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变局中,这家千亿建筑国企如何以改革领跑?|建“功”十四五

来源:  企业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1-12-28 11:37  |  

纵观3000多家湖南建筑企业,湖南建工集团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

2020年,湖南建工集团完成企业总产值为1154.89亿元,占湖南建筑业当年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该企业的影响力并不限于本行业内。在最新发布的2021湖南企业100强榜单中,湖南建工集团位列第6,自这份榜单诞生以来,该企业一直稳居前10。

“十三五”时期,湖南建工集团迎来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此期间,该企业的经营规模、完成产值、营业收入分别都突破千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利润总额从2015年的4.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亿元,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66%。

这五年,湖南建工集团稳步前进,国内建筑行业却悄然变局。在中国建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中,“降”成为高频字眼,尤其是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已连续四年下降。在此背景下,湖南建工集团的稳健发展就显得尤为可贵。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表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求高质量发展,让市场来检验改革的“成色”,让市场来真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建筑业变局之中,湖南建工集团如何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未来,该企业又将怎样引领湖南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进而向着“世界500强”的目标发起冲击?带着这些疑问,国资潇湘融媒深入企业发现,一切都得从这家千亿规模建筑国企的改革说起。

轻装上阵 卸下“历史包袱”,推进“管业分离”

在省内谈及湖南建工集团,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巨无霸”。

这一描述蕴含着两层含义,从积极面来看,无论是经营规模、产值亦或是在职员工,湖南建工集团都位居省属国企前茅;但与巨大体量相伴随的,是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

湖南建工集团战略信息部总经理刘育奇向国资潇湘融媒介绍,湖南建工拥有着近2万名退休人员;在“企业办社会”时期,湖南建工一度为83个职工家属区承担“三供一业”的费用开支;推动改革前,集团旗下还有着数家“两资两非”企业、1万多名不在岗员工……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类企业是轻资产行业,对资金的周转要求极高,而这些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包袱,曾一度成为“资金黑洞”,严重制约了企业健康发展。在湖南建工集团战略信息部副总经理段朝辉看来,“历史遗留问题”就好像一副枷锁,曾经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最大的天然劣势。

对于湖南建筑业的龙头企业,湖南建工集团若要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以改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势在必行。

2018年,国资委开始实施“双百行动”推进国企综合改革,湖南建工集团入选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名录(湖南共5家),在“五突破一加强”的指导方针下,湖南建工集团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步伐加速。

在此期间,湖南建工集团累计完成了10539名不在岗职工安置分流,妥善解决集团各单位社保历史欠费问题;全面完成83个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18595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成5户“僵尸企业”出清工作,集团管理层级由四级缩减至三级,累计减少法人单位75户、非法人单位减少153家……一系列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轻装上阵的同时,另一项“瘦身健体”的改革举措也在雷厉风行的展开。

采访过程中,有位建工老员工跟国资潇湘融媒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曾几何时,集团领导经常在重要的会议中被打断,收到通知要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参加项目的现场开标,这样的情景曾多次出现。

原来,过去湖南建工集团本部不仅担纲整个集团战略、管控等总部职能,还承担着具体的业务职能,总部职能失焦,这对企业的长期规划发展不利。于是,“管业分离”改革便被提上了议程。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谈毅介绍,“管业分离”改革开展后,湖南建工集团本部管控职能上移至湖南建工控股集团,下设总承包公司实行模拟法人运行,承继集团业务职能。湖南建工集团本部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机构改革,管理部室由16个精简为11个,集团本部管理人员由230人精简至99人。“改革后虽然总部机关人员骤减,但办公效率上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是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规模化发展后都要走出的一步。”刘育奇认为,在第一梯队的省级建工集团中,湖南建工集团的“管业分离”改革开展得早、进展得快,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此外,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面,湖南建工集团科学制定了行动实施方案及配套台账,建立起季调度、月督办和定期销号工作机制,三年总台账79项,截止发稿前,该企业已累计完成64项,完成率81%,提前完成台账项数70%的目标任务。

2020年年底,湖南建工集团作为改革样本,被收录进了由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编著的国资国企改革经验案例丛书《改革样本——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改革的“建工”样本受到全国推介。

强筋健骨  “市场化”“精细化”破解建筑业人才瓶颈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人才”永远属于核心要素。如今,建筑业的深刻变革也体现在从业者的变化上。

根据《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20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为5366.9万人,已连续两年减少。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何在从业人数下滑的前提下打造出一支优秀的人才梯队,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在行业内拥有着很好的口碑,但曾经的湖南建工,却不是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国资潇湘融媒采访到了一位湖南省内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陈谦,供职于长沙某知名建筑民企的他直言,当年在选择入职单位时,薪资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在与同行业头部民企的比较中,当时湖南建工的薪资水平处于劣势。

