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企业ESG管理要防止“重披露,轻实践”问题

来源:  ESG行动       作者:张恒      发布时间:2024-3-28 22:45  |  

2024年,在政府的鼓励下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企业围绕ESG的实践将会被提升到和ESG披露同等乃至更为重要的位置。2024年7月,将正式实施的经过修订的《中国公司法》已经体现出这一趋势,鼓励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与披露共进。

我国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前景虽然乐观,但部分企业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仍显得力不从心,诸如开展ESG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抉择ESG工作的切入点,甚至很多企业不知如何搭建ESG管理体系等。

近期,《企业观察报》针对上述ESG议题专访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

图片

以下为专访内容。

企业观察报:如何调动中国企业开展ESG工作的积极性?

刘萌:首先是政策环境与监管趋势推动了企业完善ESG管理与披露。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将ESG纳入政策要求,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例如,2022年11月28日,欧盟正式批准并颁布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要求企业提高在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透明度。

据我观察,中国历来重视企业对环境、社会与治理的影响,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越发显著。从2006年开始,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已陆续对上市公司的ESG工作做出一系列的要求。2018年9月,中国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2021年12月,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定期完成环境信息披露。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及社会责任局,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模板》。以上内容均反映了中国政府推动企业 ESG信息披露的努力,对中国企业有积极引导的作用。

其次,企业践行ESG原则可以创造经济优势。

有国际领先的咨询公司研究显示,有效执行ESG可以显著降低实际成本,对运营利润的影响高达60%,有利于企业创造长期收益。企业将ESG原则即全球契约十项原则纳入战略和实践中,不仅有助于降低短期成本而且可以提升长期竞争力并稳固市场地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价值的多赢。

企业观察报:企业在落实ESG工作时,应如何实现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刘萌: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较为直接,在国内外环境政策的推动下,环境议题(E)在ESG三个方面中得到了更多企业的关注。社会(S)的议题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劳工标准、社区参与、产品责任、多元化和包容性等。这些方面会直接影响员工福祉、社区健康和企业声誉。治理(G)议题则涵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透明度、反腐败和合规等方面。有效治理是企业成功实施ESG战略的基础,有助于防范风险和提升信任。

企业若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社会维度的管理与绩效是确保企业长期运营的“社会许可”,治理则是企业实现长期盈利、发挥对环境和社会正向影响的基石。因此,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需要协同发展,企业需要对标ESG原则,即落实全球契约十项原则来确保避免ESG公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报告“在乎者赢”中首次提出ESG理念后,20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的进展。企业可以通过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参与我们在全球和地区层面的能力建设培训、加速器项目、创新试点合作、学习小组等活动,了解全球和国内的同行和可持续发展有志者的最新动态和最佳实践,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条件和诉求的战略与行动方案。

目前,全球已有24000多家企业与非企业利益相关方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中国,我们有900多家参与企业。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ESG和可持续发展的前列,有很多值得国内和全球企业借鉴的战略与实践。

2024年3月8日,我们推出了一份面向各国企业的重磅报告《工作中的女性—中国企业促进性别平等在行动》。在这本指南里,不仅收录了多家中国企业在践行ESG尤其是社会(S)方面好的举措,而且为更多希望在ESG方面实现协调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可操作性高的行动指南与建议,以期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后半程中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企业观察报:在现阶段,中国企业面对ESG还存在哪些误区?

刘萌:全球范围内,企业除了普遍具有重“E”,轻“S”与“G”现象之外,现阶段仍有一些企业将ESG视为短期任务和热点,而非长期投资和要点对待。ESG理念虽重要但宽泛,ESG原则既重要又可操作——ESG原则应被视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因为履行全球契约十项原则能为企业带来更可持续和更好的财务表现,提升立足长期的综合竞争力。只有通过将ESG原则纳入企业文化和日常运营,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印发的《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中提出“坚持对标国际,立足自身。将涉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国际公认的ESG理念和原则相结合。”其中,特别强调了ESG原则,即全球契约十项原则。该举措值得赞赏。

此外,我们应当推行ESG披露与ESG行动并进,避免重披露、轻实践的“一边倒”现象。目前,企业探讨ESG议题时最多提及的内容,往往是ESG评级和披露,企业应当发力在制定相关的战略和采取具体的行动上。基于实践的数据才是有效的ESG数据。企业采取行动真正践行ESG必要又重要,因为行动才能真正地改善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最终助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观察报:针对上述误区,应借助哪些方面的力量加以纠偏?

刘萌:2023年9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联合国大会期间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倡议“加速前进”(Forward Faster),号召全球企业领导者在性别平等、气候行动、生活工资、水资源韧性和可持续投融资五个行动领域,带领企业采取可测量、可靠且雄心勃勃的行动。

“加速前进”倡议中涉及的这五个领域的行动更容易量化,是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转换成切切实实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重要方面,在全世界进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下半场的过程中,各国企业可以在这五个领域着重发力,共同产生最大、最快的转型与影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对每个领域中,企业具体可以如何对标国际标准采取具体行动,都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行动指南。采取行动的第一步是做出承诺,承诺加入“加速前进”倡议后,企业可以免费获取这些行动指南,通过结识志同道合的全球同行,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并付诸可以持续衡量进展和披露的行动。

目前,已有56家中国企业率先加入了“加速前进”倡议。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入行列,为可持续发展“充电加速”。

除了“加速前进”倡议外,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包括中国的市场启动了丰富的“企业加速器”项目和学习交流活动。这些项目和内容是依据国际标准和原则而制定并设计的,所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参与企业和企业的雇员都可以参加。我们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企业观察报:企业在刚开始推进ESG工作时,从哪些切入点着手更为便捷?为什么?

