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密集投资绿色产业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钱馨瑶      发布时间:2022-9-28 21:15  |  

图片

9月23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发布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下称“央企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3.55万亿元,利润总额合计1.17万亿元。

据中上协数据,从占市场比重看,央企公司的营业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境内市场的40.62%,同比提高1.98个百分点;央企港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香港市场的51.32%,同比提高3.27个百分点。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84家中央企业共控股450家上市公司,其中央企境内上市公司361家(下称“央企境内公司”)、央企港股上市公司(含A+H股,以下简称“央企港股公司”)118家。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央企公司提高质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经营状况稳中向好。央企公司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不断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投资。

投资绿色产业

央企公司积极通过发行股债结合等权益类产品平抑市场波动,实现股权融资逆市小幅增长。上半年,合计实施股权融资(不含IPO)372.36亿元,同比增加9.69%。

同期,央企境内公司共发行债券258只,融资规模4292.00亿元。其中,央企公司共发行绿色债券35只,融资418.90亿元。

不久前,经央行和证监会同意,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及相关机构正式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下称《原则》)。

《原则》显示,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公司债等多个绿色债券品种将同步使用《原则》,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基本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标准趋同,彰显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行动,对落实国家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仅今年5月,在一级市场方面,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较4月出现大幅回升,达到了703.3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2.75%。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徐忠在《原则》发布仪式上说,2022年上半年,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1685亿元,占国内绿色债券市场总发行量的42%,占非金融企业绿债发行量的62%,发行规模持续居全市场第一。

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副主任栾伟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与绿色低碳转型有机结合,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上市公司强化信息披露,不断丰富完善绿色产品体系,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推动更多企业按照《原则》内容发行绿色金融产品。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结合2021年的数据看,国有企业发行数量约占总发行只数的97%,其中地方国企约占总发行只数的60%,央企占37%。

从发行规模看,国有企业募集资金规模约占总发行规模的97%,其中央企约占总发行规模的57%,地方国企约占40%。

事实上,自2016年我国开始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以来,贴标绿色债券市场的占比大小,就成为绿债市场备受关注的一个指标。

而作为绿色债券的子品种,碳中和绿色债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经认证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等,通过节能减排、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持续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

2022年7月,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建筑类央企低碳转型挂钩债券。本只债券发行规模15亿元,全场认购倍数4.22倍,发行利率为2.70%,发行利率创低碳转型挂钩公司债券同期限新低。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22年9月19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

近日,全球首笔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减缓气候变化》(下称《共同分类目录》)的绿色债券——中国建设银行澳门分行5亿美元3年期浮息绿色债券成功发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衡准”)作为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本次绿色债券进行了发行前鉴证工作,并出具了鉴证报告。

据了解,中节能衡准作为内地最早开展绿色金融认证业务的机构之一,迄今为内地多单绿色债券提供了第三方评估认证服务,并先后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等国际机构在境外绿色债券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

攻关绿色低碳核心技术

央企公司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发展韧劲持续显现。上半年,央企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5.64%,优于同期境内和港股市场整体水平。同时,央企境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具体到研发投入,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研发投入1705.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9.64%,占境内市场研发投入总额的27.46%;户均研发投入4.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9%,为境内市场户均研发投入的3.66倍。

从研发支出规模看,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有25户研发支出在10亿元以上。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在研发支出规模中贡献最大,其中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10户超过50亿元。

2022年以来,多家能源央企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划定2022年工作重点,明确指出要增强能源保障能力,确保能源安全供应;强化科技创新,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大绿色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动能。

国家电投是国内较早布局储能、氢能的中央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出储能品牌“容和一号”,百千瓦级储能示范电站已在张家口建成;氢能品牌“氢腾”燃料电池步入产业化阶段,国家电投为2022年的冬奥会提供1000辆可续航600公里的氢能公交车。国家电投率先提出“综合智慧能源”概念,设计出24个场景的智慧能源模式。

据了解,到2020年底,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比重已达到55%,从风、光、水、火、核发电类型最齐全的传统发电央企,转型成为国内清洁能源装机第一位的绿色智慧能源企业。

加大绿色低碳领域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离不开政策支持。2021年12月30日,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国有资本绿色低碳布局、中央企业要加快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低碳基金,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项目落实。

财政政策方面,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货币工具上,截至2022年上半年国家已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1800亿元,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累计发放政策资金超350亿元;能源领域价格改革深化,国家出台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创新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2162家电力企业,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

2022年1月1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

1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纳米碳氢燃料制备铝硅粉项目配套循环流化床锅炉改造工程”项目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行业专家鉴定,被评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评审专家认为,该项技术成果为准噶尔等煤田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供了技术方案。

到了今年3月,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开工建设。该项目立足百万吨规模以及全机组的低成本碳捕集和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为支撑火电厂低碳化转型积累经验。

6月28日,中国海油、广东省发改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简称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万吨至1000万吨)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将通过捕集装置,收集大亚湾区各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后以管道等方式,输送到附近符合条件的海域进行封存或地质利用,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S/CCUS项目建设提供工程经验和技术数据,促进我国CCS/CCUS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和产业能力成长。

彰显责任担当

央企作为国内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在绿色实践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

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中提到,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专业治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上半年,央企境内公司纳税规模超过全市场半数,共上缴税费5600.56亿元,占境内市场的54.93%。同时,央企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15家央企公司实施半年度分红,分红总额1776.78亿元,同比增加88.84%。

此外,央企公司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ESG实践走在市场前列。有223户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发布了单独的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较去年同期增加61户,占比61.77%,比境内市场比例高32.11个百分点。其中,央企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和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率先实现ESG等专项报告“全覆盖”。

与此同时,央企对半年报业绩沟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截至8月底,共有123户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召开半年报业绩说明会(含计划),占央企境内上市公司户数的34.07%,较去年同期提高7.68个百分点,比全市场比例高15.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央企境内上市公司在绿债市场十分活跃。上半年发行绿色债券35只,较去年同期增加288.89%,占据境内上市公司绿色债券总数的半壁江山。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宣传效应;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标准及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投资者积极参与绿债市场,有序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