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靠前发力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关键

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1-20 10:01  |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2022年1月1日,随着世界跨入新的一年,RCEP在中国等10个国家正式生效。那么在新的一年当中,RCEP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RCEP框架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2021年中国提出加入CPTPP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进行分析,并同广大网友一同展望2022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董宁 摄)

中国网: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和2021年,虽然被疫情笼罩,但是中国经济其实表现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外贸,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其实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占企业总数99.4%的中小微企业还有个体商户,它们的发展似乎不太顺利,遇到了一些困难,还有消费可能也不是表现得特别好,那么您对于2022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怎么看?

余淼杰:好,首先我对新的一年经济的判断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我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速6%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认为6%没有问题?因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两会”给出一个基调是6%,但事实上来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后给我们中国调了一个数是8%。国际上对中国的经济比中国我们自己更为积极或者更为乐观,换言之,因为我们自己在发展经济,所以我们比较稳健,我们叫做“当局者稳”,不叫“当局者迷”,叫“当局者稳,旁观者清”,这个意思。

所以我觉得去年的情况是这样子,那么今年的情况,我觉得跟去年其实差不多。换言之,去年的出口态势比较好,今年的出口态势也会比较好。我甚至可以给一个大胆的预测和判断,我认为2022年中国的外贸顺差能够达到3.5万亿人民币,3.5万亿。所以,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其实一个很明白的事情,就是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那么疫情要出现新的变化,那给定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完全复工复产或者扩大生产,短期内不太可能。因此,它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并没有看到今年和去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关于出口。

那么刚刚您讲得特别对,比如说现在碰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中小企业难,中小企业的存活特别难。为什么会特别难?也是受到疫情的负面冲击。比如说我们六中全会的基调,六中全会提到我们现在面临着三重压力叠加。三重压力叠加的话就是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还有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然后您再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个工作会议又讲到了三个方面的压力,三重的压力,有什么压力呢?就是预期减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这样三重压力。

的确是问题和挑战是存在的,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小微企业存活难,而且中小微企业又特别重要。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占了5、6、7、8、9的比例,50%的GDP,60%的税收,70%的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目,所以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

给定它现在面临这么大的压力的情况下,其实我们的政策就要努力进行疏困,然后有效地拉动内需,这是我们的需求方面。那要有效地拉动内需,从短期上来讲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客观地说,目前如果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话,我们还是要靠今年(2022年),除了出口,还是要靠投资来拉动。这就是您可以看到我们刚刚讲到经济工作报告里面财政政策要积极有力(的原因),我们的政策要适当靠前,适当靠前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客观地讲,我认为今年中国的经济跟去年差不多,保持6%是没问题的,并不需要太悲观。

中国网:有一些在疫情期间的惠企疏困政策,包括一些普惠金融政策,可能随着疫情逐渐平稳而有所降低或者有所减少,那这样会影响到这些企业吗?

余淼杰:对,讲这点特别重要。我们怎么样有效拉动内需呢?如果要有效拉动内需,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着力。第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要保就业,因为假设老百姓就业都成了问题的话,我如何拉动内需呀?我不会去消费。我也想买奔驰、宝马,但我就业都得不到保证,不可能。所以要保就业。保就业的前提就是稳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刚才也已经讲到,我们现在创造就业的市场主体主要在中小微企业,所以就是要保中小微企业。我们市场主体很多,市场主体包括个体户在一起有1.3亿个,我们14亿人有10%的市场主体,这是非常大的规模,所以中小微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要保中小微企业的话,现在疫情情况下,正如您所讲的其实很困难,那怎么办呢?要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疏困。因此,今年的货币政策不但不会减速,而且还会保持并且增速。所以,您也可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的稳增长,其实这里面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再回到刚才说的,如果我们想拉动内需,还有一个,必须保证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额在上升,可支配收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必须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简单说,您不能够说我税前工资1万,税后剩下7000,对吧?我希望税前1万,税后变成8000,这个意思。如果要提高可支配收入比重的话,怎么办呢?那就必须减税降费,可支配收入才会上去。那要减税降费的同时,另外一方面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这都需要钱。一方面是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就下降了,那您还要加强基础投资设施,支出又增加,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是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这就是为什么说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一个深层的背景跟原因和逻辑。

