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锻造国之重器

来源:  《国企》杂志       作者:于勇      发布时间:2023-5-22 09:59  |  

【党员先锋】矢志不渝锻造国之重器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伯鸣

刘伯鸣(右三)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

早春时节,东北大地还未从冬日的冰封中苏醒,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水压机锻造厂内却是一片火热景象。

刘伯鸣正和工友们对百万千瓦级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钢坯进行锻造。伴随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的重锤起落,烧得通红、重量超过600吨的实心钢坯被锻压成型,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同类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刘伯鸣是我国第一台125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世界先进的15000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的操作者。“我的工作,就是用15000吨的‘大锤’把1200℃高温的特种钢锭捶打成各种形状的产品。”刘伯鸣说。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刘伯鸣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央企楷模、龙江大工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锻造工作33年,累计锻造各类产品22000余件,总重量超过60万吨,为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砥砺奉献磨匠心

锻件产品通常要加热到800℃以上才能锻制。刘伯鸣每天工作在高温炙烤的环境中,身穿厚厚的工作服,夏日里不动都是一身汗,更何况要到通红的锻件前测量尺寸。有时遇上迸溅的氧化铁皮,还有烫伤的风险。而他在这样“苦险累”的岗位一干就是33年。虽然他的履历只有简简单单的两行文字,却浓缩着这位现代“铁匠”的踏实、专注、辛勤和奉献,也记录着我国超大锻件国产化、产业化的艰辛历程。

操作万吨水压机,刘伯鸣每天都要和超宽、超高、超重的“国之重器”打交道。如果把产品锻废了,不仅要带来几百、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市场信誉度,甚至耽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刘伯鸣深知责任重大。他将每一次操作都视为一次革新,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将误差率准确控制在毫米级。重达几百吨的钢锭,在他的掌控下,柔若无骨,乖顺地变形为轴、辊、筒、环各类大锻件。

“水室封头”是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的重要部件之一,整体锻件毛坯尺寸巨大、结构形状复杂、性能要求苛刻。为保证每个关键工序都达到标准,刘伯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计算板坯的厚度和直径,精确计算锻件旋转角度,一次次测量辅具和封头,精细调整水压机控制变形,在百吨锻件上做足“绣花”功夫。

凭借严谨精细的工匠精神、丰富扎实的经验积累和锻造技术,他指挥锻造的核电锻件产品全部一次合格,不仅一举突破了世界性锻造难题,而且有效提高了我国同类核电产品的使用寿命。

刘伯鸣对工作“着魔”是出了名的,工友们送了他一个“魔匠”的称呼。

在第三代核电装备的核心部件锥形筒体项目攻关期间,刘伯鸣近乎“走火入魔”。上班时,他满脑子都是锻件变形过程和工艺参数,一碰到工艺技术人员就拉住讨论最新的方案构想和改进措施。回到家里,他找来面团反复模拟锥形筒体的变形,借此来体悟锻压操作中的关键要点。到了关键锻造环节的时候,刘伯鸣3天3夜没回家,每一个锻造过程都亲自操作。

有一次,深夜两三点钟他突发灵感,产生了一个新想法,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他和技术人员认真总结了前期生产的不足,透彻分析制造瓶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他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势大力沉的锤头带着他和团队的集体意志稳稳施压,精确地控制着每一丝形变……国内最大的首件CAP1400锥形筒体最终一次锻造成功!随后,刘伯鸣率领锻班组一鼓作气,一连锻造了6件锥形筒体,全部一次通过检验!

33年来,刘伯鸣和工友们承接过不少“硬骨头”活件,有些属于重大装备国产化中里程碑式的产品,还有不少代表国际领先锻造水平的顶级锻件产品。

三十三年如一日,刘伯鸣为提升我国超大型铸锻件极端制造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攻坚克难成匠人

2020年,以刘伯鸣人物事迹为原型编创的大型工业题材话剧《国之重器》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首演。话剧讲述了刘伯鸣等“老中青”三代一重人为振兴民族工业甘愿付出青春和热血,肩负起国家核电超大锻件自主研发使命,打破国外垄断的感人事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为尽快摆脱国内超大锻件自主制造能力不强、受制于人的困境,多年来,刘伯鸣与研制团队立志挣脱“枷锁”,全身心投入技术攻关。

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锻件是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唯一具有制造能力的国外企业对制造技术进行了严格封锁。为打破技术垄断,实现核电转子国产化,国家将此锻件列入“核电关键设备超大型锻件研制”攻关课题。

