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活力盎然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代 磊      发布时间:2023-12-20 15:35  |  








 

■ 代  磊

 

“九天开出一成都”,成都连续15年蝉联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持续保持“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成都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可感可及。

“万户千门入画图”,成都已发展成西部消费中心、西南生活中心、国家中心城市以及世界新兴城市,超两千万常住人口的虹吸效应,让人民城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从写意走向写实,成都营城兴业惠民的城市属性日益突显。表现在微观末端领域,成都通过聚焦群众基本保障类需求和品质提升类需求,加速建设覆盖全域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丰富后大运幸福城的社区表达。

 

圈圈融合

构建“幸福生活圈”

冬日暖阳给成都盖上了一层“黄金被”,沐浴着朝阳,一天美好的生活从此刻开始。

“冬天的成都人就像向日葵,对太阳情有独钟。”在成都市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一处银杏园浓缩了老成都的幸福生活景象,西南街社区党委书记罗雅爱看着一大早就趋近“满园”状态的杏园打趣道。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爱鸟人士、爱杏人士、爱茶人士等多年龄层的居民,从园区景象、从人群画像、从生活气象,都能看到满满幸福感。”罗雅爱表示,相较以往,社区前后的风气风貌可谓是天差地别,作为成都第一批拆迁安置点,是典型的最成都、最生活老社区,存在很多老旧城区“通病”。

为解决城市建设遗存在街道与社区层面的痼疾,成都对症下药。近年来,成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补全建强社区商业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融合一刻钟“公共服务圈”“养老圈”“托育圈”“文化圈”等多圈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幸福生活品质。

在进行成都特色的社区治理建设中,成都率先以5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示范引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自获批商务部授予的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点位以来,街区结构、街区商业业态、街区空间资源以及街区配套加速完善。”罗雅爱表示,“如今社区设施设备与服务供给丰富多元,让居民幸福底色更加明艳亮眼。”

看着社区一片祥和的景象,罗雅爱十分欣慰:“工作上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生活上我也是一名社区居民,看到社区生活条件越变越好,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成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向着更广阔的范围推进,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加快建设。

“我们正好赶上成都系统性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上居民对医养需求的日益旺盛,使我们项目从规划到落地、从建设到运营一气呵成。”西南街社区最大的一项民生项目“社区智慧医养综合体”在今年正式运营,项目负责人张迦澍表示。

项目一经启用便不断收获好评,张迦澍介绍道:“到目前,我们通过规范各种医养资源,已向周边多个社区输送优质高效的服务,初步形成‘养老+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业务格局。”

诸如此类的街道级公共服务设施最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成都自“多圈协同”以来,以“品质需求”为导向,采取“经营主体+公益补充”的方式,不断引入培育社区社会企业、社区合伙人等主体。

“经过前期协商洽谈,我们彻底明确了综合体的目标定位,重在公益性与普惠性,以实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整洁的环境回馈社会大众。”张迦澍进一步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街道与社区的大力支持,每天仅需一块钱房租,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让利给居民,怀着以心换心的想法,我们也要担起这份责任。”张迦澍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进行表态。

整合不同资源,成都以西南街社区等试点为代表,为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益探索。

“西南街社区通过植入多元商业主体,引入多重业态,创造性形成社区微型TOD模式,形成吃、住、游全链条消费场景。”罗雅爱不忘介绍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的“西南街模式”,这种模式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提供宝贵经验,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让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据了解,为统揽社区综合治理和发展,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先后出台《成都城市社区商业规划导则》《成都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指引》以及全国首部全面聚焦“社区发展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等,因地制宜推动社区综合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更新

凝聚共建合力

梧桐旧忆,祠堂街38棵梧桐树是成都少城时期的历史遗留,一旁是拆围增景的人民公园,一旁是城市更新后的祠堂街艺术社区,基于城市文化和肌理,祠堂街商业设施与社区环境建立起生态联结。

“在社区范围内,十五分钟可轻松到达便民设施点。”常年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祠堂街党委书记陈必琴对每条路花多少时间都了然于心。“我们辖区17条街道,72个院落,近两万常住人口,社区内能一站式配齐教科文卫体等各领域公共设施,也能一站式满足吃喝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陈必琴说。

当前,成都围绕“城市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通过提升各类设施、空间、服务的便利性与可及性,高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就拿我们祠堂街社区来讲,辖区范围有着百年公园——人民公园和蝶变老街——祠堂街两张亮丽名片,对社区整个公共资源都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加速了老城区的有机更新。”陈必琴表示。

社区功能则更侧重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祠堂街社区围绕“成都市十大幸福工程”建设,配合进行人民公园西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少城南”有机更新项目,初步构建“凝聚力量—融合资源—撬动居民—破解难题”治理思路,所形成的“社区自治物业”管理模式,成为老旧小区常态长效治理的基层探索。

