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看中盐集团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张恒      发布时间:2023-6-30 09:15  |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

从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间,中盐集团在资产总额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利润总额增长了33.5倍,净资产增长了136.6%,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15.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0.7个百分点。且自2017年起,企业经济效益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2022年度利润总额达37.2亿元。

10年间,中盐集团逐步形成了以盐、盐化工、农肥和盐穴资源综合利用“1+3”产业为核心的特点突出、资源集中、边界清晰、管理高效的主业格局。盐的产销量居世界第二,食盐产销量居世界第一;金属钠世界第一,纯碱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建成了国内最早的盐穴储气库群和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10年间,中盐集团职工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上篇:救亡图存

时间回溯到10年前的2013年。

彼时,我国盐业还处在垄断专营时期,在外界看来,带着垄断“光环”的盐业是香饽饽,是旱涝保收的行业。但实际上,盐业这个传统行业长期依赖计划专营维持秩序,思想陈旧、机制僵化、产能过剩、价值低下等沉疴积弊给行业高质量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当时的中盐集团,已经连续多年严重亏损,一度走到濒临破产的边缘。

亏损主要源自盲目扩张。

彼时,全国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一度比较模糊,虽然提出“做大做强”,实际上很多企业只求做大,不求做强。机会主义和盲目扩张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质量被选择性忽略。中盐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从2006年起,中盐集团就开始了长时间粗放扩张,重规模不重质量,不仅盲目兼并重组了大量低效、无效的非主业企业,加之中盐前任主要领导贪腐问题,“有兼并,无管控”“控股不控权”、利益输送等现象严重。六七年间,集团资产总值从20亿元跃升至500亿元,但内部却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

到2013年初,中盐过去积累的矛盾问题凸显,内外危机相继爆发,大部分产品处于产能过剩领域,半数以上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资金链处于断裂边缘,职工士气低迷。其中,化工板块下8家子公司全线亏损,其他如人造板甚至旅游项目等非主业板块更是无不亏损。

前任主要领导摆脱困境的思路很简单:向下属企业加倍分摊任务。2013年初,在已经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集团制定了盈利6亿元的总体任务,给下属企业分摊了12亿元指标。下属企业明知完不成任务,也不当真,也没人向集团反映。

旁观者清。

某次董事会上,一位外部董事谈了自己对中盐集团的看法:“每家企业都有不足之处,这可以理解。但中盐集团是全面不足,更无一丝朝气。”

彼时的中盐集团已经是一盏纸糊的灯笼。

更令人担忧的是,盐行业正酝酿着一场深入骨髓的变革,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秩序,改变盐业企业的盈利基础。行业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在此刻交会。中盐这盏纸灯笼,还经得起这场改革的疾风骤雨吗?

2013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盐集团建立规范董事会,李耀强空降中盐集团担任总经理,对中盐存在问题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着手局部的纠偏。2014年,李耀强担任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召团担任总经理,中盐新一届领导班子踏上了艰苦奋斗的改革求生之路。

起沉疴要下猛药。2014年,中盐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开出药方:回归、转化、退出、创新,制订2014—2016年三年扭亏脱困实施方案。

2019年7月18日,中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在“健康中国·我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启动仪式上,代表盐行业向社会发出“合理控盐 维护健康”的郑重倡议。 ▲

回归,就是回归主责主业;转化,就是调整产品产业布局,实现结构优化;退出,就是剥离低效无效资产,对非主业项目和主业非优势项目果断退出,止住出血点;创新,就是在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这一时期的主题,就是砍掉枝蔓,聚焦核心,做强做优。

这“八字药方”,改变了过去不切实际的战略,明晰了改革路径,本质是瘦身健体,目标是扭亏脱困。

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提高决策、执行效率,中盐集团成立了扭亏脱困领导小组和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均由李耀强担任组长、丁召团担任副组长,组员都是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1-2家困难企业扭亏脱困小组组长,集团相关部门也分别参与其中,意在统一意志、形成合力。

中盐集团提出了“救亡图存”口号,建立“战时机制”。中盐集团全体员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上下同欲,全面投入到三年扭亏脱困攻坚战中。

扭亏脱困,说起来难,做起来更难。做加法易,做减法难。比如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盐株化)的破产退出就相当不易。