刘萌:企业开始推进ESG相关工作时,首先要明白ESG和企业天生的目标——盈利并非一分为二的。只有通过完善的环境、社会、治理管理,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盈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ESG不是花钱,而是帮助企业有能力、受尊重地长久赚钱。

无论在发展的哪个阶段,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都可以成为企业开始ESG旅程并与国际标准看齐的第一步。同时,是企业开始可持续发展持续学习的基础。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对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可信度,避免漂白洗绿,就不能把ESG概念当作公关工具做表面文章。首先要以ESG原则,即被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都认可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为中心制定战略,结合企业运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行业特性、企业规模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点开展务实行动。比如,中国企业可以在推进ESG工作时,考虑国内政策环境为一个重要切入点。

企业通过分析国内政策,了解国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例如,碳中和目标、劳工标准和反腐败法律法规等,企业可以通过确保企业运营符合国内政策要求,找到一些从遵守相关环保法规、改善员工福利和加强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的切入点。

一些中小型企业问我ESG是不是一项高高在上的事业。我回答道,任何企业都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可以从实施办公室节能措施开始促进对环境(E)维度的提升,使用节能灯泡,随手关灯,减少用纸以及推广纸张循环利用等;抑或通过在招聘和晋升中实行性别平等政策,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促进“社会”(S)领域的进展;也可以通过改进内部审计和报告流程,确保透明度和合规性等方式来开始对“治理”(G)方面的工作。

我们希望企业可以在ESG工作上保有长期视角,坚持长期主义。尽管一些切入点看似简单,但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改进。

企业观察报:企业如何才能搭建起行之有效的ESG管理体系?

刘萌:ESG管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与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制定的公司战略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我注意到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设立专责团队,明确责任和分工,并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制定具体的ESG战略和政策。

这里面有个误区需要避免:ESG工作并非与企业主业割裂,不是“单独”的职能。其应当与业务和职能部门深度融合,纳入战略决策和主营主业中。在跨国公司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职位,叫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采纳,如果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不能和企业的业务职能部门深度融合,并发挥关键作用,在业务领域有相当的话语权并能参与决策的话,很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和宣传手段,从而导致该职位和该职能在企业内部被边缘化,未能实现企业设立该职能的初衷。

因此,企业做好ESG战略和管理的顶层设计,是需要动真格的,也是需要与主营业务挂钩的。ESG绩效如何量化,如何纳入企业的KPI,进行持续跟踪和测评并与高管薪酬挂钩,都是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的领域。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打造了一个全球企业的线上学习平台,所有会员企业及其员工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和ESG原则相关的知识,对希望了解如何搭建体系、更好地进行ESG管理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资源库和国际平台。

企业观察报:ESG工作无法一劳永逸,如何才能保障企业的持之以恒?

刘萌:企业逐利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的是为何逐利,如何逐利。企业和企业家一方面要有遵纪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的底线思维,另一方面要有打造百年老店,千年品牌的雄心。

这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精益求精、持续改进的文化。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一些走过百年历程至今还存在的公司,他们往往高度聚焦并在某个特定领域不断精进,因此稳步而非突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并不囿于为投资者或股东谋求“快钱”和“变现”,而是持久地投入、不断地创新,深入挖掘品牌的内涵、持久的赢得尊重,赚取人心。这样的企业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困境下都始终坚持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因此,我认为对很多盲目急速扩张的企业,或者一窝蜂涌入热门行业的企业来讲,应当先冷静下来,找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意义,也就是企业的“根”。

ESG可以帮助企业向深处扎根,帮助找到企业长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原则的持续践行,是很多壮大一时,又壮烈倒下的企业所普遍缺乏的。

基于原则的商业才是可持续的商业。作为ESG理念和原则的提出者,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始终在推动世界各地,包括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工商业协会、学术界等多方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研究和相关指引的完善,驱动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和投资者提升意识、积极变革,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负责任投资原则(PRI)、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SSE)、赋权予妇女原则(WEPs)、负责任管理教育原则(PRME) 等诸多具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倡议的发起者,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持续地穿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因为,我们相信一个完整和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赋能企业履行ESG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观察报:在落实ESG工作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什么优势?如何才能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刘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属于企业,可以在践行ESG原则上形成合力。如果非要对企业有所区分,我认为有两种:可持续的企业和不可持续的企业。可持续的企业以长期价值创造为目标,不可持续的企业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持续的企业秉承ESG原则并融入战略与实践中去,不可持续的企业投机取巧做口头和表面文章;可持续的企业宁可牺牲经济收入也不作恶,不可持续的企业为谋取高额利润而损害利益相关方福祉。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目前拥有2400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中国企业会员近千家,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都是围绕着ESG原则——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做出郑重承诺且每年通过回复一套联合国发放的综合问卷(Communications on Progress Questionnaire)来披露履行ESG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数据和进展情况的。尽管全球范围内领军的ESG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有所差异,但其共同点是普遍采纳了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作为其评级标准。

虽然提升ESG评级不是企业开展ESG相关工作的最终目的,但履行好ESG原则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例如,Ecovadis’s 分析了来自150个国家,150个行业的30000家公司,发现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会员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供应链可持续领域表现更优。该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突出表现和地点无关。其发现在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全球契约组织会员企业平均分为52分,非会员平均分为39分。在低风险国家或地区,全球契约组织会员平均分为57分,非会员平均分为46分。

可见,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作为被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普遍认可的全球框架和可持续发展准则,可以为各地的企业理解并采取行动。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