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王德伦:2022年市场风险偏好或提升 结构性机会或较多

来源:  企业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2-1-13 08:38  |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研究局联合主办的“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在会上谈到2022年的展望时表示,2022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类市场比较有机会。一方面是流动性整体维持稳定而宽松的局面,企业盈利虽然整体有向下压力,但在稳增长预期强化的前提下,盈利预期会比之前一致认为的要好一些。

“另外,当风险被兜住以后,2022年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可能会提升,所以2022年市场的机会,尤其是结构性机会会比较多,这是一个大的判断”,王德伦表示。

对于去年增长较弱的消费板块,王德伦说,消费增长速度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去年由于疫情反反复复,尤其是线下的消费和服务业消费影响很大,因为它有很多消费场景,包括需求本身,都会受到影响。

王德伦判断,随着疫情的控制越来越好,今年整体上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好的疫情控制状态,包括疫苗的接种率也越来越高了,今年消费整体上会有一个恢复性的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线下的消费和服务业的消费应该会呈现出上升的状态。

投资方面,王德伦认为,去年的特点是房地产上半年增长很强,速度很快,带动整个经济快速恢复,但是下半年的时候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地产的增速下来了,这在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延续这个趋势,所以地产上半年是一个压制项。

但是地产政策已经开始出现边际的调整,从去年年初开始单方面的严格开始逐步边际好转了,王德伦认为,这种边际好转体现到实体经济数据上的好转还有一个时滞,时间的滞后,今年上半年可能还是会体现向下的压力,但是可能后面会逐步地企稳。

基建方面,王德伦表示今年更看好新基建,比如科技类型的基建,民生类型的基建,都可能是更加着力的方向。

作为投资的第三块制造业,王德伦认为,今年制造业的投资有希望继续维持一个温和向好的状态,高端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关的制造业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好一些,尤其是一些装备类的、设备类的,可能会不错,跟新基建相关的,这是今年的又一个拉动的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王德伦: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于2022年资本市场的展望。

今天的分享主要从几个方面开始,先说一下结论吧,对2022年总体的展望,我个人认为2022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类市场还是比较有机会的,一方面是流动性整体维持稳定而宽松的局面,企业盈利虽然整体有向下压力,但在稳增长预期强化的前提下盈利预期会比之前一致认为的要好一些。

另外,当风险被兜住以后,2022年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可能会提升,所以2022年市场的机会,尤其是结构性机会会比较多,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下面我就从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分析一下2022年我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这个决定了企业盈利和2022年资本市场的基本面。第二我们来聊一聊流动性和政策,流动性和政策可能对于很多市场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会更大。最后我们来聊一聊2022年的结构性机会,有哪些行业配置所带来的机会。

首先先来说一下2022年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基本面的展望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应该说整个2021年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从疫情中恢复的完整年度,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后整个经济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当然了,中国也非常厉害,我们是全世界大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很值得骄傲,但毕竟2020年我们的整体增长速度受疫情冲击下来了,所以2021年是从疫情中恢复的完整一年,全球经济呈现出来一种全球复苏、中美共振的态势,包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也都在恢复,我们也是强劲的复苏状态,因此整个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不错,质量也比较高。

但是另外一方面,2021年的增长速度是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2021年整体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是逐季下滑的态势,前三个季度,从18%到7.9%再到4.9%,当然有可能四季度会略微高一些,全年的话维持前高后低的态势,这样会给2022年从基数效应上来讲,上半年面临的基数比较高,所以2022年会有一定的压力,全年来看2021年的增长速度,从数据上来看也是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所以2022年增长速度自然会有个下行。

这种下行态势对于企业盈利而言就是一个向下的拖累项,所以我们2022年面临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的企业盈利是一个向下的方向,这个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有一个压力点的,但是我们要分结构地去看,虽然整体增速是向下的,但是从结构上来看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我们从经济的几个驱动力来看:

首先我们来看去年增长比较弱的一块是消费,消费增长速度其实是受疫情冲击影响最大的,去年由于疫情反反复复,大家知道在年中时出现了反复,年底四季度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复,它对于消费类的冲击是最大的,尤其是线下的消费和服务业消费影响很大,因为它有很多消费场景,包括需求本身,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随着疫情精准防控有序推进,2022年我们整体上会在2021年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好的疫情控制状态,包括疫苗的接种率也越来越高了,因此2022年我们认为消费整体上会有一个恢复性的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线下的消费和服务业的消费应该会呈现出上升的状态。