中盐株化的前身始建于1956年,为我国基础化工的发展曾经作出过积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环保政策要求日趋严格,中盐株化在当地的发展空间受限,改革发展停滞,企业经营相当困难。中盐集团经过仔细论证,果断推动株化破产。其间,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湖南省、株洲市等方面的支持,与省、市政府就破产关闭方案和相关政策达成共识,和市政府签订了土地收储协议。对中盐株化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危机处置中的作用。

最终,经过多轮努力,平稳顺利完成了全员5171人分流安置,中盐集团每年减少现金流出3亿元。同时,中盐集团将旗下另一家企业的复合肥业务引入湖南,留住一部分株化业务骨干,实现新的发展。

此外,中盐集团还退出了中盐沧州、中盐德邦等企业,及时止损,收回资金,进一步提升了资产质量。

破产退出不是唯一选择。中盐集团因企施策,通过管理优化、资产重整、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亏损子企业治理。

位于内蒙古的中盐吉兰泰盐化有限公司(下称中盐吉兰泰)曾经是中盐的亏损大户。2014年,中盐集团将中盐吉兰泰与原兰太实业分开管理,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持续开展业务优化、管理提升和运营转型,从过去每年亏损4亿-5亿元到2018年两家企业共完成盈利10.50亿元,实现了从亏损大户到盈利大户脱胎换骨的质变。

位于湖南的中盐华湘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盐华湘)2016年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将糊树脂生产线和业务骨干异地迁至中盐吉兰泰,充分发挥中盐华湘技术优势和中盐吉兰泰的能源资源优势,完成了单一品种向多品种、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多方共赢,走出了一条破中求生、资源协同、合作突围的“处僵治困”新路径。

2016年,对位于湖北的中盐宏博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剥离和发展优质的医药盐业务,并加大医用氯化钠项目设施改造,该公司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承担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关输液产品供应商的医用盐原料供应,当年春节期间应急配送了1400余吨医用氯化钠,为抗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6年底,中盐集团实现盈利4.5亿元,平稳度过还债高峰,超额完成三年扭亏脱困任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下篇:脱胎换骨

喘息未定,一个巨浪又向刚刚恢复生机的中盐集团袭来。

2017年,国家《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施行,给我国盐行业带来了2000多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在国计民生中的特殊地位,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盐业官营”是其鲜明特征,留下了深深的垄断专营烙印。

盐改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垄断专营体制,提升盐行业价值,增强盐业企业竞争力。

中盐集团的前身自1950年成立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长期与国家盐务总局合署,负责管理全国盐的生产和运销。后几经变迁,大部分盐业企业交由地方管理,中盐集团只保留了北京、上海等少数盐业批发企业。

盐改前,全国盐行业靠食盐计划维持秩序,企业不允许跨区经营,各区域形成垄断利润。盐改后,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整体下降,原有的专营毛利基本让渡给下游经销商和超市渠道。传统食盐批发企业效益呈现断崖式下跌,亏损面也在不断扩大。

中盐集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7年盐板块利润只有盐改前的一半,悲观、迷茫、失落的情绪一度在盐业企业中弥漫。

2017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中盐集团第三次党代会开出了新的“八字药方”:创新、变革、竞争、共赢。

“创新”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变革”是与时俱进落实盐改的要求,“竞争”是核心能力的体现,“共赢”是中盐集团带领整个盐行业创新价值的担当。

与新“八字药方”对应的,是中盐集团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创新行业价值,服务民本民生,体现国家意志。

在新的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的指引下,中盐集团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推动供给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主要业务形成了“盐+盐化工、农肥、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1+3”产业布局。

盐业务是中盐集团的核心主责,可谓立身之本。

2017年以来,中盐集团积极落实盐改任务,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倡导良性竞争、不打价格战、推动行业专业化重组、创新商业模式、实施“三品战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着手,积极维护行业秩序稳定,努力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

到2022年,中盐集团食盐市场占有率比盐改前提升6个百分点,盐板块结束了盐改后利润连续下滑局面,利润水平首次超过专营改革之前,盐板块平台公司中盐股份公司完成了混改关键任务,预计2024年实现上市,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全国盐业市场竞争氛围初步形成,企业活力得到迅速释放,食盐品牌更加多样,品种更加丰富,市场上食盐供应总体稳定,价格稳中有降,盐行业新的秩序逐渐形成,行业整体价值得到重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中盐集团积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把大力推广“低钠盐”作为新时期践行初心使命的重点任务,推动我国盐业从“吃上盐”“吃碘盐”向“少吃盐”阶段迈进。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把合理膳食、减少盐的摄入量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推动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提升。中盐从“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之初就全面参与其中,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会上,中盐集团代表行业发出了“合理控盐 维护健康”的发言。当时国务院有关领导对中盐作为盐业企业倡导减盐所体现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表示了充分肯定。

