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农民种下“数字水稻”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关溪涓 刘舒      发布时间:2022-7-11 23:17  |  

用围栏将稻田围起来,用暗渠智能给水灌溉,稻苗的施肥、稻田蟹的投饵由电脑监控并可追溯……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房身村,水稻种植大户洪蕴来看着正在建设的“数字水稻田”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洪蕴来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房身村的一名农民,也是沈北新区七星米业的带头人。房身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2005年,当时27岁的洪蕴来开始在村里参与水稻的种植和生产。那时的村民每年辛苦种植水稻,却因为产量、销售渠道、种子化肥等因素,收入甚微。体会到种田人的辛苦,洪蕴来决心为自己和乡亲们打破这种现状。

查阅书籍资料学习种植知识,向同行讨教种植、销售经验……洪蕴来反复研究琢磨,终于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方法。同时,洪蕴来还购置了稻米加工设备,创办了“七星米业”。由于产品品质好,大米的销量不断增长,如今,“沈北七星”大米品牌已经成为沈阳市的名牌产品。

赚到钱后,洪蕴来利用自己多年水稻种植技术的经验,带领乡亲们开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及稻蟹、稻虾共养,带动2000名农民走上致富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如何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开展有机种植,让农民更轻松地种地,成了洪蕴来一直想做的事。

今年年初,沈阳市沈北新区农业部门开展了土地精细平整、铺设明暗渠等一系列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这与洪蕴来的想法不谋而合。

“今年,沈北新区政府帮我改造了500亩智慧化的水稻种植试验区,这片‘试验田’将原来高矮不一的小块田拓展为大块田,仅这一项就节省10%的土地资源。”洪蕴来表示,明渠变暗渠,不仅节省土地,减少水消耗,更节约电力。通过自动灌溉系统,还可以节省60%的人工成本。

“自动补水、排水、上肥,农民在家里用手机就能种地。”洪蕴来说:“现代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可以破解管理难题,还能实施更精准的绿色种植,让蟹田稻更有机、更健康。”

据了解,洪蕴来的这套智能化给排水系统,是水田育秧、插秧、管理、收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智慧化升级的重要一环,也是沈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9年以来,沈阳市沈北新区已建设8.38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进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还要购进一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从种到收全程自动化、数字化。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会回到农村,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洪蕴来说。

(编辑:张娜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