715吨,是这个锻件钢坯的重量。这个重量刘伯鸣团队乃至整个国内从未“触及”过,重量之重不言而喻。而为了擎起这个重量,刘伯鸣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10年。

“首先是设备起重能力问题。按照当时生产能力,钢锭、套筒、翻钢机三者吨位之和已超出天车额定值10%以上。如果采用常规的工作方法,将会给操作人员和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刘伯鸣介绍说。

怎么办?刘伯鸣认真请教技术人员,改进了工艺锻造方法,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巧妙缓解了设备压力,解决超重问题。锻造过程中的另一难点是控制拔长工序长度。715吨钢锭尺寸超大,占据了水压机横梁间的大部分空间,操作可控性很低,且周围温度极高,无法进行热态尺寸测量,控制锻件长度相当困难。

“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番苦思,他找到了解决办法。最终通过对附具尺寸参数的精准把握,将锻件与附具精细比对,达到了控制锻件尺寸的目的。

10年间,刘伯鸣团队先后破解了超大钢锭中心压实、超大锻件截面晶粒细化、机械性能均匀性等诸多国产化技术瓶颈,攻克了超大转子锻件纯净性、均匀性、致密性制造等多个难题,最终实现了超大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国产化。

国内专家在产品鉴定会上对此成就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此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提升行业的锻造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其国产化的实现,直接推动了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售价下降四分之三。

“把分内的工作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做到极致,这才是真正的本事,要做就做最优秀的锻工!”这是父亲在刘伯鸣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说的一句“至理名言”。追求极致,意味着专注持久的努力,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在一琢一磨中锻炼意志、培养耐心、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刘伯鸣做到了。“他锻起活来上心,动脑,不惜力,所以进步快,有能耐。”熟悉刘伯鸣的工友这样评价。

风炙火烤33载,匠心匠艺造重器。从跟跑到领跑,刘伯鸣独创50余种锻造方法,开发41项锻造技术,先后攻克核电、石化等产品锻造工艺难关100余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40多项,出色完成30余项超大、超难核电锻件的锻造任务,为促进核电、石化、专项产品国产化并替代进口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接力奋斗传匠艺

33年来,刘伯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战胜了现实的纷扰和众多的诱惑,练就了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他深深地感到:一个合格的工匠不仅要坚守匠心、精进匠艺,还要有爱国报国之志、爱党忠企之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他明白人才是企业创新和龙江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快速提升青年职工技能水平,刘伯鸣牵头组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设立了“劳模讲堂”,为职工和新入厂的技校生讲授《超大型锻件操作实战要领》《锻件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等课程。长期坚持下来,大家不仅理论水平大幅提高,而且实际操作技能尤其是锻造超大、超难锻件的操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2020年,刘伯鸣创新工作室承接了直径达8.7米的EO超大型管板技术攻关任务。面对“小锅烙大饼”的难题,刘伯鸣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思考工艺参数、琢磨锻件变形过程,最终决定实行“体外锻造”,像擀饺子皮一样使锻件加工达到了工艺尺寸。超大型管板的锻造成功,使一重的体外锻造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该类产品“卡脖子”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制造周期不断压缩,在市场导向的指挥棒下,生产提效增速势在必行。刘伯鸣团队致力于降本增效,将《加氢筒节减余量》作为重点创新攻关课题,反复梳理分析筒节锻造的全部流程,力求达到最高材料利用率,最终实现加氢筒节长度余量较以前减少约21.5%、内径余量减少28.2%、外径余量减少约36.8%。应用加氢过渡段一体化技术累计节约钢水量2700吨,约节约成本2457万元。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机械工业创新项目二等奖。

近年来,刘伯鸣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提高加氢封头板坯钢锭利用率》《提高支承辊钢锭利用率》《提高长筒类锻件表面质量》等各类创新课题42项,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2项,市级、公司级荣誉7项。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刘伯鸣技能大师工作室”。

刘伯鸣不仅重视内部员工培养,而且注重社会价值观传播。为继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他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高校、企业和机关单位开展交流宣讲。先后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锻造国之重器等主题宣讲100余场次。讲授的《弘扬工匠精神、锻造“大国重器”》情景剧党课先后荣获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表彰。

“我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共和国的锻造事业,继续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一如既往地全力迈进,为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做出更大的贡献。”刘伯鸣说。

(作者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一级政工师)

来源|《国企》杂志2023年3月号(下半月刊)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