“本着做实群众工作、营造幸福场景、推动资源转化、塑造组织体系、健全服务队伍五大原则,着力推动社区物业服务降成本、消盲区、增效益。”祠堂街社区自治物业主任赵东林表示。

肉眼可见的变化,着实让赵东林等一批“新物业人”感到高兴:“我们是民办非企业,始终不以盈利为目的。截至目前,我们物业组织已经成立有十年之久,这十年间,随着物业在11个全托管院落和24个菜单式服务院落推进成熟,小区卫生、绿化、硬件设施都得到明显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共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能仅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突破创新,免不了凝聚多方合力。成都围绕政府主导、经营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共建体系,已实现5500余个居民小区党组织覆盖。

成都市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刘异飞感触颇深:“这些年以来,曹家巷社区党委面对辖区新变化和新形势,摸索出一套新时代社区建设的‘枫桥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形成‘治理共同体’。”

如今,“十年拆不动”的曹家巷已经是过往历史,依托社区综合体,曹家巷链接多方资源,成功打造集社区治理、场景营造、民主协商、居民自治等为一体的“多元共治场景”。

在这个以“青年+创业”为主题的社区,所面临的问题也将是独一档,随着“治理共同体”成为共识,各类矛盾减少86%以上。刘异飞表示:“因为我们社区是以青年群体为主,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青年参与为‘探头’激发出更多活力,致力于在更多领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意创业场景。”

建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居联盟、社区合伙人等合力共建的方式也持续在社区层面发光发热。赵东林以自身经历讲述着城市共建组织的作用:“我们由社区、物业、商家、居委会达成四方协议,成立商居联盟,面对各类琐碎问题,商家居民可先找到物业组织从中调节,极大程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物业这一层。”

透过种种现象可以发现,当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幸福感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据统计,成都的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等八大类18项公共服务设施超3100处;酒吧、书店、咖啡店数量均超过3000家,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保持全国前列……兼具生活需求与生活美学,成都城市“微更新”成功打造出一批美轮美奂、传承与创新兼容的生活场所。

 

做优做强

共享建圈机遇

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都提出“到2025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达100%”,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成都社区建设机遇丛生。

近一个多月以来,成都以便民生活圈为载体,成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近三十场。12月初,“幸福成都”首届成都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在锦江区R29社区生活空间启动,会上成都对外发布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机会清单,涉及需求清单3大类80个项目、供给清单4大类102家经营主体。

“兴城人居R29算是对未来社区生活空间的一个探索,在这里有符合一老一小一中青需求的社区生活场景,同时也吸引更多优质生活消费品牌进入社区空间。”R29社区生活空间现场负责人周俊豪十分看好成都社区的建设机遇。

受益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在从家出发15分钟范围内,不仅有满足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场超市、早餐店、便利店、快递站点等,还有教育、医疗、娱乐、健身、养老、政务服务等配套。

“可以很清楚得感受到,社区业态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迎合大众需求,社区多元业态集聚。”周俊豪以R29社区生活空间为范本介绍新时代社区变化,从R29社区生活空间正门口开始,左边是便民生活屋,右边是24小时运营的洗衣空间,里面还有读书角、自习室、健身房、政务中心、智慧健康促进中心等一系列“场景+业态”服务。

由R29社区生活空间构建的成都首个3.0版社区生活空间,辐射周边1.5公里,20余个小区,覆盖人口超10万人,项目代表性突出且机遇性显著。

早上九点,R29便民生活屋的90后小伙陈海龙便要开启一天的工作。他所经营的便捷实惠理发小店,每天要迎接好几十个顾客。“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的时间,脚不沾地,虽然忙是忙了点,但只要生意好就感觉一切都值得。”陈海龙边说边剪,手上的动作没有停下分毫。

这样的景象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陈海龙刚从四川绵阳到达成都之时,是机缘巧合进入到现在的便民空间,“刚开始的时候,人是比较少的,渐渐随着这边功能越来越完善,人就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陈海龙说。

闲聊之际,正在理发的顾客李先生自发参与进来,对比前后变化他竖起大拇指:“现在方便得多,这边新增的社区食堂、儿童乐园、24小时健身房等多样化场景,给全年龄段都提供了便利,特别是社区食堂,每天人特别多,反响也是最好。”

从他们的描述中不难发现,社区业态和需求相辅相成,获得感和幸福感保持同频。在成都,社区建设更侧重于公共服务与便民服务的末端互联,经统筹衔接公共服务圈、养老服务圈、文体服务圈、卫生健康服务圈、便民生活服务圈等专项规划,精准匹配群众基本生活和品质生活需要。

顺应社区升级趋势,培优育强将是未来发展方向。据了解,近年来成都从经营主体和市民感受出发,着力优化社区营商环境,制定出台了社区营商环境的3.0版政策体系,并有效优化开放竞争的市场氛围,在全国首发“城市机会清单”,8批次2800余条供需信息,完成对接1400余条,成功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首批十大经典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