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安徽利辛:一村一品 创造好“姜”来

来源:  企业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2-1-10 17:00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作为农业大县,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始终把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企业观察报》了解到,近年来,利辛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步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用心种植美好“姜”来

近日,在利辛县永兴镇诸王社区生姜种植大棚里,一股暖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棚负责人樊士锋正在大棚内查看生姜长势。

“我种了30亩,大棚下气候好,预计亩产值能达到3000公斤。”樊士锋笑得合不拢嘴。这两年,樊士锋种的黄姜都是直接批发卖给阜阳、利辛县城的菜贩子,每公斤能卖到6元,一算下来,收入可观,更加激发了樊士锋种姜的信心。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永兴镇蔬菜产业的发展,真正地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据了解,除了诸王社区有许多像樊士锋一样的农户种植生姜,在谭铺村还有许多农场种植生姜。生姜产业需要栽种、除草、采摘,这些环节都直接带动了村民就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一镇一特’,推行‘一村一品’的思路,着重发展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产业,大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投身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在自己富裕的同时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永兴镇党委书记周涛说道。

稻蟹混养创致富产业

正在农场忙碌的寇云华满脸高兴,他是利辛县程家集镇谭长良家庭农场负责人。“2021年种了500亩水稻,亩产700公斤左右,加上大闸蟹的收入,每亩可以收入5000多元。”寇云华高兴地说道。“这里原来都是低洼地,年年种的庄稼都被淹,传统种植基本上没啥利润。经过探索,这里比较适合种植水稻,又赶上镇里低洼地治理项目的好政策,我们就因地制宜搞起了稻蟹种养殖。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让群众得到了800元每亩的租金,从土地‘解脱’出来的群众又可以在基地打零工,每月可以有20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我们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富裕。”寇云华自豪地说道。

目前,谭长良家庭农场是当地最大的蟹稻共养养殖基地,因地制宜种植优质高杆水稻,并在水稻中散养中华绒毛蟹。

在这种环境里生长的绒毛蟹活动量大,采食昆虫和杂草,品质更加优质。大闸蟹排出的粪便又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加上没有农药化肥污染,大闸蟹和水稻的品质得到了保证,是真正的绿色环保食品。

“目前,程家集镇稻蟹共养已有2000多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要求,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将水稻种植、稻田蟹养殖与乡村旅游结合,通过家庭农场和农家乐打造农旅结合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稻蟹共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程家集镇党委书记郑殿付说道。

小平菇撑起村民致富“伞”

在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张艳艳家庭农场的平菇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袋摆放得整整齐齐,朵朵如云般的小平菇破袋而出,宛如撑起的一把把小伞。这些平菇被当地村民称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伞”。依靠经营平菇,该镇上百个家庭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收入稳定,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努力前行。张艳艳带着工人们正在育种间里育种。工人有的在室外搅拌玉米芯,有的正忙着蒸汽高温消毒,有的在整理育种棒……一片繁忙景象。

“2020年平菇每公斤四块多,2021年升到了六块多,效益好。五月底下种的菌棒已将达到使用期限。本次蘑菇栽植,计划制种40万支菌种棒,覆盖10个大棚,30亩地,11月底下地,春节前后上市。” 张艳艳说道。

“每支菌棒能产菇3斤,照这个产量,肯定是丰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自然是水到渠成。”当被问及收益情况时,张艳艳说道。

“除去分红,平时在蘑菇基地干点活,采蘑菇时,多挣点,平均每天50-60元。这样,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赚到钱。”村民李兰芳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蘑菇基地,自己也成了这里的工人。

近年来,汝集镇中华村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依托政策扶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更好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纪静静 邵强 张廷 汝雪枫 张杰)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