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解决储气库建设运营难题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陆晓如      发布时间:2023-4-23 09:59  |  

三策解决储气库建设运营难题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

天然气是支撑我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清洁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4231亿~461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但作为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设施,目前我国现有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在4%左右,严重不足。

因此,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原油田分公司代表张庆生针对促进储气库群建设运营提出了建议。

存在差距

中国石油石化:张书记,您好!一直以来您十分关注我国储气库调峰能力建设情况。请问根据您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国储气库建设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张庆生:储气库是确保天然气管网高效安全运行、应对季节调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入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储气库建设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储气库31座,形成工作气量约150亿立方米。

我们中原油田所在的河南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形成了“1+2+6”的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模式(建设沿海一座大型储罐、租赁省内两座地下储气库库容、建设省内6座区域应急储备中心)。设施建成后,将形成1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与此同时,中原油田利用地域、资源、技术等自身优势,以及周边国家天然气主干管网密集的天然气调峰保供条件,已经形成了138亿立方米的储气库库容。

中国石油石化:是否还有差距?

张庆生:是有差距的。从国外趋势看,全球共建有地下储气库约662座,调峰气量约310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其工作气量占年度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在14%以上。而我国储气库建库地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天然气消费城市却位于东南部地区。2021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690亿立方米,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年消费量的4%左右。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现在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空间,必须加快储气库建设。

面临挑战

中国石油石化: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而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202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还有必要加快储气库建设吗?

张庆生:当然有必要。

首先,加快储气库建设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调研时提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了40%,2025年将超过50%。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如果没有强大的储备能力,一旦风吹草动,就将威胁国家能源安全。

其次,加快储气库建设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但全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天然气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发电、化工、汽车能源等方面,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储气库群建设作为天然气“产供储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必将在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应急调峰、冬季保供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能够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再则,加快储气库建设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严格合理控制碳排放,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储气库实现100亿立方米/年工作气量时,每年可替代1700万吨标煤,分别减排二氧化碳4454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氮氢化物13万吨。

中国石油石化:根据您的观察,加快储气库建设有哪些难点和痛点?

张庆生:从长远上看,加快储气库建设确实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储气库建库规模小,运行成本高。目前全国储气库调峰能力达20亿立方米的仅有4座,其他储气库库容相对较小,建设及运行成本偏高。还有,我国的一些储气库关键技术亟待解决。储气库具有“大吞大吐、注采交替、高压运行”等特点,对储气库圈闭密封性、钻井工程、地面工作、压缩机等关键技术要求高。当前的建库技术、核心设备无法满足储气库高质量发展要求。再有,我国优质的建库资源缺乏。地下储气库建设与国内油田分布息息相关。建库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气藏向枯竭复杂油气藏转变,但中南及东南部地区作为天然气消费市场主体建库资源匮乏,建库资源分布不均。

促进建设

中国石油石化:为促进储气库加快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张庆生:首先,建议优化储气能力布局,提升保障能力。针对储气库建设存在的地域性、资源差异,建议把储气能力建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或国家重大专项,统筹优化储气库群分布,依照“大库大站、小库建群”的方式,优化储气库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储气库运营效益。同时加强天然气终端市场的管网、LNG接收站、CNG母站等基础设施与储气库的互联互通,将储气库资源辐射至终端市场,实现天然气的合理调配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

其次,建议督促储气能力政策落实,提升经济效益。根据统计,垫底气费用占储气库建设总费用的40%左右。针对垫底气高占比投资现状,建议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对垫底气给予资金补助或专项奖励。建议探索储气库独立运营方式。鼓励储气库开展独立运营,配套完善储气库经营管理机制,通过提供储气服务,回收投资和成本,实现储气价值显性化。压实各方储气责任。加强各方储气责任落实,建立供气企业、国家管网、城镇燃气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同履约监督机制,压实各方储气责任。

最后,建议加大储气库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各油田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开展储气库提高采收率协同建库先导项目,通过“夏天注、冬天采”的方式,实现天然气季节调峰的同时提高采收率,为油田增储上产贡献力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储气库行业技术研究,依托国家课题、集团公司重大专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协同攻关与实践,围绕选址评价、工程技术、核心装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储气库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探索储气库压缩空气储能、储二氧化碳等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提升储气库综合效益。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