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爱党初心 掌握核心科技 做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

来源:  《国企》杂志       作者:王晋 王云龙      发布时间:2023-4-11 08:35  |  

坚守爱党初心 掌握核心科技 做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图片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鸟瞰图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闭幕会后第二场党代表通道开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装卸速度最快的自动化码头。这个码头上一个工人都没有,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动运行。更酷的是,到了晚上一盏灯也不用开,所有的设备哪怕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也能行云流水热火朝天地干,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张连钢口中所说的自动化码头,正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入港口参加工作39年来,张连钢把建设自动化码头作为自主创新的崇高事业。面对国外技术垄断,他全然不顾肺癌术后没有恢复的身体,毅然挑起爱党报国重担,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建成了世界上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用“拼命+创新”,彰显了一名老党员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的“中国心”。

一门心思就想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

1983年8月,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张连钢来到青岛港。可工作没多久,码头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的面貌便刺痛了他。“作业主要靠人力,一条5万吨级化肥船靠到码头,5个货舱每个舱都比篮球场大。160多名装卸工,分3班昼夜轮流装卸要8到10天。每班工人都干得那么卖力,手上磨满了水泡,可下班时抬头看看,舱里化肥没少多少。”回忆起当年的落后场景,张连钢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没有专用的集装箱码头,只是利用件杂货码头进行集装箱装卸,岸边没有专业机械,只能利用外国货船上自带的起重机实施吊装……

当青岛港决定成立集装箱公司,启动建设第一个集装箱码头时,张连钢果断决定放弃机关工作岗位,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8号码头52泊位的建设,负责监造和维护进口电控系统。从此,他便与集装箱码头共进退、同成长。

“20世纪80年代末,家庭电话还是一个很稀罕的事情,但公司还是花了很大一笔钱给我安装了家庭电话。因为我是桥吊电气主管。”张连钢说。而拥有家庭电话的“特殊待遇”背后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张连钢说:“那时电控系统不稳定,维修人员必须24小时待命,电话一响,穿上衣服就往码头跑。”

可并不是所有的故障都能迎刃而解。“外国对我们搞技术封锁,桥吊电控系统所提供的图纸,都不标关键参数,最核心的东西我们掌握不了。”张连钢说。他深深地感受到:“没有能力自主创新,我们就只能受制于人。”在这之后,张连钢下定决心“一门心思把港口科技创新做好”,参与开发或主持了一系列港口技术创新项目:从参与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到“六五”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第一台采用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的安装、调试,再到主持完成大型轮胎式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创新。张连钢用自己的青春,一次次践行着入党时的承诺,一次次为科技强港贡献着力量。

图片

张连钢在党代表通道接受中外媒体采访

带病拼命干,刷新世界纪录、创造“中国奇迹”

进入21世纪,我国港口在码头硬件、装卸效率方面世界领先,但在全自动、半自动化码头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建设自动化码头,拥有深厚技术功底和丰富管理经验的张连钢被选中“挑大梁”。

这让张连钢既激动又犹豫。因为他几年前被诊断出了肺癌,不久前刚刚做了一场大手术,还处在恢复期。对于这个任命,他害怕“干到一半坚持不住”,害怕“耽误项目进展”,更害怕“辜负组织的重托”。可经过几番讨论仍然找不出替代人选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挑选了8个核心成员及其他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了码头建设的艰难探索。

迈出第一步时,张连钢和团队就犯了难。彼时,一方面国内没有自主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先例,而国外供应商开出了捆绑销售、不接受改动等苛刻条件;另一方面由三国四方组成的合资方担心几十亿元的投资打水漂,明确表示不同意自主研发,建议直接购买国外的成熟方案。买,就受制于人;不买,成功率太低。面对两难选择,关键时刻,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凸显了出来。党委把舵定向,经过反复研判,以超前的气魄与自信,一锤定音,决定自主创新建设自动化码头。

面对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封锁,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下,张连钢抱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信念,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志向转化为自主创新力量,带领团队分兵出击、协同作战。那些年,张连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全然不顾“只有30%的患者有5年以上生存率”的医嘱,日日夜夜拼搏奋斗。

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拼搏奋斗的精神就充分展现出来。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一个闲置的库房里,没有人计算过,这个团队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见证那段艰难历程的,是几十万字的分析论证报告,3000多份技术讨论会记录,以及每周都要清走的数个方便面大包装箱。最终,张连钢率领团队用1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国外至少需要3年的设计周期;仅用3年半,完成了国外需8年到10年的建设周期。他们将工期缩短了一半,但工时并没有缩减,只不过每个人都把一天当作两天用,闯出了一条自主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道路。

2017年5月11日,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仅在荒滩上拔地而起、投产运营,还成功攻克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难关,开港首船作业就创出世界自动化码头开港最高作业效率,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国方案”。

图片

“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让“中国速度”“中国效率”

成为全球自动化码头的标杆

2019年8月6日,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殷殷嘱托,肩负着山东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向海图强的信任期望,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自动化码头建设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尽管这座自动化码头的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面对二期建设,张连钢并没有简单复制一期的方案,而是追求新的超越和突破。秉承“党委建在码头上,支部建在项目组上,党员冲在攻坚点上”初心,张连钢对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1329项攻关课题进行分解,组建了IT、ASC、土建、业务流程等9个党员突击队,党旗在攻关一线高高飘扬。

信息技术部IT党员突击队,在没有成熟商业产品的情况下,升级生产作业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成功实现了5G技术与工业控制技术的结合;工程技术部ASC党员突击队,在近30米高的轨道吊上,经常冒着寒风一待就是一整天,采集了数千组数据进行分析,攻克轨道吊根据作业流程进行能量补充的难关,全球首创氢动力高速轨道吊,实现了码头大型机械能源的彻底革命。2019年11月28日,二期工程开港运营,比一期工程工期再缩短一半,以“中国智慧”再次创造全球自动化码头的“中国效率”。“四个自信”在这座码头得到了生动诠释。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投产运营以来,张连钢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自我,推出了多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2022年9月,新华社权威发布了“连钢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该系统实现了从底层软硬件到上层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经国家一级学会评审认定项目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该系统的调度下,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出60.18自然箱/小时的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第九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以张连钢为代表的山东港口人,又一次用自主创新标定了中国港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高度。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也是新征程的起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如今,年逾六旬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第一线,向着全自动化码头三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应用、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示范港等项目奋力攻关。

“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应该树立‘中国样本’。这是我作为一个港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张连钢说。

从产业工人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张连钢用极不平凡的拼搏与奋斗,树立了展现党员风采的精神丰碑,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进程中奏响了“坚守初心,爱党报国”的时代强音。

来源|《国企》杂志2023年1月号(下半月刊)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