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一轮能源危机 抢抓第四次技术革命机遇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任寿根      发布时间:2022-7-7 14:45  |  

全球已经进入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不加入这次技术革命,都会落后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应以开放的形态拥抱第四次技术革命。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借助于第四次技术革命实现经济腾飞,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爆发的今天,中国不仅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还应成为引领者,这是中国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新能源革命,而对于中国而言,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加速推进新能源革命意义格外重大。

第一,应对新一轮能源危机的需要。始于2021年年底的新一轮能源危机再次表明能源危机具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即具有“突然性”、“突变性”。能源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能源价格上涨将增加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可能引发滞胀。从近50年已发生的三次能源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看,其中两次明显导致西方国家出现普遍的滞胀现象。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和波斯湾。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成果。地球物理学家哈伯特曾经指出,一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顶峰即将来临,油价由此会上升。可将这个观点称为“哈伯特石油顶点”理论。世界用完第一个1万亿桶石油花了146年,用完第二个1万亿桶大致只需25年。影响包括石油等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包括实际供求状况、美元走势、投机以及其他因素,其中投机因素不可小觑,也就是国际短期资本对大宗商品价格具有重大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存在大量对冲基金,一方面涉及的资金规模巨大,另一方面交易量占比高。从影响石油价格走势的因素看,美国坚持加息和缩表助推美元升值,由于国际油价主要用美元标价和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石油价格上涨。但是,由于近些年石油开采等投入不足、主要石油生产国没有加大供给的动力和理由、国际热钱投机于石油等这些因素将助推石油价格上涨,而且美元升值具有限度,所以,石油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将维持在高位。中国在控制通胀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将重点放在应对新一轮能源危机方面,防止新一轮能源危机引发通胀或滞胀。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的需要。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为,以煤炭为主,发电60%以上依靠煤炭;石油对外依赖度高,达到70%,仅次于印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等。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传统能源为主导,优化能源结构的方向为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中国能源结构一个突出的问题为石油对外依赖度过高,容易受到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组成,其中期货市场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现货市场包括美国市场、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和新加坡市场。由于新能源的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绝对地取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所以,在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中,依然不能忽略传统能源。从与能源相关的一系列数据中可以观察到,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必须全力解决的关键问题、紧迫性问题、战略性问题。以石油为例。据公开的资料,世界上前十个进口石油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荷兰,中国平均日石油进口量超过1000万桶,美国接近800万桶,印度接近500万桶。中国石油进口排在世界第一位。在石油进口排在全球前十的国家中,除中国之外,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荷兰均为欧洲经济发达国家。尽管长期以来欧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比如荷兰十分重视发展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但至今依然摆脱不了对传统能源的高度依赖。欧洲国家中英国、挪威、芬兰均为产油大国,挪威、芬兰等国的社会福利待遇好均与石油密不可分。印度排在世界进口石油的第三位,原油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80%,比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还要高。美国号称“汽车王国”,对石油的依赖度也非常高,曾经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通过实施能源战略,比如大力开采页岩气等,原油对外依赖度大幅降低,已经跌到了近30%。中国未来应通过把握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重大历史性机会,通过大力发展光能、风能、锂电能等,逐步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使新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力。

第三,保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中国人均资源储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形成制约和约束。全球可在既定技术条件下提取的原油大约为3万亿~4万亿桶,其中1万亿桶易开采获取的已被消耗,剩余的相对较难开采,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传统能源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供给以及价格波动较大,势必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干扰,利用新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必然,也具有紧迫性。发展新能源需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与数字化技术融合,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第四次技术革命大有裨益。通过一段时期的积累,中国新能源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经济也取得丰硕成果,应继续在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发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彻底摆脱低技术含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而未来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突破口为新能源供给技术。

第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要。环境污染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应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改善环境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并切实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带来环境问题,对空气、水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改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国已正式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即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到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措施为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通过新能源的有效供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张娜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