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能灭六国,为何有李斯有法治却亡国?!|锐读

来源:  企观锐角度       作者:瑨君      发布时间:2022-4-25 18:13  |  

“天下苦秦久矣!”

这是陈胜吴广起兵的口号,也是我们从小所学。

但倘若认真读史,其中谬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说的谬误,主要是着眼于历史纵深所说的。

因为秦朝的统治,时长实在太短了。

No.1

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六国,之后开始称帝,这就是秦始皇。

嬴政在位37年,但我们常说的秦朝,却只有二世,区区14年而已。

在后人眼里,秦始皇嬴政,无疑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了中国首次大一统,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明代思想家李贽,誉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因为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很多人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秦二世胡亥昏庸、赵高擅政。

这其实大不然,根本问题还是在秦始皇身上。

秦二世陵遗址公园 图源: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官网

No.2

秦始皇身处法家盛行的时代,终身践行的也是法家思想。

法家,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此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主要来自韩、魏、赵三国,代表人物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

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三个学派由韩国人韩非子集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提倡“以法代礼”,即“主张法治,反对礼治”,这对于秦朝发展和强大极具推动作用。

法家主张法、术、势配合运用,加上其集大权于国君一身的思想,极其契合了秦始皇巩固君权的需要。

如此,秦始皇岂能不爱。

No.3

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性格特征,显然是不能容忍君权受削弱的。

但其时,六国遗族常思复国,要求依旧制分封之声不断。对此,用法家思想巩固和扩大君权,几乎就成了秦始皇不二选择。

是否就是法家治理策略毁了秦朝?并不然。

普遍认为,秦朝二世而亡,根源在于暴政。细究起来,秦朝的暴政,主要是重赋、重役和重刑三个方面。

对照法家思想,这三个方面,只有重刑符合法家思想,其余两个,其实不符合。

法家代表人物,无论商鞅还是韩非,他们都主张重刑,重刑也确实是法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商鞅所著《商君书·赏刑》记载: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意思是只有加重刑罚,实行连坐法,那么普通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韩非子·奸劫弑臣》亦有类似记载: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

但对重赋和重役的问题,商鞅和韩非都表示了反对。

《商君书》说:国无怨民曰强国。商鞅认为,国内民众不怨声载道,这样才能称为强国,而重赋,势必造成民众不满。

韩非认为,如果国家对民众多徭役,就会导致民众怨声载道,最终会导致国家穷了,而权贵们富了,这对于国家的正常秩序来说是危险的。(徭役多则民苦,民苦则权势起,权势起则复除重,复除重则贵人富。——《韩非子·备内》)

显然,秦始皇较多执行了法家思想,但自由发挥确实不少。

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之秦殇馆 图源:曲江新区公众号

No.4

李斯,名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青年时,在郡里粮库当一个小官。

他在厕所里见到的老鼠十分害怕人或狗,每当有人或者狗靠近,老鼠就快速逃跑。

而他在米仓见到的老鼠,吃着国家储存的粮食,养得又白又胖,从来不会害怕人或者狗。

此情此景,让他得出一个结论: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混得好坏,如同老鼠,在于自己到了什么环境之中罢了!

这就是李斯著名的“仓鼠之说”。

此后,他便辞去官职,去齐国寻找大儒荀子学习。三年毕业,他认为秦国就是自己所看好的环境,遂前往秦国谋出路。

临别老师荀子,他说:世间最大的耻辱就是地位卑贱,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生活贫困。(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嬴政继承王位后,本来跟着吕不韦的李斯抓住机会,上书献策,策略是:

——对付那些诸侯国的名士们,可以用财物去结交,不愿意合作者,可用武力解决。

可以说,李斯早期的思想和经历,有如“仓鼠之说”,奠定了他一生价值观的底色。

No.5

李斯的人生,有三个大的转折点,师于荀子,佐于嬴政,罪于赵高。

司马迁《史记》中,有李斯列传一篇,除了记载李斯辅佐秦始皇加速统一天下的功勋伟绩外,也详细论述了李斯是如何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论才华,李斯堪称杰出。