中国网:您刚才也提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到了以稳为主的主基调,那么如何稳增长,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余淼杰:对,其实稳增长的重点,今年讲到了七大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微观政策,还有区域政策、开放政策、创新政策,还有另外两个政策,叫七大政策。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又分成两个,一个叫做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话,首先我们判断这个盘子有多大,我们到底有多少钱可以用。那么我的一个简单的理解,今年大概还是有27万亿左右可以用。一般的财政收入20万亿,我们今年肯定不会有抗疫特别国债,但是我们还是会有地方的专项债,地方的专项债应该跟去年也差不多,3.65万亿左右。然后呢,除了这个数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赤字财政,保持一定的赤字财政,估计也会有安排3%多左右,三点几还得推敲,3.3%到3.5%之间,这个有三四万亿,加在一起,有27到28万亿的钱可以用。所以积极财政政策要继续发力,而且要靠前发力。

因为一般是这样子,当经济比较热的时候,您想冷却经济,逆风而动,您必须采用比较紧的货币政策;相反,如果说当经济比较冷,您想把它拉动的话,您必须采用比较宽的财政政策,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我们现在目前就是这样,积极财政政策配以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跟去年的货币政策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比如说我们刚刚所讲的给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再贴现,只会加,我的判断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已经有2000亿,3000亿,和1万亿,我觉得今年还会继续往前推。就是说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宏观政策,两大政策。当然,我们还有微观政策,包括市场主体,做好放管服的工作,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然后再做好公开、公正、公平的中性原则,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置,这方面都是有的。但其实如果从短期上来讲,稳经济稳增长最关键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国网:那么您展望一下2022年我国的外贸还会像去年一样有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吗?

余淼杰:对,我觉得2022年中国的外贸其实还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还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主要的火车头。其实如果要做一个大胆预测的话,我认为中国的外贸顺差,2022年外贸顺差可以达到3.5万亿人民币。然后我们的外贸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会是东盟,东盟会取代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如果说从对外贸企业的一个建议,新的一年,如果想做得更好的建议,我其实有这几方面的建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接受《中国访谈》主持人专访。(董宁 摄)

第一个方面的建议的话,对出口企业要做好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的意思是说不要老是把出口的目的地瞄准到欧美这些成熟市场去。诚然,欧美这些市场做生意比较方便,因为它市场比较成熟,规则比较简单和透明,相对来讲比较方便。但是它有个不好的地方,给定现在中美关系日趋的复杂,所以这里面有一定的态度的不确定性。相反的话,那么对企业而言,它应该未雨绸缪,也多出口产品到东盟国家或者其他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一开始来讲,不容易,因为对这个市场不熟悉,但是我们要用敲牛皮糖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啃,一块一块地啃。这样的话,以后等到如果说那边中美关系更加复杂的话,那这边的话就成为主要的市场,所以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这是第一块。

另外一块的话,是说对服务贸易的建议,相对商品贸易的话,我们做得不太够,总额只有6000亿。那其实6000亿相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来讲比例是比较小的。

那怎么办呢?服务贸易我有9个字的建议: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第一个,总量要扩大,结构要调整。结构调整比如说像医疗、像教育,像运输,像旅游,这四大板块、四大产业的服务贸易应该做得更好。树特色的意思是说其实我们可以学学韩国,人家韩国的医疗在保健贸易方面做得多好。我们中国也可以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你比如说中医。这个是一块,关于服务贸易的。

第三块的话,我觉得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个建议,中国企业当然要出口,还有服务贸易,对企业走出去,我的一个建议不只是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走出去的话,我到那个地方建厂。走进去的话,就是你建了厂之后,你还要盈利,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接受。怎么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和接受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是还要做一些当地的社会责任的工作,多做一些公益的活动。这个其实也能够提升当地对该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这个企业进一步长期的发展。这是一块。

另外一块,从国家层面的建议,就是说政策方面的建议,我们当然要做好“一带一路”的工作,但“一带一路”的倡导或者“一带一路”的落地应该差异化。我们应该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固然也很重要,也是要发展,但是陆上丝绸之路有太多的地缘政治的原因。因此,我们和陆上丝绸之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很重要,但是可能还是以简单的进出口形式为主。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不只是可以简单地进出口,还可以鼓励企业走出去。刚才我们也分析为什么到东南亚国家去投资,因为他们那边劳工比较优势很明显。另外一点的话,我们跟他们的合作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们跟东盟10国的经贸往来是西亚18国的5倍,目前来讲已经有这样的规模。换言之,以后要发展更加方便,所以这是一个建议。

另外一个建议是我们的地区经贸合作,刚才谈到了CPTPP,还有RCEP,我们地区经贸合作应该有一个递进化的特征。我们现在的确是如此的,我们先完成了RCEP,之后我们再积极谈判CPTPP。其实的话,我们应该继续重启——我的建议是继续重启中欧CAI(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所以未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及CPTPP将是我们对外经贸合作谈判的重点。这也是要跟各位网友分享的内容。

(编辑:张乐诗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