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央地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郑新立      发布时间:2023-12-6 16:10  |  

编者按:12月2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与企业观察报社联合主办的2023央地合作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发表了视频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图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方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沿海经济迅速崛起,中西部地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就是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明显拉大。

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都强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

而国有企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央企国资庞大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促进生产要素在全国的合理均衡布局,可以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以下三点应该给予关注。

央企应当把投资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沿海经济的崛起主要是吸引了全国的资金,吸引了中西部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现在我们应当通过央企生产力的布局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把投资的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而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和东北集聚,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多年里,党中央一直非常关注沿海和内地均衡协调发展,在中西部及东北已经形成了一些重工业中心和科技中心城市,像成都、西安、重庆、长沙、武汉、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等。这些城市的科技、教育力量及重工业比较集中,目前逐步显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现在要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持续投入,把教育、科技、重要项目、交通运输等等投资的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从而带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通过“央地合作”帮助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打造经济平台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带动力量就是各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央企投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把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经济平台、办好各类园区作为投资重点,特别是在一些原来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工业用地、用水、用电的条件非常好,劳动力非常充足的地方,适当布置一些先进制造业的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教育基地,能够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和东北的发展。通过办好这些园区,形成一个经济平台,增强对沿海地区和外资、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同时,帮助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如完善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航空、物流条件等。同时,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也要进一步完善,使它们有一个能够更好地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还有包括城市的医疗服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等条件要进一步地完善和提高。现在能不能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往往是看重一个地方有没有好的医疗,好的中小学等公共服务。

另外,打造一些融资的平台,通过发行债券,培育更多的上市公司,包括独角兽等,使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融资能力得到增强,改善这些地区金融生态,使银行能够放心大胆地给这些地方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使中西部和东北有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市来融资,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通过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进行证券化来融资。央地合作要把打造经济平台和改善投融资环境作为一个重点。

“央地合作”应当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中西部地区和东北是粮食主产区,农业强国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习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农业存在的三个短板: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三是国际竞争力低。现在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大量的进口,去年进口农产品和食品加在一起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建设农业强国,建设智慧农业,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智能化的设备来改造农业,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央企在这方面要发挥独特的作用。

“央地合作”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股份形式

央企到地方去投资,如果要更好地发挥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应当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股份制”的形式,以央企作为控股方,作为主投资方,吸引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入,组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通过这些股份制的公司实行规范的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央企就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撬动比较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从而加大央企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总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都有赖于央企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科技自立自强中,通过央企的带动,把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能力、人才的潜力发挥出来,针对当前“卡脖子”技术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从而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