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詹碧华      发布时间:2023-9-11 14:25  |  

中石化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化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图片

图为2021年12月31日,江西首座综合加能站——中国石化江西九江浔阳城西港加油加氢站正式投营。该站日供氢能力达500公斤,集加油、加氢、充电、光伏、汽服、便利店等多项能源供给服务项目于一体,将促进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转变传统旧思维,跟上绿色发展步伐,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虽然石化行业面临诸多新挑战,但作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典范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下称中石化)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化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让白鹭告诉你什么叫“绿色石化”

众所周知,石化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之一,但中石化镇海炼化(下称镇海炼化)早已颠覆了人们对石化行业的认知。

今年3月,镇海炼化白鹭全球慢直播再一次吸引了许多网友。镜头记录下第一批春还归巢的5只小白鹭破壳而出的全过程。到了春夏时节,这片塔林间迎来上千只鹭鸟繁衍生息。

濒危物种白鹭号称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哪里环境好、哪里安全,它们才在哪里安家。一般要在春耕时节才能看到成片的白鹭,而一群白鹭却在镇海炼化“安居乐业”。作为国内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中石化镇海炼化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此,人们不难从镇海炼化发展历程中找到答案。

据了解,镇海炼化在国内石化行业中率先启动“无异味工厂”建设,提出“让白鹭告诉你”的环保理念,以厂区内白鹭自然保护地为特色亮点,建起国内首个全景式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直观地向公众展现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的建设成果,扭转了公众过去对石化行业“重化工、高污染”的固有印象。

在制定规划方面,镇海炼化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原则,在新、扩、改建装置的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物耗、能耗低及“三废”排放量少且易治理的工艺,从产废源头实行减量化。

在项目建设方面,镇海炼化在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评价中,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定期排查涉及生态红线的隐患,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在炼化生产方面,镇海炼化早在2012年就开全国之先河启动了无异味工厂的创新研究,在国内首个建成投用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率先启动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率先实行严于国内标准十倍的泄漏限值,率先建设联网环境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2013年,镇海炼化“无异味工厂”研究形成的国内石化行业首个“安全环保型延迟焦化密闭除焦方案”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列入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2020年,镇海炼化再次拉高行业环保标准,印发实施了石化行业第一份系统化、目标化的“无废无异味”工厂实施方案,并于2021年底率先基本建成了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环境无异味的“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

十多年间,镇海炼化累计回用各类污水11000多万吨,相当于节约了12个西湖的水量,节省了约2.56亿元水费,基本实现了炼油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做到了脱硫塔一炉一塔配置和炉内脱硝,锅炉灰渣全部回收制作建筑材料。

不仅如此,曾经让老百姓头疼的“地沟油”,如今在镇海炼化也可以“变废为宝”。2020年8月,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大型工业化装置在镇海炼化建成,该装置年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采用中石化自主研发的HEFA-SPK生产技术,以餐饮废油为原料,首批产出纯生物航煤600多吨。

页岩气开发的“中国样板”

在碳中和背景下,面对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全力增强绿色能源供给,加快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已成为能源企业的重中之重。开发页岩气资源是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实现“减煤增气”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重要手段。

中石化积极承担起为国找气的责任,持续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涪陵页岩气田实现从“一井独秀”到“众井成林”、从“一张白纸”到“中国示范”、从“一亿产能”到“圆梦百亿”的历史性跨越。

2012年11 月,中石化在重庆市涪陵区焦石坝区块部署钻探的焦页1HF井,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拉开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和中国页岩气产业加快发展的序幕。

10多年来,中石化持续推进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勘察开发示范基地建设,使中国成为除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2017年3月,如期建成百亿方年产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00 万吨,相当于植树1.1亿棵,停开轿车800万辆;2018年、2020年、2021年,累计产气分别突破200亿方、300亿方、400亿方,大踏步迈过4个百亿产量阶梯,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页岩气商业开发的“中国样板”。

截至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生产页岩气突破580亿立方米,创造中国页岩气田累产新纪录。