除了消费之外,另外一点就是来自于投资,投资的话去年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房地产上半年增长很强,速度很快,带动整个经济快速恢复,但是下半年的时候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地产的增速下来了,这在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延续这个趋势,所以地产今年上半年是一个压制项,但是我们要看到地产的政策已经开始出现了边际的调整,从去年年初开始单方面的严格开始逐步边际好转了,当然这种边际好转体现到实体经济数据上的好转还有一个时滞,时间的滞后,今年上半年可能还是会体现向下的压力,但是可能后面会逐步地企稳。

但是另外一方面投资中的一个大项就是基建,去年没怎么发力,由于基建实际上是宏观调控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大家知道宏观调控往往是逆周期和跨周期的,经济好的时候它一般会收一收,像去年由于是疫情中全面恢复的一年,所以去年基建没怎么发力,我们可以看拿专项债,全年3.6万亿最初的预期额度来看,上半年只用了几千亿,到年底还是没有用完。刚才说过了,去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好,所以基建适度地压了压速度,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基建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力点。

当然基建也要分,除了传统的铁公基之外,今年更好的应该是新基建,就是跟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比如说科技类型的基建,民生类型的基建,都可能是更加着力的方向。这可能是从结构性的动力来看今年的一个增长点。

投资中的第三块就是制造业,制造业去年的整体增长速度是比较平稳的,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我们可以从上市公司企业盈利的板块数据可以看出来,去年整体上游周期品的增长速度是很高的,同时中游的工业品,也就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也是不错的,今年的话,制造业的投资有希望继续维持一个温和向好的状态,当然制造业中它也有分化,高端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相关的制造业它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好一些,尤其是一些装备类的、设备类的,可能会不错,跟新基建相关的是今年的又一个拉动的点。这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

第三个大类就是进出口,大家都知道,我们去年的进出口其实是不错的,实际上进出口数据表现好从2020年就已经非常明显了,本来受到疫情冲击之后外需的需求下滑,在2021年初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全年的进出口数据可能会不好,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中国在本轮疫情中享受了疫情的红利,海外的供给更加地跟不上,因此2020年有很多订单从海外转移到了中国,他们不能生产,我们能生产,所以我们供应链的稳定性、稳定输出的能力,帮助我们进出口有比较好的增长态势。很多分析家认为2021年随着海外经济的恢复,很有可能2021年进出口是下滑的,但实际上我们看2021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依然非常强劲,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重要支撑力就在于海外经济在复苏的时候它的需求的恢复更快,远远快于供给的恢复。也就是说,需求起来了,消费起来了,但是生产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缺口恰恰就形成了我们中国的出口,对我们有很强的支撑。

当然了大家也知道,这是由于海外的疫情防控做得没有我们好,他们疫情既然控制不好,尤其是包括奥密克戎,还有前期的德尔塔,反反复复之后,导致海外的生产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恢复,我们把这些综合起来去考虑2022年,至少在上半年可能还是这种状态,就是海外需求的恢复可能还是快于它的供给恢复,在它的疫情得到完全的控制之前,可能都是这个状态。

这是我觉得我们2022年经济上可能是一个新的我跟市场不太相同的一点认识。从有关部门监测的重点外贸企业的订单来看,到今年上半年还是比较充足的。

除了本身疫情的影响以及生产的恢复之外还要考虑一个供应链稳定性的问题,我们知道美国现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供应链的问题,比如说在港口有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运不出去,但是另一方面是超市,很多超市的货架上都是空空如也,买不到东西,东西运到美国以后但是没办法运到各个需求场景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甚至去年很多海外的居民家庭里面过圣诞节都没有圣诞树了,这是很多年都没有看到的情况,就是因为中国强大的供给他们享受不到,由于他们自身的供应链出了问题,因此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产业链的稳定的输出能力成为了新的重要考量,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中中国强大的物质保障能力,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体现出来我们非常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的。

因此我认为从供应链的角度去看的话,也支撑了我们今年进出口还是会有一个不错的增长。当然了,前期上半年它增速高一点下半年增速回落一点也很正常,因为海外毕竟在恢复,但是从全年来看增长速度毕竟还可以。

这样我们就把整个经济几个大的点都聊完了,包括消费品,包括投资,投资里面房地产、基建、制造业都讲了,包括进出口的几个要点。因此我觉得2022年虽然说整体增长速度在基数效应的带动之下会有一个回落,回到一个正常的高质量的发展轨迹,但是另外一方面,有非常多的结构性的亮点,这些结构性的动能是能够带来不少的投资机会,也能使得整个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增长。

