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转型,看清前路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满平      发布时间:2023-12-12 11:20  |  

我国油气产业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博弈、俄乌冲突持续,对全球以及我国能源产业带来多维冲击。在此关键性节点时期,我国油气产业应顺应“六化”趋势,咬定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不放松,积极追寻中国特色能源结构转型之路,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而持续探索。

作为能源支柱产业,油气行业当前正面临三重冲击:前有堵截——能源安全的重视将延缓煤炭退出步伐;后有追兵——低碳转型的推进将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心存忧虑——能源武器化加大了对大力发展油气产业的忧虑。

重视能源安全抬高煤炭压舱石作用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血脉,能源安全是能源发展、能源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尤其是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和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加强,再加上能源供应短缺的前车之鉴,当前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许多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已超越能源转型,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脱碳进程减速。在我国,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同时,着眼于煤炭清洁化利用,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将煤炭的碳强度降下来。

在政策的引导下,煤炭生产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煤炭消费占比节节攀升。我国煤炭绝对消费量已从2020年的40.5亿吨上升到2022年的42.5亿吨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降反升,2022年达到56.2%,比2021年提高2.9%。尤其是2023年4月以来,我国燃煤发电增量达到10%以上,煤炭发电量增速超过了其他所有能源发电量的总和。由此可见,能源安全重视程度越高,煤炭“压舱石”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低碳转型加速对油气行业的替代

为保能源供应安全,短期内,各国将更加依靠化石能源,可能会给能源低碳转型带来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低碳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从而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加速能源转型,并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正因如此,当前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并未放缓。相反,化石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加速了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新增1/3;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继续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先的国家,目前风电、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均超过全球的一半,新增装机容量每年以2至3亿千瓦的规模节节攀升。2023年年中,国内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比重超过煤电,约占电力总装机量的49%。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大量普及,将加速对油气行业的替代。

能源武器化打击油气产业发展信心

一方面,油气产业发展空间面临煤炭消费的反弹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挤压;另一方面,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对能源武器化的担忧,增大了油气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发展油气产业的信心遭受到极大的冲击。

能源武器化是指通过大规模经济制裁等手段,令冲突一方在能源和经济方面承受巨大压力和代价,迫使其改变行为或政策,以实现于己有利的战略需求和目标。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中东油气资源国拿起石油武器捍卫自身权益,逼退美国胁迫。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加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大幅减少甚至彻底抵制俄罗斯油气,企图以此扼杀俄罗斯经济。而俄罗斯以天然气作为武器,对欧洲多个“不友好国家”以断供、减供措施进行反制。在未来的世界格局演变中,能源武器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能源进一步武器化将更加引发外界对我国大规模发展油气的担心:“万一发生战争,油气断供怎么办?”“万一马六甲海峡被封锁,油气运不过来怎么办?”种种担忧下,我国发展油气产业前景不明、信心受阻。

以“六化”打通油气产业发展之路

油气产业应向“六化”,即低碳化、原料化、融合化、多元化、数字化、工具化转型和发展。

未来,我国能源转型将呈现“化石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终端能源电气化、多种能源互补化、能源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油气产业必须选择和顺应这个转型趋势和特点,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燃油效率的提升,汽柴油的消费增长将受到明显抑制,而石化产品消费量将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高端化工产品、高端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更为旺盛,进而拉动石脑油等化工原料用油需求量显著增长。因此,油气产业加快从能源燃料向化工原料、新材料转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减油增化是大势所趋。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油气产业仅凭自身节能减排是无法完成转型目标的,也无法面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冲击和挤压,必须与新能源(风光电热冷)深度融合和合作,才能拓展产业链条和发展空间。

要想面对未来的冲击和挑战,油气产业必须通过与其他行业融合以及合作实现产业多元化,降低产业风险。为防止未来海外油气供应出现地缘政治风险和运输通道风险,我国必须扩大更多的油气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国油气行业应主动把握和引领数字化变革趋势,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智能信息技术的落地应用,推进油气产业生产、运输和利用方式的深度智能化改造,提升竞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比于本地属性较强的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油气全球流动性强、大宗商品特征明显和富有国际政治经济意涵。正因为油气的这个属性,作为油气最大进口国的中国,才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油气资源国或出口国加强经济和贸易往来才能拥有缩减双边贸易差额的有效工具。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