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盲道”能否带他们走出“阅读荒漠”?

来源:  新华网       作者:魏董华 郑梦雨      发布时间:2023-4-26 10:30  |  

乍看之下,这是一间普通的图书馆阅览室,四周是一排排书架,中间摆放着桌椅和电脑。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细节:书架上的书更大更厚,走道上铺设着一圈盲道,每张桌子的桌角都有一个凹槽,用以放置盲杖。

这是浙江图书馆专门为视障人士设立的阅览室。在浙江,已经有50多家图书馆专设这样的阅览室以保障视障人士无障碍化阅读。20年前,方洁刚成为浙江图书馆的管理员时,视障阅览室还是图书馆中的一个角落。20年间,她见证着这里从一个小角落变成一间3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还配备了免费向视障人士出借的数台电脑以及智能听书机。

数字科技的发展,能否为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构筑没有断点的“数字盲道”,带着他们走出阅读“荒漠”?

让盲人“看见”

盲文书的体积是同类普通书籍的10倍甚至是20倍,而且种类远不如普通书籍丰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视障人士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盲文书和大字版书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微光。

方洁说,一般图书馆盲文书占馆藏书籍的比例不到5%,馆里每年会为视障人士免费定制盲文书。“对方提供资料,或者书籍的名称、类型,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依托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来制作盲文书。”她说。

盲文书的制作过程繁冗、成本高。首先需要用软件对书籍进行扫描,然后人工校对,再用专业的机器制作。“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才能制作完成。”方洁说。

对于一些住在偏远地区的视障人士来说,接触到这些盲文书机会有限;再者,对于那些后天失明的人来说,不懂盲文意味着他们根本无法阅读这些书籍。

不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各种语音辅助工具的普及,无障碍电子版图书让阅读不再是视障人士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生活的日常。

37岁的赵成大学毕业不久,因为工作中一次事故导致双目失明,但热爱读书的他并没有放弃阅读。“你用眼睛和电脑互动,我用耳朵。”赵成说。

智能手机的语音辅助工具,以及各种读屏软件让包括阅读在内的很多事变得无障碍。赵成只需要每年花费100多元注册一款读书软件的会员,就可以在手机上“听”书。

方洁说,当数字资源普及时,视障人士通过手机就能阅读,线下视障阅览室从传统的借阅服务向数字服务转型。

刘士诚是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的老师,他从2019年开始就带着学生加入到“捐声”活动中。这是浙江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提供有声读物的一次尝试。

“有声读物在视障人士的阅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视障人士免费获取到的有声读物还比较欠缺。”刘士诚说,“我们会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书单,让学生录制,录制完的成品可以拷贝进视障人士的手机,方便他们随时‘听’书。”

“对于视障人士而言,阅读是心灵的慰藉。”方洁说,独立自由地生活,无障碍地探索世界,是每个视障人士的希望。2019年至2022年,方洁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录制有声读物累计500多小时。

从不做盲人推拿开始

在成为职业有声演播者很长一段时间里,1989年出生的杨姝都没有透露自己是视障人士。

她每天会花七八个小时待在家里的小型移动录音棚里,一边敲打无声键盘,一边对着话筒录制有声读物。

在电脑屏幕上把一大段文本分成很多行,复制到文档中,杨姝一边听读屏软件播报的声音,一边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

2016年,杨姝以这样的听读方式,演播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按照一小时成品40元的价格获得了报酬。

2018年,她开始全职做有声演播,至今已独立或参与完成七八百部作品,录书单价也涨到了每小时两三百元。

因为视网膜发育不良,杨姝从小就对声音特别敏感,梦想做一名电台主播。迫于现实,她大学只能报考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在推拿店工作了三年。

“视障人士的职业选择面非常窄,很多人其实不想做按摩,都想自己的人生有选择。”杨姝说,虽然我们失去了视力,但并没有失去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

声音,就是她感知和表达的方式。2016年开始,杨姝通过互联网上的公益课程学习朗诵,自己录制小样参与听书软件的主播招募,最终得到了一次“试演”的机会。生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现在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可以成为有声演播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是作家、软件编程师、美妆博主、网店客服等等。”杨姝说,其实,读屏软件等辅助工具解决了视觉的问题之后,只要通过操作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就能完成的工作,视障人士都能胜任。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用工单位的信任。

赵成的大学专业是智能控制,失明后和朋友合开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平时他就在家里用电脑写代码,也帮助一些互联网公司做信息无障碍测试,以及帮助手机公司测试无障碍化功能等。

“数字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弥补了我们视力的不足,帮助我们慢慢自如地应对现实生活。”赵成说。

鸿沟正在缩小

中国盲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700万视障人士。他们有着与正常人一样的阅读需求。

而今,有声读物、直播课程、有声电影等形态,都是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阅读门槛、弥补视障者阅读鸿沟的有益尝试。

为提升视障人士阅读服务水平,2017年,我国组织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这项工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视障人士阅读难题。

2022年5月5日,关于视障人士获取出版物版权限制豁免的马拉喀什条约正式对我国生效,该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文化产品的机会,从而保障视障人士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

“通过无障碍阅读,我们基本能获取同样的外界信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便捷度也在提高。”赵成说。

杨姝接触过很多视障人士,她发现,在与年轻视障人士交流时,他们与正常人之间的知识鸿沟正在缩小,“不是面对面,基本上分辨不出来”。

然而,真正消除视障人士的信息获取障碍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赵成说,由于版权限制,很多图书需要先扫描纸质版,再转换文字,最后进行校对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一套工序下来往往要两三个月。“马拉喀什条约生效是解决版权问题很好的契机,这为盲人获取更多文化产品打开了充满希望的大门。”

“希望未来能优化和完善各类软件或者网站的无障碍化功能,使读屏软件能更兼容,运行更加顺畅。”方洁说,“只要外在环境足够无障碍,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