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何时才能“我家大门常打开”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周思宇 杨淑馨 赵旭      发布时间:2024-1-10 15:15  |  

近日,高校校园开放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1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329号(教育事业类428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表示,大学校园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北京、广东、重庆等地调研发现,多所高校正在有序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刷身份证等方式入校。但一些高校则实行师生亲友出入校报批制度,或仅对外释放少量参观名额,普通市民、游客入校仍存壁垒,校园开放进度与公众期待之间差距凸显。

高校大门应该向社会开多大?如何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与回应公众期待之间取得平衡?受访师生、市民和专家建议,持续提升校园管理和治理水平,有条件地打开高校大门,探索打造更开放的办学理念,更好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

高校“有条件开放”渐成趋势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高校为保障师生健康实行封闭式管理,收严校外人员入校权限。疫情防控转段后,有的高校渐渐向社会公众打开大门,有的却依然严把入门关。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已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访客入校相关管理规定,在提高开放度的同时保障正常教学秩序。

如暨南大学不设访客名额限制,校外人员填写入校事由、身份等信息获取“访客入校码”后即可入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无需提前预约,访客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经闸机刷脸完成人脸核验后即可入校。

“虽然对外开放,但学校构筑起三重保障,我们感到很安心。”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大二学生曾悦说,目前校外人士入校需身份证实名认证,校外车辆入校需预约登记、入校后也要严格限速行驶,在校学生学习生活依然如常。

湖南大学研二学生苏同学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地处岳麓山景区,每逢旅游旺季,游客与社会车辆数量明显增多,但进出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需要刷卡,教学秩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她认为,彻底打开校门可能会产生一定安全隐患,可在限制人车流和预约登记等条件下,适度将校园对外开放。

针对大学校园是否应对公众开放等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安全保卫处处长江存余表示,封闭和隔断是疫情造成的“例外”状态,封闭也许能减少一些管理成本,但管理不能凌驾于开放之上,要在开放中倒逼校园精准、精细管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已探索出有条件的开放模式。”西南政法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杨尚东分析认为,高校承担着科研教学的任务,需要采取限制性措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适宜的环境,保障师生安全,通过限制参观人数、参观时间、开放区域实现与社会的互动,是一种在管理与开放之间取得平衡的作法。

校园开放度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预期

“现在疫情过去了,为啥居民却再也进不了校园了?”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关于高校开放的热门帖,许多市民、游客发帖称,自己走到校门口却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纳闷。

记者走访北京、广东、重庆多所高校发现,目前部分高校仅对校友开放入校权限,一些高校虽实行预约入校制,但审批权掌握在校内师生手中,或仅固定释放少量参观名额,普通市民、游客想入校仍然“一码难求”。

北京市民刘女士表示,以前她常带着孩子到自家附近一所大学散步,近几年该校一封了之,附近居民少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她无奈地说:“我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市民、游客都很守规矩,并未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困扰。反而这几年,部分学校门口‘黄牛’乱象丛生,入校预约变成一些人敛财的工具。”

广州市民黄先生平日喜欢带孩子旅游,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最期待的就是到当地高校去看看,但现今部分高校开放程度不高,让黄先生感到很苦恼。“基本每到一个学校都需要在公众号预约,运气好的话提前一天就能预约上,有些学校排到5天后才有名额,需要拼手速‘抢号’。”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当前部分高校“有限”的开放实际上增加了高校和社会访客的成本。

“对于大学而言,审批、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这是显性的成本。而社会访客会遭遇隐性成本增加,需要提前查询各大高校政策并针对性预约。部分热门高校甚至需要提前一周预约,让公众走到校门口却吃‘闭门羹’,不利于高校正面形象构建。”马亮说。

除社会面呼吁高校开放外,高校学生同样渴望到其他高校参观、走访。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看到,诸多大学生发帖“摇人”,希望与其他高校学生相互帮忙审核入校,评论区不少网友热情“接单”。

“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我也希望在校园里看到除了老师和同学以外的角色,以前校园完全开放的时候,学校里很有‘烟火气’。校园资源也应该共享给社会,比如名师讲座等活动,知识应该有公共属性。”中山大学研二学生郑同学说。

专家:提高开放程度,防止产生“无形的墙”

高校的大门是否应当向社会公众敞开?对此,多名专家学者持支持开放的态度。

杨尚东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校在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传播中心,不能完全采取封闭管理。”杨尚东说。

马亮表示,我国高校大多为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兜底,理应发挥好社会服务职能;而在校学生也需要在大学校园中体验社会运行,将成年大学生当作“温室花朵”,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成才。

针对当前高校开放程度与社会公众期待之间的差距,受访专家学者建议,高校应着力“练好内功”,探索打造更开放的办学理念、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高校校门开放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制度和办学理念。校园大门开放与否,不应取决于社会舆论等外部驱动力的大小,而应由高校自身办学理念提供内驱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转变思想观念,有序推进校园开放。

多位专家认为,高校应有条件地逐渐提高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精准、精细管理能力。

杨尚东建议,高校宜不断优化校园出入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序对外开放,注意开放时间与区域,如在教学任务进行期间应当有所限制,一些特定校园区域如师生生活区不宜对外开放。

马亮表示,开放可以分步骤进行,首先实现全国各大高校师生互访校园,其次是各大学校园内的分阶段开放,先打开校园大门,大学内的建筑物例如图书馆、教学楼等“小门”以后如何打开,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高校开放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还应当同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与知识共享,防止产生‘无形的墙’。”杨尚东说。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