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有那么重要吗?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戴小枫告诉你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1-2-28 17:56  |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李由 陈杰)一粒种子究竟有多重要?要确保中国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地里种“中国种”,我国种业还需破解哪些“卡脖子”难题?14亿人如何从“吃饱”到“吃好”?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戴小枫。

这是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四坝村玉米制种基地(2020年8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摄

我国种业还存在哪些“卡脖子”技术难题?

戴小枫:目前我国三大主粮已经能做到自主可控,很多技术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但也仍有部分蔬果、畜禽等产品的品种对外依存度暂时还比较高,但不影响整个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格局。

一是关键技术应用,比如三系配套杂交育种,在水稻、玉米上已成为一种普及度非常高的技术,但在畜禽、水产、蔬果品种上的发展和应用还很不平衡。

二是一些前沿高新技术发展不均衡,例如,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应用得很普遍,但是像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技术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真正进入到生产应用还需要时间。

三是有些共性技术我们拿来用的很好,但底盘技术,也就是技术的原创权不在我国。

这些“卡脖子”难题应如何突破?

戴小枫: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建设国家育种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在国家层面要建更大更强的种质资源库,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鱼类、农业微生物和中药材种质资源国家库,挖掘出更多的有用基因,提供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战略储备,不断地培育出我们需要的目标新品种。

第二就是技术自主创新与进步,既要紧盯前沿技术,又要把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实现自主自强。

三是建设高通量表型性状鉴定技术平台,大幅度提高育种速度和效率,这一问题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现在有望早日突破。

第四个层面就是种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的问题,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抓这项工作,一是建设海南岛种业硅谷,解决南繁卡脖子问题;二是种业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相信下一步能很好解决。

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小宫山村村民在展示新收的“济麦22”麦粒(2015年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杰 摄

为什么建设种质库这么重要?

戴小枫:种质资源是带有遗传密码(基因)的物质载体,谁拥有了它,而且拥有的越多越好,谁就能培育出各种各样的新品种来。

种质资源对于育种和农业生产来讲,就相当于盖房子的砖头和砂石,没有种质资源,就不可能有种子和农业。作为一个幅员辽阔、要养活好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必须把这个东西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头,在世界已经进入到体系对抗、平台作战、种业致胜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种质库作为平台,它的战略意义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从“吃饱”到“吃好”,还需经过怎样的努力?

戴小枫: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后,面临的新问题很多。一是种植业、养殖业、产后保鲜、加工、储藏、配送等环节全产业链的结构比例问题,需要持续调整。二是农业空间、区域布局的结构调整优化,例如哪些地区适合种哪些作物、养哪些东西。三是种类之间的数量比例结构需要优化。四是品类内部的多样化和专用化问题,要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五是高品质问题,满足吃营养、吃健康、吃享受、吃个性的消费需求。

在哈尔滨市巴彦港镇五星村农民程显义家院内,玉米通过传送带进入玉米架子(2020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新时代种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戴小枫: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潮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在品种选育上下功夫,保证地里种的是“中国种”,不被“一剑封喉”。同时还要注意良种良法配套,在品种、技术、农机、农艺各方面综合优化,形成绿色高效生产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少数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

未来,还要保持每年1%的增产幅度,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刚性需求。我国现在小麦、水稻单产和大面积平均产量的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相比之下玉米、大豆的单产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增产的潜力很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稳定和适当扩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黑土地和红壤地区建设10亿亩高标准粮田,保护好18亿亩农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离实现网友热议的“车厘子自由”还有多远?

戴小枫: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新品种从开始少量引进,大面积种植,到掌握整套育种技术,再到最后培育出自己本土化甚至超过原来的品种,这是个发展规律,也需要一点时间。比如像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如今的主粮作物,其实都是在历史不同时期从国外引进的,都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车厘子新品种选育也一样,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农民兄弟的努力,我相信实现“车厘子自由”的那一天一定不会太远了。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的农民在收割水稻(2020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中央一号文件,这么重视种业“卡脖子”问题,您怎么看?

戴小枫:今年是我们十四五和实现双百目标的开局之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吃饭、农业、粮食、种业、种子,居百业之首,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是基础的基础,是关键中的核心。必须把它抓紧、抓实、抓细、抓牢,不能有任何闪失,这是国之大政,也是抓核心、抓关键的根本举措,至关重要。

(编辑:王月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2024年第一轮巡视培训班开班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