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收购的不仅是粮食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张恒      发布时间:2022-9-27 09:46  |  

图片

秋粮收购对维护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及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秋粮从生产、收获到终端销售整个产业链环节长、主体多,要想高质量地完成秋粮收购任务颇有难度。

为此,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已提前成立了秋收领导小组,依托自身行情研判体系,密切跟踪粮食市场形势,及时了解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粮情,动态调整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进而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打通了采购、物流调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胜在调研

随着今年新季玉米上市,作为调度玉米的主力军,在前期已做好调研工作的中粮集团业已陆续启动了各地区的新粮收购工作,所涉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及西北,收购期将贯穿全产季,务求全力保障用粮企业的所需能量原料。

由于前期完成了包括调研在内的各类准备工作,中粮集团在玉米主产区广泛布局了收储网点,仓容准备充足。以东北大区为例,域内现有库点合计315个,收购能力、仓容能力及铁路发运能力可谓充足。

图片

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生物科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之一,其粮食加工即以玉米原料为主,收购半径辐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中粮生物科技各工厂已完成了收购设备、收购场地、化验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工作,并逐级展开了入市收购。

中粮集团是中国大米加工和贸易的巨头企业,据官方数据显示,集团年稻谷加工能力已达495万吨,居全国第一。

今年4月、6月、9月,中粮集团先后三次组织工厂开展春耕、春播、秋收定产调研,全面掌握了各工厂直收范围内稻谷粮源的种植面积、品种、成本、质量、产量等信息,为科学设计稻谷采购规划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例如,经前期调研获悉,今年农资、化肥、农药等成本较去年有所上涨,以及托市价格较去年亦分别上调,于是中粮集团在收购价格方面就做好了高于去年的预算。

出于与稻谷相似的原因,今年花生的收购价格也较往年同期有所升高。

目前,中粮集团秋收花生米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山东区费县工厂和菏泽工厂,已收购花生17万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因而今年中粮集团收购花生米的范围远涉山东、河南、东北等全国花生主产区和工厂属地联建的花生种植基地,预计收购花生米22万吨左右,收购价格高于往年同期。

做好深加工

当下,中国的部分消费者仅仅片面地追求面粉、大米等粮食产品的“精、细、白”,却不了解过度的粮食加工会降低出品率,造成不必要的粮食损耗,更会导致营养流失。身为国内最大的农粮央企,中粮集团一直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早在2018年,中粮集团便牵头设立了“大米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品质评价体系与示范”项目,随即对大米加工精度对大米品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粳米和籼米的适度加工精度范围,为大米新国标修订引入了适碾概念,并提供了数据支撑,填补了这一国内空白。

在中粮集团科学加工减损的带动下,中粮福临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福临门”)采用先进加工技术,以科技重塑大米品质——福临门自然香大米采用9%的黄金碾磨工艺,保留了大米的原生美味层。自2009年起,中粮福临门品牌的大米便多年蝉联全国大米类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到2019年更是荣登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大米品类品牌排行榜首位。

图片

2021年,中粮集团的一个项目获得了两个国家级科技奖项——“玉米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高效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专利金奖。

这一项目围绕玉米精深加工领域中玉米淀粉提取、淀粉水解制糖以及以糖为底物生产发酵制品的三大核心产业链条,突破了关键技术瓶颈,打破了外国的技术与设备垄断,提高了制造效率,创新开发了玉米淀粉高效制备技术、淀粉糖高效生产技术及高效发酵关键技术,推动中国淀粉生产综合技术水平跃居世界首位,奠定了国产淀粉糖的国际竞争优势,确立了中国在柠檬酸和谷氨酸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助力国家粮食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

在玉米加工领域,中粮集团首创生物浸泡与酶促分离相协同的玉米淀粉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突破了玉米纤维中联接淀粉机械分离极限,淀粉提取率提高至95.7%,率先在中粮标准化60万吨生产线应用并在行业推广,支撑中国成为淀粉生产第一强国。

中粮集团创新采用本土生产的非常规饲料原料,减少饲料资源匮乏对生猪产能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粮食消耗。由此,大部分的农副产品都可以作为优良的蛋白质原料,不但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还能稳定农业产业链。

中粮家佳康研发团队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合理利用动物的补偿生长效应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节约饲料,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该团队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本土生产的甜菜粕、米糠粕、玉米DDGS等粮食副产品替代了常规大宗原料豆粕,平抑豆粕价格高企对生猪成本的影响,在缓解原料短缺压力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完善全链条

在收储网络方面,中粮集团依托粮库、码头、加工厂等设施,科学布局收储网点,力求强化收储能力和扩大收购规模。具体而言,中粮集团坚持以自有库专用线为依托,以社会资源为辅助,打造铁路、集装箱、公路联运多元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中转能力,满足收购流通的需要。

以北良港为例。北良港是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粮食中转码头,此地多年来一直承接国内粮食流通,是东北地区“北粮南运”的主要枢纽港,在粮食行业具有重要地位。港内现有可用于“北粮南运”的3万—7万吨级散粮装船泊位3个,年中转能力900万吨;粮食筒仓仓容197万吨;专业化散粮车3400辆。此外,北良港铁路专用线也与国家铁路网相连接,散粮装车点星罗棋布于东北的广袤产区。

中粮集团充分发挥铁路、水路等多渠道物流布局优势,加强工作效率与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全力确保各地粮油等民生物资“三保一稳、质量不降、供应不断”。今年4月,上海疫情发生后,中粮集团全力保障上海市场农粮食品供应,保障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物流畅通与供应充足。

完善销区延伸至终端客户的布局是中粮集团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优化客户合作模式,在稳定大客户黏性的同时,大力开拓中小客户的销售潜力,研究改进对中小客户的服务措施,结合内外贸打造客户群体,与中小客户形成战略良性互动,以期互利共赢。

玉米产业内上下游之间多以一口价形式定价,一口价的贸易形式易将贸易双方变成博弈关系。中粮集团主动探索创新交易模式,通过基差业务与用粮企业连成一体,既有利于用粮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库存,也能提高用粮企业择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参与贸易,并能促进玉米价格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发展。

2021年,玉米基差报价逐渐“常态化”“系统化”,基差销售逐渐“规模化”,为国内期货和玉米基差贸易的推广起到了示范效应。

在供应端,中粮集团依托区域平台管理中心,对内连接大米工厂完成中粮福临门大米产品采购,对外依托布局全国的销售区、中转仓库及优质物流供应商,密切配合,高效服务,确保及时、保质地将优质大米产品送往各大销售市场,触达覆盖全国100%省级行政区、97%地级市、80%区县市场的销售区域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