那么下面就来讨论今天第二个大的话题,就是来自于流动性和政策方面,我认为这个要素是支撑资本市场向上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其实在2021年初时很多投资者朋友,包括非常多专业的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大家都在担心2021年的货币可能是收缩的,毕竟2020年为了抗疫全球释放了非常多的流动性,央行普遍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2021年整个经济企稳了,增长速度比较高,之前放的水又多了,有可能会引发通胀的担忧,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判断去年的货币流动性会收缩的。

但是我在2021年初的年度策略报告里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我说流动性不会收缩,没有CPI的胀,只有PPI的胀,因此无CPI的通胀,也不会紧缩。宏观流动性会好于市场的一致预期,而股票市场的微观流动性又会好于整体的宏观流动性。

从整个一年运行下来看,确实如我之前所判断的,整体货币流动性是维持一个偏宽松的局面,全年降准了两次,打消了大家非常多的疑虑。

往2022年来看我认为整体的货币流动性还是维持一个宽松状态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它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包括疫情的反反复复在2022年不能排除干扰,包括全世界来看,疫情的反反复复都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还是需要比较宽松而稳定的货币环境的,从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也确认了我们这个判断,它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们要维持一个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一个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整体上来看偏宽松的一个政策环境。

由于2022年从会议的精神来看就是稳字当头,2022年我们要召开比较重要的二十大,整个社会环境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社会稳定态势,因此整个宏观政策也会更加地突出逆周期和跨周期的特征。大家知道逆周期是什么意思?就是经济特别好的时候你的政策要收,当经济走弱的时候你的政策要更加宽松,毫无疑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22年整体经济向下是有压力的,因此从宏观调控来看政策的取向自然就是走向偏宽松的了,货币环境应该会更加友好,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来看,还是从货币供应价格(也就是利率)来看,2022年实际利率大概率我们判断可能还是向下的,能给社会企业和个人降低成本。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去分析这个问题的话,就是大家对于普遍的通货膨胀的担忧,我认为也不用过于担心,2022年全年,我们从一个指标来看,目前大部分的宏观分析师们,大家对2022年CPI的判断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大概在2.5%到3%这个区间之内,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通货膨胀,不用太担心,而从PPI的角度来看已经开始从高位回落了,2022年会进一步向下,因为一方面是供给的改善,另外一方面是向下的传导,等等各种因素,其实我们面临的通货膨胀环境都还是比较温和的,不足以引发很明显的货币收缩,因此通货膨胀也不用担心,政策又是整体上以维稳为主,所以我们面临的整体货币环境我认为2022年还是以宽松为主。

我们能够看到当货币供给还算是比较好的时候,只要它不收,一般来说股票市场都还是比较有机会的,包括我们看到的其它的一些资产,等等,都是比较偏好于一个适度偏松的货币环境的。

除了货币之外更不用说财政了,更加明显的是要发力,咱们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财政的支出,要保证强度,而且还要适度提前,因此我认为2022年可能从一季度咱们就能够看到各种稳增长的措施能够落地去了,尤其是春节回来以后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开工季,因为春节过完了,天气也回暖了,企业有了新的动能,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包括银行而言,一年的信贷额度也下来了,也更能够去支持企业了,从地方政府来看新的一年也更有动力来去完成新一年的经济任务了。

这些综合起来来看2022年的经济开局我觉得可能还是不错的,而且2022年春节相对比较早,所以也会更快地进入到一个节后的开工季。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我觉得从政策角度,包括货币流动性的角度来看,2022年对股票市场都是一个向上的支撑力量。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朋友可能会担心美国的通货膨胀比较高,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出现阶段性的收缩,这个担心是有的,我觉得刚才都在讲好的方面,对2022年的一些风险也做一个提示,我认为2022年的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可能确实业面临几个风险点,其中第一个风险点就是来自于海外的通胀比较高,美国通胀比较高,大家阶段性地去担心货币政策的收缩,当有这个预期的时候可能就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当然了,像2021年年初,过年回来以后,美债收益率上升非常快,导致我们的资本市场出现调整,当时尤其是高估值的板块调整比较多,可能2021年年初的时候集中在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但是在2022年的时候如果再出现同样的触发因素的话它影响的可能就不是这两个板块了,而是谁的估值比较高谁可能调整就会比较明显。

