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四风”问题,还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全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全党的“四个意识”,并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化”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变。
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建设历程
重视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虽未在党的会议和决议上明确提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但其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属性不可否认。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组织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和斗争功能,到新中国成立后突出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党内教育管理以及战斗堡垒功能,都是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领导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功能建设(1978年—1990年)、以纠偏为突出特点的政治功能建设(1990年—2002年)、以社会整合为重点的政治功能建设(2002年—2012年),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为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基层党组织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做出了具有鲜明历史特征的回应。通过解决不同背景下党组织自身的思想、组织以及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统一了全党思想,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而发挥出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做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是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答好的重大课题。
是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制度的政治根基。《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砥柱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怎样,党建工作水平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战略部署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而且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优化治理主体协调性、增强制度执行有效性,是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制度的政治根基。
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向纵深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制度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当前改革的方向是要向做强做优做大转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类隐患、矛盾逐渐凸显,员工思想意识呈现更加多元、更加活跃的特点。解决各类问题,除需要运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等“硬”手段外,更需要依靠各级党组织综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软”措施。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改革向纵深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制度根基。
新时代增强国企基层党组织
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时代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主要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个体差异与经验碎片、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目标三大挑战。
基础理论研究支撑不足,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的基本概念、基本目标和基本方法提出挑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国有企业党建通常是以企业自身为实践主体,各自进行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对国有企业党建的共性理论探索和方法探究方面,缺乏系统梳理和总结。一方面,生产经营压力使得企业开展党建理论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党建理论创新研究往往不能直接带来生产效益提升,容易转化为企业的沉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党建理论创新的积极性。学术界至今对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与实现路径等,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因此对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也未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实践个体的差异化和经验碎片化,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核心规律的提炼提出挑战。总结近几年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可以发现不同的实践主体,在面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的这一崭新命题时,有的将切入目标聚焦于党员的教育培训,有的聚焦于党支部的规范化管理,有的聚焦于党支部的考核评价……这一现象导致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实践主体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功能定位理解不一、提升路径实现不一、成效评价方式不一等。尽管这种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内涵的丰富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提炼,普适性略显不足,很难从根本上指导其他国有企业进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路径探索提出挑战。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新情况和新变化逐步显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出新任务,“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基层党组织创新提出新挑战,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对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不断变化升级的今天,党建工作需要更加关注新的治理机制对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和组织模式产生的影响,在向现代企业改革的同时,不断创新寻求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的新方法、新模式。
增强国有企业政治功能
和组织功能创新路径选择
增强国有企业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旨在提升国有企业的政治站位、组织效能,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坚持“政治功能”为主线,自上而下保证效能全面发挥。将“政治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主线,从发挥政治领导功能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政治贯彻功能做好通道建设、发挥政治监督功能做好全面覆盖、发挥政治管理功能落实责任到位四个方面,自上而下落实政治功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程全覆盖,以政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为牵引,各基层党委和党支部全面推动特色党建创新工程,积极促成政治引领组织力提升的高质量党建的发展之路,将“政治功能”镌刻在党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政治领导功能,强化顶层设计。牢牢把握立足政治领导功能是政治功能的核心,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组织力提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加强政治领导功能,就是要落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各环节,明确政治建设总体目标,坚定党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业务拓展中的核心地位。国有企业集中力量办大事式的“中国力量”,源自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更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武器。在凝聚共识过程中,强化党建工作顶层设计,发挥政治功能在企业中精神引领的领导作用,明确勾画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政治建设顶层设计“四梁八柱”,全面推动党建创新。