在其建议下,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车规、度量衡,让百姓持一种货币走遍南北,车行通畅东西。

李斯将这些“统一工程”一一完成,为大秦帝国,为华夏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尤其是李斯受命创造的小篆,是华夏文字统一的基础,彪炳史册。

作为大学问家流传后世的《谏逐客书》,鞭辟入里,行文精妙,有理有据又有情,令秦王政茅塞顿开,改变国策,下令废除逐客令,召回所有被驱赶的客卿。此谓其“一功”。

后世认为其有明显“三过”,分别是:构陷韩非子、鼓动焚书坑儒、矫诏立二世。

尤其是逼韩非子自杀一事,足见其人性阴暗。

——韩非子和李斯是同学,同在荀子门下受学。在韩非子受到秦始皇欣赏之际,李斯利用韩非子存韩的主张,使得秦始皇逮捕其入狱,后又递上毒药,让韩非子自杀身亡。

善恶功过,令人唏嘘。

No.6

或许,此大秦宰相的功过一生,难用君子或者小人这样的词汇来定义。

西汉史书《盐铁论》,有这样一段记载:“方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

——荀子听说李斯做了大秦帝国的丞相,不但不为弟子升迁高兴,反而生气不吃饭了。

在荀子眼里,学生李斯的所作所为是令他失望的。李斯用心的是权术,并未学到如何做人,不改内心之“恶”。李斯官位虽一升再升,但做人并未提升,依然是一只“仓中鼠”。

所以,当荀子听说李斯做了大秦丞相时,担心这个一心要做“仓中鼠”的人,手中的权力,会给国民带来不测的灾难。

公元前208年,大秦丞相李斯被冠以“谋反”之罪,受死于咸阳闹市之中。

李斯不是一人惨遭酷刑,而是夷三族——他本人“辄杀”、直系男丁全部腰斩、其余家庭成员(含仆人)尽处“枭首”。

被处死时,李斯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

临终之际,李斯看着被株连的儿子,无比悲怆地说:“我想和你,再次牵着咱们家的阿黄,一起去老家东边的原野打猎,看来是不可能了!”(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就是著名的李斯“黄狗之叹”。

从“仓鼠之说”,到“黄狗之叹”,他的人生,其实只是一个维度。

河南省上蔡县李斯文化展览馆 图源:上蔡县政府官网

No.7

秦朝的迅速灭亡,难逃其咎的是统治者的个人作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这段话,是谋臣尉缭对秦始皇面相的描述,以及对他的评价。尉缭认为,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如果让他得到了天下,那么天下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那么,秦始皇得到天下之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

《史记》载:(秦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为政强硬果决,暴戾苛细,事情都依法决断,刻薄严峻,没有仁爱恩德,没有温情道义,认为这样才符合五德演变的原则,于是急迫地加强法制,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的确,秦始皇得到天下之后,把集权发挥到了极致,影响后世深远。

还有,他用自己的生命,把一个“暴”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No.8

荀子说得好,“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只有无时无刻、不间断地改变恶的本性,才能善始善终。

李斯的人生,就是在权势中越走越歪,为了保住权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明知秦二世胡亥是一个庸才,他为了权势扶持秦二世登基;面对天下危机,身为丞相顾及自己的权势讨好秦二世;当对手赵高将危机降临到自己头上,再后悔已经毫无用处了。

这一切,无不基于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仓鼠之说”。

仅从“生存”的角度论,本来也没什么大不是。

但非要把这样的理论套在人生“发展”上,产生悲剧就不足为奇了。

“仓鼠之说”中,李斯忽视了一个根本因素——即便从厕所去了粮仓,老鼠,一定还是老鼠。

纵观历史,不择手段求取富贵,如李斯者不少。

环顾而今,如李斯者仍然众多。

——那些被誉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便是如是。

放眼时下,一些从贫困农村走出来的“才子”,经历奋斗,业绩满满,却在其后沦为背叛初心的贪官,有如现代版“李斯”,不过尔尔!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企观锐角度”获取更多原创内容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