除了这个风险之外第二个风险点来自于美股波动加大的风险,美股虽然说是一个长期向上的趋势,我认为2022年可能还没有变,这是在我之前研究的全球资金流动池中去判断的,大的方向没有变,时间上来看这轮趋势没有走完,但空间来看不大了,因此它可能从单边市场涨变成一个放大波动的市场,当美股出现调整的时候它对于全球的风险资产,也就是全球的股市,也包括A股,都会有冲击。当然它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疫情的重新复发,像这次奥密克戎带来的调整,也有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也有可能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加税导致企业盈利下滑等等,都有可能。这是第二个风险点。

第三个风险点来自于中美的博弈,毕竟从2018年有博弈之后,这个因素其实并没有完全的消除,不是说拜登上台以后中美就皆大欢喜了,不是的,未来在某些时间点当他们再次给我们施加压力,尤其是极限施压的话,我们的股市,包括相关板块都会出现影响。

第四个风险点就来自于信用风险,部分的企业发生信用风险,有信用债风险的时候,还债压力的时候,它可能会影响相关的产业链以及大家由此去担心进一步传染到金融系统,比如说我们前面面临的某家大型地产企业传出债务问题的时候市场就比较担心了,实际上大家担心的不只是这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本身它的负债就很大,大家担心的是类似的企业,其它的地产公司会不会也有相似的问题,甚或者是影响到它的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公司会不会出现影响,进而对金融系统,尤其是给他们贷款的银行系统造成冲击。我认为这个风险2022年不会形成大面积的,也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不太会,但是它有可能会阶段性的,在某个时间点引发市场对此问题的担心,当这个担心出现的时候本身就会影响市场的波动,所以这是我对于刚好讲到这里了市场的四个风险点做一个总结。

小结一下,我们先讲了经济的整体态势,整体虽然高位回落,回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但是有很多结构性的亮点能够去支撑市场,尤其在逆周期、跨周期调节政策的环节下,我认为之前对企业盈利担心的这个预期边际上有所好转,同时货币流动性和整体政策环境是偏宽松的,这个对市场是一个支撑的力量。

当然了,市场也有一些风险,当出现风险时市场会调整,当风险因素解除之后市场会恢复性增长。所以2022年综合来看是一个震荡向上的市场。这是我的一个综合判断,它的阶段性行情和结构性行情为主,不太容易出现单边的大涨或者是大跌,我认为比较难,但是阶段性的波动,2022年的波动不会小,所以2022会有比较多的板块性的,或者说尤其是自下而上个股型的机会会比较明显,我们一般把它叫做α型的机会,整体的涨跌,大面积的那种我们管它叫β型的机会,我们认为2022年α型的机会会多于β型的机会。

最后一部分我们就来聊一聊2022年有哪些板块性的机会。

首先第一个板块性的机会,我认为来自于稳增长的核心资产领域。大家知道,当我说核心资产的时候并不单独的指很多人理解中的白酒或者医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在之前的多篇报告中,包括我在演讲中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一点,核心资产绝不是白酒和医药,中国各行业各领域,甚至是各细分行业这里面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财务指标优秀,公司治理稳健的都是核心资产指标之一,所以说除了白酒医药中有核心资产,除了消费品中有核心资产,周期板块中也有核心资产,制造业板块中也有核心资产,科技成长TMT板块中有核心资产,当然,包括传统的金融、地产里它也有核心资产,不同时间它表现得不一样,前两年的机会主要集中在消费的核心资产,2021年其实很多周期类的核心资产涨了很多,尤其是在碳中和的带领之下,2022年我认为可能更多的机会就出现在制造业中的核心资产,科技中的核心资产。

当然了,在我的分析框架中跟大家讲,2022年首先第一类就是跟稳增长相关的核心资产,包括制造业里的一些龙头公司,企业盈利改善,景气度比较高的,尤其是很多设备类公司,这一类还是不错的。当然了,以消费为代表的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核心资产也是不错的,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反反复复,包括上游成本的上升等等,这些板块2021年出现了调整,业绩相对比较低,但是它的市盈率也回到了过去几年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一个水平,我们最近看到包括食品类公司等等在提价,很多消费品公司随着2022年整体消费在疫情之后的一个恢复,它是有一个业绩恢复可能的,这是有利于股价表现的。

包括稳增长相关的,刚才说过的新基建等等板块,制造业、周期等等稳增长的,甚至包括金融板块,它跟整体的未来增长预期相关的都应该有机会表现,实际上它是体现在一些低估值的价值股的机会上,尤其在2022年一季度可能会相对优势比较明显。