此外,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区域位于长江、乌江交汇之处,是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中石化坚持贯彻长江大保护指示精神,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全面推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清洁生产方式,构建企业自主监督、第三方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环保监管机制,做到水体保护有效、废水重复利用、污水达标排放。投运国内首个页岩气产出水处理工程,废水处置合格率100%;坚持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油基钻屑,处理后的钻屑含油率在千分之三以下。涪陵页岩气田先后获评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被自然资源部评价为创造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和封存。

中石化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深入推动 CCUS技术发展。2022年8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中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示范工程正式投产。

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可以实现石油增产和碳减排双赢。以中石化为例,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通过液化提纯技术,回收煤气化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更加节能,成本更低,且碳捕集端全部装置均实现国产化。

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形成了“二氧化碳高压混相驱”核心技术并取得矿场应用突破,已在20个区块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4万吨,封存50多万吨,增油10多万吨。

中石化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覆盖特低渗透油藏储量2500多万吨,共部署73口注入井,预计15年累计注入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采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将为国内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

图片

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可实现增油296.5万吨 ▲

国内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

地热资源是指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河北省雄县素有“温泉之乡”美誉,其地热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当地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了地热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地表环境的二次污染。

中石化积极响应国家战略,2009年,雄县政府联手中石化新星公司,探索形成了“政企合作、市场运行、统一开发、技术先进、环境保护、百姓受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雄县模式”,共同开发雄县地热资源,推进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工作,在河北雄县建成国内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

地热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与传统的锅炉供暖相比,地热供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可减少50%。100平方米的房子天然气取暖一个采暖季需要大约3000元,而地热只需要1600元。

“雄县模式”逐步推广。当前,中石化已在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建成10座地热供暖“无烟城”,地热业务范围辐射至北京、天津、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10个省(直辖市)的62个市县。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供暖能力8500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煤16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0万吨,相当于植树223万棵。

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明确氢能在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为中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绘就蓝图。中石化抢抓氢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千站加氢引领,百万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创第一,替代减碳超千万”思路,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发展核心业务,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全产业链条,围绕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领域积极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实现“制运加氢一体化布局”,加速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诸多挑战。

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石化拥有雄厚的制氢产能及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在氢能领域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排头先锋作用。

中石化按照“氢电一体、绿氢减碳”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制氢,持续优化氢气供应结构。在沿海地区,研究利用大型海上风电制氢供应炼化基地;在西北地区,集中布局风电、光伏产业,开展绿电制氢,通过管道供应当地炼化企业。持续推进“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布局一批绿氢炼化重大项目,并计划建设一条连接京蒙两地的400千米长、年吞吐量10万吨绿氢管道,逐步在炼化领域替代化石原料制氢。

例如,2021年11月,中石化宣布国内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全球在建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该项目是中石化引领氢能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首个贯通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和输送、绿氢炼化全流程的典型示范项目,项目投产后将开创绿氢炼化新发展路径,推动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同时,重大设备机械、核心材料将全部实现国产化,对促进国内制氢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中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在高桥石化成功投产,实现了国内首次将炼厂副产氢气提纯至99.999%。2022年北京冬奥会,燕山石化的氢点燃了主火炬“飞扬”。2022年,中石化首套自主研发的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成功开车。目前,中石化已在燕山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等11家企业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满足当地持续用氢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石化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国内外主要能源企业深化互利合作,战略投资产业链头部企业。“十四五”时期,中石化将加速布局氢能产业发展,聚焦氢能交通、绿氢炼化领域,规划建设加氢站(油氢合建站)1000 座,累计绿氢产量超百万吨;持续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参与产业标准体系制定,集聚全产业链智慧力量,充分发挥主体支撑及融通带动作用,携手打造中国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

除此之外,中石化还积极布局光伏发电业务,打造实现绿色洁净、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深入开展“光伏 +”行动,将加油站光伏发电与节能降碳、品牌营销等深度结合,深化罩棚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建设,充分挖掘全国3万多座加油站的罩棚、站房屋顶的闲置空间,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所发电量主要用于加油站自身用电和电动汽车用电。截至2022 年,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452座,装机容量88兆瓦。“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装机容量400兆瓦,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4.8亿千瓦时。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