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供电局:跟着蒙电人描绘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来源:  呼和浩特供电局       作者:武丽芳 王瑜 田永川      发布时间:2021-11-1 12:52  |  

10月17日,我们迎来第八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呼和浩特供电局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中央、自治区和集团公司党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了定点扶贫任务,先后荣获“自治区定点帮扶优秀单位”和“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切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蒙电力量。

驻村干部:苑建明(右)

展望“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呼供人秉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理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彰显国企担当,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建红 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呼和浩特供电局党委始终坚持旗帜领航、党建引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呼和浩特供电局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努力实现美丽乡村新风貌。

为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呼和浩特供电局党委新时代讲习团深入帮扶乡镇,开展一系列 “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深入浅出的宣讲出去。红色的声音传递红色力量,红色的身影穿梭在乡野间,从城市到农村,从会议室到土豆地,呼供局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走进了千家万户。

丰收金 喜看秋日硕果之景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中华大地上,辽阔壮美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呼和浩特供电局都蓝蒙志愿者、党员突击队走进武川县上秃亥乡五家村,协助农民收获土豆、向日葵、莜麦等农作物,与农民共庆佳节,同享丰收的喜悦。

呼和浩特供电局将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与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爱心认购活动和爱心捐赠活动,在工作之余帮助乡亲们整修房檐用电线路、更换水管、整理卫生、报销医保、田间劳动,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

这样的实事好事,还有很多很多,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这几年,我们不是在帮扶点,就是奔波在帮扶的路上”,志愿者们微笑着说道,“虽然这一路很艰辛,但我们很有成就感,能够作为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贫困户脱贫致富,奔上小康之路,我们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

助农绿 搭建产业兴旺之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呼和浩特供电局深切感受到肩上承担的压力与责任,以“全面提升农村电网建设质量”为目标,以“农网升级改造和机井通电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光伏并网、易地搬迁电力配套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在发挥电力行业特殊优势这方面想办法、下功夫,在老区、山区为一体的典型旱作农业区,靠天吃饭、干旱缺水成为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机井成了老乡的“救命稻草”,而机井及时通电变得尤为关键,决定着能否及时取水浇地。

为彻底解决老乡们的后顾之忧,呼和浩特供电局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电力乡村振兴,为老乡们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同时,深入开展电力知识宣传进乡村活动,走进农户家中,维修老化线路。在定点帮扶的五个旗县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切实以坚强电网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强大支撑。

驻村干部:兰晓东(左)

马王庙村的村民乔富龙说道:“现在咱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庄户人不像以前那么苦重了,春种秋收都有机械设备,遇到干旱也不怕了,有机井能浇上地,收入越来越稳定。”

喜看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俯瞰金色大地,遍染丰收喜悦,这是耕耘的收获,更是呼和浩特供电局上下同心,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硕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节点,呼供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优秀中华农耕文化,营造感恩奋进、喜庆丰收、传承文化的良好氛围,用双手描绘出蒙电人自己的乡村振兴最美画卷,为建党百年再献一份厚礼。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让王健林退位的男人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