第二条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比较重视的线索就是来自于创新类的科技成长板块,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科技创新的大周期里面,大家看在1G时代我们完全没有赶上,2G时代的时候我们远远落后于全世界,到3G时代我们跟全球比就只落后一点点了,4G时代我们就追平了,5G时代我们就领先了,未来不排除我们6G还是领先的,所以我们看到了华为被老外卡脖子,这是我讲的我们处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起点上。

这个在我2018年的年度策略报告《大创新时代》,包括2019年的《重构创新大时代》这两篇报告中都有详细的论述,就不细说了。

所以未来创新类的科技成长型公司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来源,从具体的细分行业来看首先我认为大家一定要重视的就是高端制造,高端制造业应该说是我们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注意各个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的恢复能力明显是更强的,比如说咱们中国,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如果2021年大家光看A股表现的话好像发现指数涨得挺一般的,表现不行,3000多点还是3000多点,但是如果我们看全世界的话会发现主要经济体都是牛市,比如美国今年创了历史新高,不光纳斯达克创历史新高,因为它代表新经济,业绩好,连代表传统经济的道琼斯指数也创出了历史新高,德国的DAX指数在2021年也创了历史新高。日本的日经225指数虽然没有创历史新高,它没有超过90年代初的泡沫的顶点,但是它也创了20年来的新高,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总结出来,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股市在涨,我们也是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大家想想,这类资产我认为是有机会的,所以高端制造业我觉得是2022年科技成长创新类的一个主线,这里面就包括但是不限于高端的机械,包括军工,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非常多的机会,也包括半导体等等,每一个都可以延展出很多的逻辑。当然它一条主线就是高端制造,中国的公司能力越来越强、覆盖度越来越广,渗透率越来越高,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国产替代属于一个存量逻辑,除了存量逻辑之外它有增量的逻辑,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都运用它们,所以我觉得高端制造肯定是2022年非常重要的主线。

同样的也包括TMT板块,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等,TMT板块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基础设施,它可以跟其它的领域相结合,比如当TMT跟新能源车结合的时候它就不只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了,而是整个智能汽车板块。

当然了,科技创新领域还包括一块很重要的,就是医药,创新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等,这些偏医药的它也是有创新成分的,这是我认为第二类的投资机会。

大的方向来看主要是这两个板块。当然了,还可以从一个主题的角度去思考,就是碳中和,我认为碳中和是一次能源革命,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站在这个高度上,未来能源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方式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它也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从碳中和带来的机会也可以细分出不同的投资逻辑,第一个投资逻辑就是对于传统的周期类和制造类板块而言,创造碳、制造碳排放的这些领域来看它就是一次供给侧改革,它会带来供给侧收缩,类似于咱们2016、2017年经历的供给侧改革,但它是2.0版本,当时是环保、限产的因素,现在是因为碳中和,它是分好蛋糕带来的机会,会带来优秀的周期类和制造类公司的优胜劣汰。

另外一个受益逻辑就不是分好蛋糕了,而是做大蛋糕,最典型的就是新能源,像光伏和风电这样的清洁能源,我们知道清洁能源不止光伏和风电,以前咱们科普书上讲的潮汐能、地热能、核能等等有非常多,但从技术上来看比较成熟,而且能够落地到业绩上来看的,光伏和风电是比较明显的,当然这些成长性板块一般波动比较大,因为它涨得快,涨多了以后短期形成一个情绪高点又会调整,新能源,包括新能源车都有这样的特征,但是从长期来看光伏风电的景气度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的这些光伏风电龙头,它不只在国内是龙头,可能它的技术放在全球产业链也是很不错的。

当然大家在投资这类标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估值,估值过高,大家都去买的时候,一窝蜂追的时候就不要追了,等它市场调整以后,冷落一段时间,好公司可以考虑布局。

碳中和同样还会带来一个新型基建的机会,就是来自于特高压和储能,这个其实我们刚才新基建已经提到了,它是从碳中和的角度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点,新型基础设施,或者我们把它叫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也会带来机会,所以2022年板块性的机会还是会不时发生的,我们认为2022年这种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来自于个股的细分领域的板块性的机会可能会带来更多收益,它会超过整体的大方向上的大起大落的机会,要比那个更多一些,这是我和大家从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货币政策流动性,包括整体政策环境,包括市场面临的风险点,避过风险,实际上就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收益,还有哪些结构性机会,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的完整分享,也谢谢大家的认真倾听。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