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碳排放紧箍咒松松绑

来源: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付嘉欣      发布时间:2022-2-15 15:46  |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度明确了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同时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中央为什么做出这一新的部署?这一部署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对我国的石油化工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本刊记者邀请了业内专家进行探讨。

用能管理更为科学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专家好!在您看来,中央为什么做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部署?

郭海涛:这实际上是中央对过去一年我国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纠偏,是在寻求一种对能源使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就目前的形势来讲,国内各类新能源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成效也很显著。但也要看到,化石能源仍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体能源也是不争的事实,新能源尚未对化石能源形成替代性的颠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也是对能耗“双控”与国内能源结构不匹配、与经济发展不适应而做出的调整,用更科学合理的手段带来更积极的作用。同时,2021年国内已经推出碳市场,碳交易成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政策安排。促使更多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能够稳定企业对未来碳排放行为的预期,为实现碳达峰创造条件,有助于尽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金镭:这是国家面对目前节能降碳工作现状做出的调整。将化石能源消费按照燃料和原料进行合理区分管理,既能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的进展,又能保障企业发展和民生需求。它对总量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均摊和分配,能够进一步促进节能降碳工作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并且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传统能源行业的转型,推动其向低碳环保更好地衔接过渡。

袁江如: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能够细化能源结构,明确能耗控制细则,合理区分燃料用能和原料用能,提倡化石能源的原料属性,降低化石能源的燃料属性。对于原料用能予以放宽,进而保障企业运转和民生需求;对于燃料用能依旧管控,促使企业在解决燃料方面寻找新方法,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进行替代,不仅能够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工作,还能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中央的部署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姜银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是党和政府运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协调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政策指引来进行宏观调控,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科学执政”的体现。

在实现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给出了“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央上述指示的意义在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这也是全球各经济体均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它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具有进步意义,会大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工作的科学、有效、务实,成为合理的政策指引,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再次明确了方向并且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加利于低碳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双碳”目标下,如果仍然将原料用能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会给石油化工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袁江如:以前我们在计算和考察能耗时,单一用能源消费总量来象征碳排放量,却忽视了能源消费的目的,没有分辨出化石能源作为燃料和原料的不同。这属于一种简单的、粗放式的管控方法,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抑制节能降碳工作的进展。

郭海涛:在化工行业,原料用能是指将能源作为原料、而非燃料。在原料转化过程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中的碳大部分转化为新的存在形式,只有很少一部分排放到外界。若将原料用能计入能源消耗总量,就会夸大碳排放的总量,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可能会承担不必要的抵消碳排放的过量经济负担,致使企业生产成本高企,产业发展停滞,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金镭:石化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到全国原料用能总量的70%。在对能源消耗控制的过程中,因原料用能被限制,化工企业曾出现低迷,使民生需求的保障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发出这个信号有利于帮助化工企业解决原料供给的问题,使民生需求得到保障。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最新部署会给石油化工行业带来哪些压力和动力?

金镭:一是引领石油化工行业向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方面的转型。“三桶油”都成立了相关的新材料研究院,中央的上述指示也成为了一个有利因素,使得我们在能源革命和能源战略调整中能够形成相应举措。这也意味着对于石油石化企业能源使用效率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倒逼企业推动技术升级以及低端产能的淘汰。

袁江如:首先,如今一些企业因原材料受限而生产停滞,中央上述指示的提出能够使作为原料使用的化石能源得到重视、减少限制,减轻企业碳排放的压力,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其次,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对燃料的限制,但对发展柴油、煤油等类似企业依旧保持抑制态度。在此情况下,这些企业的发展会面临碳税的缴纳,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会增加很多。

姜银涛:“双碳”目标下,各地考核指标压力大,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搞“一刀切”,甚至关停个别能耗大的企业,影响了少数企业的生产运营。鼓励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有利于减轻化工企业的压力,更好地开展节能降碳工作。

利好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会给新能源发展创造怎样的利好?

郭海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开拓了新的空间。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只要大量消纳新能源,就可以不再受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的限制,就可以减少拉闸限电,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所以,即使新能源成本略高于传统化石能源,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积极性和动力去消费新能源。这种需求的扩大,会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到新能源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能源开发中去。

姜银涛:首先,这对氢能、光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是很大的利好,会刺激风投资本跟风追捧可再生能源题材的项目和企业,巨额的资金注入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整个产业的大发展。对可再生能源来说,来自资本的强有力推动可以成为相当大的动力。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在工商税务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力度会加大,这将给投资者和从业者以信心,更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金镭: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路径可以走。其中,一个路径就是要在传统化石能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其尽早消除许多不确定性,为国家提供能源保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得到很大利好,有利于未来利用政策导向刺激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帮助可再生能源发展解决成本问题,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谢庆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示明确了国家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和要求,进一步缓解了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市场的扩大,通过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投资来提高收益,促进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刺激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链的加速发展。

如何响应落实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应该怎样贯彻执行中央的最新部署?

谢庆明:围绕国家低碳环保的总体要求,中央的指示为传统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的衔接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石油化工行业在减排方面已经有了相关规划,但对于这些规划还需要具体的刺激性政策,从而促进行业的优化转型和升级。

郭海涛:化工行业属于重化工业,即使不考虑原料用能,其产品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量依然巨大,碳排放数量多。因此,为适应国家碳排放“双控”的新目标要求,化工行业应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手段控制自身碳排放。首先要积极参与碳市场,熟悉规则并参与碳交易,在降低碳排放的基础上为将来争取有利的化工产品与碳交易的最佳收益组合做准备。其次,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流程创新,包括数字化等,尽可能提高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度,将碳排放量降到最低。再次,要积极通过绿化等积累碳汇手段或者参与绿色能源开发等对冲自身碳排放。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积极参与碳捕集方面的研究和合作,为企业发展尽可能争取更多空间。

金镭:主要还是要依靠科学控制,保证走稳这条路。石油化工行业肯定要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加大力度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到2030年、2060年,化工领域可能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中,战斗力会更大。

姜银涛:总而言之,这对石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彻底扭转了传统石油企业长期以来重油气主业轻新能源的主导思想。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例,12月21日成立了新能源专业公司——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来,中国石油将在继续保证原有油气勘探生产的基础上,油气与新能源“并举”。预计中国石油未来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新能源领域,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重视程度引领全行业的转型。

中国石油石化:可再生能源行业应该怎样抓住发展机遇,贯彻执行中央的部署?

袁江如: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在雄安成立了地热能源公司,通过优化地热来开发地热能,进一步拓宽向清洁能源发展的道路。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我国有一些油田位于沙漠和戈壁,这对石油企业发展风电和光伏电池是十分有利的,石油企业务必要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

郭海涛:可再生能源行业在迎来重大利好的情况下,一是要利用好这个机遇扩大规模,抓好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二是要防止盲目扩张,尤其是新能源企业要量力而行,关注资金的市场动向,注意资本回报率,保持投入和运行的可持续性;三是要积极进入碳交易市场,促进新能源供给与需求的见面;四是要关注储能领域的发展机会,因为目前来看储能仍然是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最关键环节;五是要注意新能源发展的模式创新,无论是大规模集中发电还是分布式能源都要多元化发展,提高新能源在需求领域的覆盖面,为控制碳排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