然而,“三项制度”改革在湖南建工的深度推进下,这一薪酬对比的天平发生了逆转。

湖南建工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谢洪海表示,曾经受制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等方面影响,建筑国企薪酬水平很难与市场接轨。在集团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后,在工资总额允许的条件下,如今,湖南建工集团逐步形成了以绩效激励、差异化考核为原则,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全员业绩考核分配制度。

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的形成,使得湖南建工的薪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随着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关键岗位和一线苦脏累岗位倾斜,更多湖南建工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数据显示,市场化薪酬机制建立后,湖南建工集团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达8.6%。

更加市场化的分配机制解决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而要让人才为企业发展发挥最大价值,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谢洪海认为,过去建筑行业用人制度常被人指摘过分粗放,很大程度上由其行业特殊性所致。因施工项目呈现出周期不规律、地域分散化等特点,在众多建筑企业跑马圈地、外拓市场的过程中,人才培养、储备、管理等被置于优先考虑之外。

为迎接未来更加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建工集团内部下发了《人才库建设实施办法》,分门别类建立起不同类型的人才库:如干部后备人才库、专业技术人才库、项目经理人才库等,对人才进行了分类管理。

以湖南建工的海外事业部为例,2020年,湖南建工海外承接任务50.93亿元,为打造集团海外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并完善了海外人才库,从组织上给予保障。目前集团从事海外业务总人数为35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9.5%,35岁以下员工占比55.7%,这一“精英化”的人才队伍结构在建筑行业实属少见。

拓展产业链上下游  打造国内一流建筑综合服务商

日前,湖南建工集团对外发布了企业的“十四五”战略规划,其中要“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综合服务商”的战略定位格外引人关注。

何谓“建筑综合服务商”?刘育奇解释说:“这意味着湖南建工集团将不再是纯粹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今年以来,湖南建工集团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国资潇湘融媒盘点发现,在这类合作签约现场,到场的除了当地党委、政府,通常还有如工信局、规划局、住建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身影。事实上,湖南建工集团除了为当地提供常规的工程项目建设外,往往还打包了市政道路、垃圾焚烧等众多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湖南建工集团在“投、融、建、营、管”一体化建设中稳步迈进。

刘育奇表示,“投、融、建、营、管”一体化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国家大的政策导向,湖南建工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做大做优做强国有资产的同时,还承担着服务国家、本省发展大局的职责。

“全球最大的250家承包商没有一家纯粹依靠投标进行市场开拓。”段朝辉表示,重组、收购已成为湖南建工集团补充、延长产业链的重要方式。

在2020年,湖南建工集团打造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地产开发三大平台,组建城乡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组建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助力地方“两新一重”建设;组建建工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助力房地产健康发展。

面对近年来基建放缓、房建趋向饱和的市场环境,湖南建工集团正通过科技赋能,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家70年的传统建筑企业正焕发出转型升级的科技之光。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指出,对标服务打造“三个高地”目标,湖南建工集团着力在建筑领域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开放发展上塑造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

作为传统建筑业企业,去年湖南建工集团投入研发经费32.41亿元,R&D占比达3.13%,湖南百强企业(包括一众高新技术企业)中只有25家达到了这一水准。

2021年5月,中湘智能建造有限公司(简称“中湘智建”)正式挂牌成立,脱胎于湖南建工集团职能部门BIM中心,中湘智建成为了全省首家建筑业智能建造企业。诞生之初便肩负着以科技赋能传统建筑行业,未来该企业将为湖南省建筑业数字化担负起变革先行者的使命。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下一步,湖南建工集团将探索推进“1+3+1”资产证券化工作,即同步推进集团整体上市与物业、装饰、安装3个专业板块以及科技板块单独上市。

今年以来,湖南建工集团两家子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总量2950万元。其中,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5%股权的工商登记变更;中湘美好公司则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成功引入2家非公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有一组数据,很好的体现了湖南建工集团这家企业的底色——“十三五”期间,该企业累计承接任务7737亿元,其中省外(含海外)业务达3753亿元。湖南建工集团的市场份额,竟呈现出省内省外对半开的格局,这在国内所有省级建工集团当中,都是相当特别的存在。

我们不难从这组数据剖析出湖南建工集团一以贯之的“改革逻辑”——不论是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开展“管业分离”的“轻装上阵”;还是立足人才,打造市场化薪酬机制;亦或是推进“投、融、建、营、管”一体化建设——这背后都无不体现出湖南建工集团向着充分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蔡典维曾经指出,要让市场来检验建工集团的改革“成色”,让市场来真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诚哉斯言,国资潇湘融媒了解到,截至10月,湖南建工集团今年已承接任务1515.98亿元,完成企业总产值1025.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实现利润16.20亿元……各项指标均高于往年同期,“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了开门红。可以说,这家千亿建筑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市场已经给出了它公正的评分。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