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关宝山公司建设“智慧工厂” 打造铁矿行业标杆企业

来源:  国资委官网       作者: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8-18 09:06  |  

作为鞍钢集团重要的精品铁矿石生产基地,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以建设“智慧工厂”为目标,围绕管理体制重塑、生产智能升级、员工素质提升、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与FMG集团、袁家村铁矿等国内外一流企业进行系统对标,开展“赛马”评比,企业效率效益取得显著提升。2023年上半年选矿(红矿)实物劳动生产率达1.12万吨精矿/人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6%,国内排名第二,国际排名第三。

管理对标、体制重塑,机构由“扁平化”向“垂直化”转变

优化组织机构及岗位编制,同步建设ROC(远程操作中心),对现场机台远程操控,生产管控效率显著提升。

精简机构,压缩层级。对4个部门、5个区域进行业务整合,撤销作业区层级,构建生产管控中心、运行保障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的“3中心”组织架构,实现中心垂直管理到机台,机构精简67%,编制压缩18%,全口径从业人员由357人减至296人。

流程重塑,集中管控。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将采破、选破、磨磁、浮选、压滤5个生产区域的操作权限集中到ROC,实施集中管控,原现场操作人员优化组建全流程大班组,负责现场设备巡检和指标确认等配合性工作,生产全流程实现作业流程连续化、设备及生产数据在线可视化,管控效率提升50%。

数字赋能,提升效率。统筹开发生产管控、能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数字化系统,减少工序间各业务非必要审批环节,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如取消作业区备件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审批环节,直接由职能中心预审、公司领导审批,业务审批流程由7级压缩至3级,流程压缩57%。生产数据采集由原来的厂级调度员-作业区调度员-生产岗位三级填报生产报表,实现生产管控系统自动提取,报表一键生成。

生产对标、智能升级,人员由“密集化”向“无人化”转变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在线检测、AI等先进技术,调整生产管控流程,减少现场人员,提高指标精益度、生产效率。

自动控制替代人工操作,打造“无人化”现场。借助工业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升级等自动控制手段,对设备实施在线实时监测和智能调节,由远程集控中心直接操控现场生产,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线实时检测替代人工化检验,推进指标精益化。建立指标在线监测分析系统,增设巡检机器人,对粒度、品位等产品指标实时检测,替代人工取样、定时化验、人工抄表等传统检测方式,检测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2分钟,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借助数字孪生预知维修系统,变计划修、抢修为预知性维修、产线协同维修,2023年上半年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21.3%,产线设备作业率提升至96%。

智能协同管控替代人工调度生产,实现高效化选矿。研发智能选矿系统,对选矿机理及工艺指标实时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选矿过程控制进行建模,磨矿、磁选、浮选等选矿流程由人工调控变为系统自主调节,球磨台时提升1.6%,尾品降低0.2%,年多产精矿2.5万吨,创效1630万元。

人员对标、素质提升,员工由“普通型”向“精英型”升级

制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多举措提升各类人员素质、培养优秀复合型人才,49人实现多工种持证,21人获评鞍钢技术能手。

实施导师带徒。制定导师带徒工作计划,51对师徒签订《培养协议书》,明确培养目标和时限,按照“立题-研讨-论坛-测试-比武-评估”流程推进,实行积分制督导管理,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养。采矿主任工程师与优秀青年结对,着力培养专业技术知识,共同研究“以爆代破”降本增效新举措,2023年上半年实现创效316.8万元。

鼓励一专多能。以创新工作室和大师工作站为依托,以打造集生产操作、设备点检、简单维修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鼓励员工精炼“一专”,练强“多能”,着力对一专多能人才实施绩效奖励和政策激励,快速提升业务素质。两年来,共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32人。

培育优秀人才。制定优秀人才“选练用”成长培养计划,专题调研选好苗、多岗历练育好苗、大胆选拔用好苗。为优秀人才量身定制职业发展生涯规划,鼓励优秀人才到选矿、机械、电气和管理等不同岗位学习锻炼,通过技能提升、资格晋级、竞争选拔、外出对标和专题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优秀人才专业技能素质。2021年以来技术人才职称晋级10人,占比27%,技能人才晋级31人,占比21%。

机制对标、激励创新,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发挥“三能机制”考核激励作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提升企业活力动力。

健全用人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对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增强员工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建立高技能人才聘用与管理、薪酬与激励、保障及淘汰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破解人才发展瓶颈。2022年以来,竞聘提职人员占比29%,其中,从生产服务岗位竞聘到管理技术岗位占比8%。末等调整降职人员占比18%。

完善绩效管理,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大力实施企业“双合同”管理,建立健全以劳动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施“岗位与职责、岗位与指标、上岗与解聘”相对应的岗位管理模式,变身份用工为岗位用工,变分配岗位为竞聘岗位,对于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解除岗位合同并进入赋能中心。两年来进入赋能中心人员占比8%,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占比2%,外部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占比25%。

创新激励方式,实现收入能增能减。构建“基本绩效+浮动绩效+赛道绩效+季度绩效+年度绩效+特殊贡献绩效”六维战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e”考核系统,将绩效考核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实现产量、设备作业率和安全等关键考核指标数据自动获取、自动录入、自动考核,考核结果可视、可查、可运用,实现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相挂钩,绩效考核排名公开透明,有效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源动力”。

(编辑:高永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