沿河分别实现了,获得了广大民众广泛欢迎。以秦山核电为依托的浙江省海盐县核能供热示范工程项目将热量持续安全稳定传输到海盐县多个居民小区、老年公寓和企业生产车间,为千家万户和企业送去温暖和动力。其中,居民供热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近4000户居民;工业供热项目提供24小时热能供应保障,年工业供热约28.8万吉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万吨,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核电控股的秦山核电与海盐县政府正在共同探索打造“零碳未来城”,建立核能发电、集中供热、供汽制一步一步冷等零碳能源平台,吸引先进制造业集群、同位素医药研发及应用、核能制氢等产业,争创“零碳能源,绿色发展”的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江苏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能源站,是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每年为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可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

通过我国位于秦山核电站的重水堆的生产优势,中核集团已掌握重要放射性核素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工艺,逐步解决我国同位素原料的进口依赖问题,年产工业钴-60源700万居里,突破了医用高丰度钴-60源的批量化生产和供应能力关键技术限制,在放射源领域,中核集团是国内唯一可生产供应医用放射源的机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钴源生产及供应商,其中医用钴-60为放疗设备伽马刀所必需放射源。

从单一发电到居民供暖,再到工业供汽,核能正在综合利用领域逐步扩展丰富,从“单一型选手”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发展。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化落实,核能将在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核能的综合利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全社会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为我国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企业观察报》:未来中国核电发展的要点是什么?

卢铁忠:未来,中国核电将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业务整合、流程优化和资源配置优化等方式,深入推进集约化管理,不断催化企业发展新活力,将善用核能优势,协同各种能源企业,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更好赋能,打造中核集团集约化管理的示范样板和世界一流企业。

第一,要一以贯之地忠实践行核安全文化,保持高度的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擦亮核安全金字招牌,持续壮大核电市场规模。“十四五”末,中国核电年度核能发电量力争达到2000亿千瓦时,70%以上核电机组运行业绩及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第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协同客户需求,拓展核能多用途利用。积极挖掘传统核电基地商业大堆价值,有序推进“核电+”项目落地,提供核能供热、制氢、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园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等。我们还开发了专门用于北方城市供暖的燕龙供热堆,一座燕龙堆可以为20万个家庭提供清洁低碳的供暖保障。

第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挥核电技术服务专长,促进核能事业国际合作步伐加快。将继续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家间的“百年联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四,坚持融合发展,结合地方需求,发挥核电基荷电源属性和核电厂址地利优势,壮大非核清洁能源产业。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积极突破敏捷清洁技术产业。将密切关注能源电力新技术、多种能源耦合技术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围绕机组安全性能提升、“华龙一号”运维等项目开展技术创新。适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