2019年以来,中盐集团通过发布减盐指数,开展“小盐勺、大健康”“健康换盐”系列活动,统一推出中盐品牌“低钠盐”,提高低钠盐供应比重,提升低钠盐普及率,积极推动形成健康用盐新风尚。

盐化工业务是化解传统盐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点,是盐业价值创造的一个增长极。中盐集团持续优化化工产业结构,全面改变过去化工业务布局分散、协同和盈利能力差的面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2015年,中盐集团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整合,推动向精细化工转型,走上高速发展道路。

2020年,中盐集团以上市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优质化工资源,完成了3家化工企业资产重组、机构整合和人员优化配置,更名为“中盐内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高了化工板块资产证券化比重,年营收130多亿元,并在2023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双百企业”标杆企业。

中盐集团通过服务基础化工供应链安全和新兴产业需求,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这几年,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由此带来光伏玻璃的需求剧增,光伏玻璃的原材料之一是纯碱。为积极服务新能源行业发展需求,中盐集团制定纯碱业务战略发展规划,2020年参股了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并购了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使得自身可控纯碱产能跃居全国第一。

通过10年专业化整合,不断强链、补链,中盐集团将过去分散的8家盐化工企业整合形成了西部以上市公司中盐内蒙古化工为平台的基础化工和东部以中盐红四方为统一平台的精细化工为主的东西两大化工基地,并且通过优势互补、内部协同,在部分化工产品的装置规模、技术与能耗水平、品牌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积极打造产品高端化、绿色低碳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化工产业体系。化工板块2022年利润总额较2021年增长54.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中盐集团金属钠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纯碱产能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氯碱、PVC树脂、保险粉等产品产销也位居行业前列。

农肥业务是中盐集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中盐南海盐业有限公司盐田 ▲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盐红四方肥业)的前身是合肥蜀山化肥厂,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复合肥、尿素、有机肥料、土壤调节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企业。

2019年,中盐集团把红四方肥业从中盐红四方股份中分离出来,作为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正式独立运营,并按上市标准进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目前,中盐红四方肥业按照打造“服务智慧农业、提供标准化种植方案”的目标,围绕配方肥和特种肥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销售渠道得到持续优化,现代农服业务初见成效。截至2021年底,中盐红四方肥业营收和利润总额较2018年分别提升60%和346%,资产负债率下降约6个百分点。

中盐红四方肥业预计今年将登陆资本市场。

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是中盐集团的战略新兴业务,是创新盐行业价值新的增长点。

盐穴是井矿盐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腔,可以用来储存石油、天然气等,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据了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充分开发利用其盐穴资源。

我国盐产量大,盐穴资源丰富,现存2000多口盐穴,中盐集团拥有500多口,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湖北、河北、重庆、陕西等地,每年仍以600万立方米左右的速度增加持有量。但过去长期以来,这些盐穴资源被弃而不用,非常可惜。

中国的油气资源并不丰富,需要妥善解决战略储备问题。目前的油气储备大部分集中于地面,风险不言而喻。而盐穴的深度通常在地面1000米以下,密闭性好,与水封洞库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盐集团率先开始了盐穴储气研究,自2007年开始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港华燃气等企业合作,建成了国内首座盐穴储气库、首座商用盐穴储气库,在“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国家战略工程及当地民用天然气市场供应中,发挥了重要调蓄和保障功能。

2017年,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2018年,与中国华能、清华大学一道启动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于2021年9月底成功并网测试发出“第一度电”;2022年5月全面建成投产。这是世界首座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入运行一年以来,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5万吨,完成调峰电量8500万度,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盐穴资源综合利用业务,2021年9月,中盐集团整合盐穴资产,组建了国内首家集盐穴储气、储油、储能等新技术、新功能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为一体的盐穴综合利用专业化公司——中盐盐穴综合利用股份有限公司。中盐集团还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盐穴储能规模化应用。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盐穴储氢储氦、盐穴液流电池等前沿研究,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构建我国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服务。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0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10年改革创新、厚积薄发。新征程上,期待中盐集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家盐业公司+优秀化工企业,以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