加强政治贯彻功能,做好通道建设。牢牢把握政治贯彻功能是政治功能的重点,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方式,是保证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按照正确的思想引导方向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采取正确战术,将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制定的政治建设思想,用“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传递到每一个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用真抓实干展现担当作为。政治贯彻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平台建设、通道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具体载体实现的。通过建设符合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国有企业特点的基层党组织政治贯彻功能提升具体办法,实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活动有阵地、能力提升有抓手、特色党建有平台。
发挥政治监督功能,做好全面覆盖。牢牢把握政治监督功能是政治功能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组织力提升时刻保持正确方向的有效推动力,是各级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约束机制。坚持把政治监督挺在前面,将监督功能的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全面突破。通过完善跟进督办制度,健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机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管党治党政治监督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政治监督功能与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融合,强化价值观的指引和文化滋养,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推动培育正气充盈的基层党组织政治文化,从而凝聚人心、赢得人心。
发挥政治管理功能,落实责任到位。牢牢把政治管理功能是政治功能落实的具体表现,是各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政治功能,履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职责的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找准基层党组织与生产经营、联系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用政治管理水平的提升,展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聚焦“组织功能”提升,全面激活组织功能建设“七要素”。组织功能建设主要从组织覆盖、制度保障、党员战斗力、员工凝聚力、贯彻执行力、自我革新力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七个方面着手。
抓住组织覆盖力之“基”和制度保障力之“本”。党组织的全面覆盖是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前提。基层党建工作扎实不扎实,就是要看是否做到“队伍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党建制度完备不完备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提升的基本保障,是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要本着“体系完备、便于遵循、引导创新”的原则,既能体现党纪党规的“红线”作用,又注重形成常态长效,基层党建工作有规可依、又鼓励创新发展,成为约束党员行为、形成良好风气、优化内部发展环境的有力保障。
坚持党员战斗力之“根”和职工凝聚力之“魂”。党员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提升的重要体现。通过落实完善“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的党员“双向培养制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将党员队伍培养成为一支“招之能来、能战会胜”的企业发展生力军。
客观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将困难作为磨炼队伍、打造精神的机遇,敢于在攻坚克难各项任务中给党员干部压担子,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带头冲锋,用行动向职工群众传递党建文化精神;以狠抓落实的务实态度,积极借用党建平台带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党员攻坚克难的中流砥柱作用,用一次次攻坚克难的具体工作,实现信仰之光照亮发展之路,实现引领群众。团结群众,成为凝聚群众信任的核心。
巩固贯彻执行力之“秤”和自我革新力之“源”。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重在执行。基层党组织作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政策精神的具体执行者,必须练就贯彻执行的能力和本领,保证企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大力培养基层党支部书记,加强对支部书记和基层党务干部的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规范化和特色化提升。通过党支部分类管理制度,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和“不达标”“不合格”党支部进行一对一帮助,提高整体基层党建水平上台阶。通过树立“五星党支部”标杆和“模范党支部”树立导向,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创造力,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党建,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力量源泉。
将发展推动力作为组织功能提升的“根本目标”。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生产业务发展不竭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红色动力,以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促进企业发展,以发展强党建,不断提升组织功能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推进改革发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发挥政治功能“牵引”作用,加强组织功能“内循环”持续提升。发挥政治功能“牵引”作用,通过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内在逻辑统一、目标指向一致”的政治功能引领国有企业发展的高质量党建格局。具体实践中,重视发挥制度机制的保障和引领作用,通过搭建“指标分解严谨、考核方式简单”的组织功能评价体系,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企业整体考核目标中,形成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合”、考核“双约束”的责任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焦点”重合,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对中心工作实现“正向”带动。
加强组织功能“内循环”机制,为“标杆式”党组织为党组织组织力持续提升,提供稳定的“内生动力”来源。组织力的要素按照属性可分为组织的环境(组织覆盖力、制度保障力)、组织的主体(党员战斗力、职工凝聚力)、组织的行为(贯彻执行力、自我革新力)、组织的目标(发展推动力)四部分。在一定环境下的基层党组织,对成员采取管理手段,促使成员产生预期行动,以达到组织目标。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螺旋递增PDCA循环效应,外部表现为组织力持续性提升。这种“内循环”机制为组织力持续提升提供可靠的动力来源。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来源 | 《国企》杂志12月下半月刊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