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山桥集团党员代表在廉洁承诺条幅上签名。
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长期以来,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加强纪律规矩教育,持续强化源头监督、过程监督、精准监督,织密制度笼子,从严执纪问责,以纪律建设的成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纪律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将纪律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自制力,已然成为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纪律优势在中国中铁的具体体现
中国中铁作为国有企业,因党而兴、跟党创业,天然具有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定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党的纪律优势已经融入企业血脉,并随着企业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得以具象化呈现。
有纪可依,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中国中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把“两个责任”植入制度体系。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在各级领导班子分工中细化“一岗双责”,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全面清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编写纪检工作制度汇编,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大力推进工程分包、招标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惩防体系建设。分门别类明确干部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查找廉洁风险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不断推动干部行为“规范化”、工作流程“透明化”、工作结果“责任化”,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知纪于心,纪律教育持续深化。中国中铁始终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将纪律教育融入“清廉中铁”建设全过程。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纪律规定,定期开展廉洁教育培训活动,宣传、纪检、工会多部门通力协作,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清廉中铁”文化阵地,正面引领干部增强法纪意识,树立鲜明正确的政绩观、作风观、纪律观。同时,坚持开展常态化廉洁警示教育工作,通报分析典型案例,披露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忏悔反思负面警示作用,以“案中人”点醒“梦中人”,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加固,党的纪律建设持续深化。
执纪从严,监督体系逐步构建。中国中铁以系统思维构建了党委巡视、纪检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合规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六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各类监督优势互补、同向发力、贯通联动,提升了监督治理效能。坚持加强二级企业纪委力量,创新监督模式,成立派驻纪检组专门负责金融、投资类二级企业执纪审查工作,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监督效果。坚持压实一线纪检监督责任,突出整治项目管理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查失职失责、以权谋私、损公肥私问题。坚持落实境外业务合规监督管理,打通境外监督最后一公里,深化境外项目佣金整治,提级处置境外业务线索,为境外项目高质量建设保驾护航。
违纪必惩,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中国中铁坚持严的主基调,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严肃查处各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对执纪审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等发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久治不绝问题,坚持翻出敲打、毫不妥协;对顶风违纪问题,坚持严查快办、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近年来,中国中铁通过常态化开展巡视巡察,不定期组织专项整治,有重点派驻工作指导组,严肃查处了一批靠企吃企、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等腐败问题,发现制止了一批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实质性加强,从严治党信号强烈释放,有效推动纪律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企业纪律优势转化为自制力的现实困境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锐利武器。中国中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纪律要求,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基调,党的纪律优势已然在企业落地生根。然而,面对依然存在的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和屡禁不止的“四风”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党的纪律优势转化不完全、不彻底,尚未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自制力,主要成因及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优势传导边际效应递减。党的纪律优势虽已在企业主动脉建立,但从股份公司到二级单位,再到三级单位,最后到项目部、工点,纪律优势逐级递减,无法深入传导到企业的基层组织。工程项目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元,项目一线的干部职级虽低但权力重大,掌握着生产、安全、设备、资金等工程建设重要事项。一线项目流动性强,每个项目情况不一,直接增加了队伍建设与纪律管理的难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基层规矩意识淡薄、纪检力量薄弱、监督不当、巡视缺位等诸多问题。从严管理的主基调难以辐射到企业基层,优势传导存在着“末端凉”的现象。
优势内核塑造任重道远。中国中铁作为大型基建国有企业,体量庞大,全领域、全范围的纪律优势塑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目前,企业纪律建设虽已在制度、教育、监督、惩戒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但优势内核尚不强劲,正风肃纪力度仍需进一步深化加强。例如,大监督格局的框架虽已形成,但基于企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各种监督力量没有形成有效贯通,监督资源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大监督格局质效需要进一步提升。巡视巡察、问题整改虽持续推进,但虚假整改尚未绝迹,一些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纪检干部虽完备齐整、职责清晰,但队伍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纪律要求,监督作用难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纪律优势塑造“后半篇文章”还有较大空间。
优势发挥存在多重壁垒。虽然当前企业发展的政治生态总体向善向好,但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企业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纪律优势的发挥存在诸多阻碍。外部来看,企业经济活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升级深度嵌套,为隐性腐败的发生提供了更多可能,直接的钱权交易越来越少,腐败手段不断翻新升级。由此,导致了企业现行的制度规定与监督执纪方式在此类腐败问题面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隐性腐败之所以蔓延,根源在于面对利益诱惑,领导干部的心理心态等内部动因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纪律教育没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能有效转化为干部廉洁从业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 中铁市政环保公司党员赴天水大革命历史纪念馆铁路分馆开展党纪学习主题实地践学活动。
企业纪律优势转化为自制力的有效路径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对纪律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如何将多年累积形成的纪律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自制力,促进企业实现从外向型管理向内生性增长的跨越,已然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向下延伸,抓基层建设,加大纪律优势穿透力度。纪律建设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弥补基层优势不足需要多维度着力。要为基层减负,聚焦基层主业,划出纪律红线,杜绝形式主义的检查、督查活动,切实引导基层纪检组织以足够精力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要为基层服务,纪检组织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能需要与“一切管理工作到项目”的工作理念有机结合,制定责任清单、考核清单与负面清单,从严管理、从细服务。要为基层赋能,有效发挥上级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强对下级纪检组织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纪律建设中的作用,实现纪律优势从源头到末梢的系统联动。
向深拓展,抓行动落实,提升纪律管理实质效能。党的纪律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纪律规范,将党纪条规固化为制度,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不完善的制度要抓紧完善,筑起最严密的篱笆墙”。要以制度落实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带头守纪律讲规矩,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保证制度落实不出现偏差和不走样。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要以监督规范行为,加强纪检力量的整合与统筹,提高问题线索处置与执纪问责能力,确保纪律监督无“盲区”、巡视巡察无“禁区”、监督执纪全覆盖。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坚持手握戒尺、持守铁律,自觉接受监督。要以惩戒推动整改,深入贯彻落实“全周期管理”理念,贯通从严惩、精准治、有效防,以强有力的震慑坚决防止风腐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与疲劳厌战,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和严肃性。各级党委应更好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机关履行职责、查办案件、开展工作,为纪检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向内渗透,抓风险管控,保证纪律建设入脑入心。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思想是内在驱动,纪律优势转化的根本在于思想的转化、意识的重塑与行动的自觉。各级党组织要在增强党员、干部遵守纪律自觉性上下功夫,不断使党员干部把接受纪律约束成为一种习惯,并把习惯升华成一种文明素养。要因时而进,不断探索拓展纪律教育的方式手段,主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政策宣贯,提高接受度与认同感。要因事而化,把纪律工作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实践,用真实的事例教育人、用生动的事实影响人、用切实的体验塑造人。要因势而新,善于发现并掌握外部形势的变化,做到时时关注、适时转化,切实以新思想和新理念引导干部明纪守规、知畏笃行,实现纪律优势向自制力的有效转化。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来源 | 《国企》杂志8月下半月刊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