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上热搜 别让专家异化成笑话

来源:  企观锐角度       作者:张然      发布时间:2022-5-23 22:41  |  

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诞生很多“专家建议”。

日前,“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上各平台的热搜榜。看来,这届网友苦“专家建议”久矣。

占用公共话语权的专家,如何才能不被反感?今日这条“不用每天都做核酸”的专家建议,可以说打了个样。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冲上微博热搜榜

要把握民众是否感兴趣

当下多地不断发生疫情,常规的核酸筛查仍在进行中。在不少地方,如果发现几例确诊病例,所在街镇区县连续一周甚至十多天都要求全员核酸。

其实,民众对这种极高频次核酸检测有很多疑问。比如每天核酸检测是否有必要?到底几天做一次核酸才是科学的?专家帮助他们解答这些问题才是民众希望看到的。

民众还有一点期望,那就是希望专家利用言论价值影响管理决策,改善一些不合理的状况。

看看昨日让网友们反感的专家建议是什么——“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月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

网友们觉得这样的话题既无语又无聊:“掏空六个钱包,这得多么冷血自私的年轻人”“年轻人不买房,真的是因为房子不好住吗?”

网友调侃:我们不要这样的建议,要是真这么闲的话,那还是麻烦专家多建议建议年轻人如何挣钱吧。

要确定有充分的逻辑推导

仔细研究昨天这些关于房子的建议,除体现专家不知人间疾苦的真相外,似乎也没啥干货啊。

网友笑言:“买,还是不买,归根结底,不都是钱的问题吗”、“安得广厦千万间,可广厦得一千万啊!”

再看看今天这条关于核酸检测的专家建议。

“哪怕是在最严格的防疫措施下,保持两天一次的核酸检测也已经足够。隔天一检的理论依据是,病毒有三天潜伏期,在潜伏期中期(1.5天左右)病毒开始复制,具有传染性,此时核酸检测可检测出阳性。”这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达的观点。

前几日,大连市出台“男女分检”规定时也认为,奥密克戎病毒平均2-3天可能形成一代传播,保证在3天左右的时间里,家庭中必有一人接受检测,基本可以做到排除风险的目的。(详见本号:小创新大收益——核酸“男女分检”带来的五大价值)

另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这样的理论对于核酸检测的频率是有指导意义的,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遵循这样的规律,虽然每个个体排毒的情况总是会有一定差异,但发生意外的概率极低,总体上来讲,隔天检测的方法是具有科学性的。”

越来越多的专家都在表达这样的观点,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这样的观点有足够充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样的专家观点,才容易被网友接受。

互联网语境下专家应注意什么

互联网时代,专家言论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审视。要获得公众认可,专家们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

现如今,之所以充斥了越来越多的“专家”,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流量特性造成的,人人都希望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家,以获取更多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专家们的言论几乎不需要向谁负责。建筑师设计的楼房倒塌了,大夫的手术出了事故,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专家们不一样,他们的言论风险相对低很多,只要不涉及敏感或违法的题,这些建议几乎不会被追责。

也因此,很多专家为博眼球,言论故意极尽夸张出格之能事。年初的时候,专家任泽平建议印钞两万亿鼓励生育;还有经济学家建议年轻人别再通勤上花过多的时间;今天是5月20日,热榜上经济学专家说爱重要,情感专家说钱重要。

占用公共资源的专家,必须培育一定的“公共意识”,规范言论的边界,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社会把话语权交到自己手中,专家应明白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专家应该立足民众疾苦,面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单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言献策,或辨明真理,从而去影响甚至改变不合理的公共政策。

专家切忌活在网络热度中。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里,在被流量裹挟的自媒体时代中,专家一定要保有知识分子的操守,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言论的谨慎,珍惜多年来在学界积累下来的名望和影响力,不随波逐流、追逐热点。专家们即便不用担负责任,其公共言论也应科学、严谨和规范,对社会有一定的建设性和启发性。

“专家”一词,应该是沉甸甸的。沉甸甸,不是因为专家是“砖家”,皆因知识分子的理性和质感,并非来自“砖”。请专家们深思,别把“专家”一词给毁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企观锐角度”获取更多原创内容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