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隔代抚育之痛”,社会政策要发力

来源:  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发布时间:2021-10-13 11:51  |  

近年来,大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祖父母越来越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据一项针对北上广深等全国32个城市隔代抚育的调查显示,纯粹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带孩子的家庭所占的比例为52%左右;由保姆协助老人一起带孩子的家庭比例为15%;父母一方选择牺牲职业带孩子的家庭比重为31%。由于父母与祖父母在教养孩子上的观念分歧,父母缺位的隔代抚育很容易引起家庭矛盾,这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内部多重亲密关系的“隔代抚育之痛”。

有学者指出,隔代抚育的最大弊端在于“重养轻教”,也就是所谓的“隔代亲”问题。许多年轻父母发现,把孩子交给老人长期抚育后,孩子在得到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同时,往往也得到无原则的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生活的独立性;更严重的是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理所当然地认为周围的人都应该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样对待自己。而且,在中国“孝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孩子父母指出老人照顾孩子的毛病,往往不被社会文化和老人自己所接受。此外,许多年轻父母自身心理还不够成熟,工作生活都需倚重老人,从而导致家庭结构界限不清晰,加剧了家庭内部成员间关系的复杂性。

当前,隔代抚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其社会影响当有充分认识和周密安排。早些年,农村隔代抚育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曾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被托付给祖父母辈隔代抚养的孩子们,部分存在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些孩子因在成长关键阶段失去父母管教,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形成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城市里的隔代抚育,情况虽与农村不尽相同,但缺乏父母关爱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难免会给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育留下长期阴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涉及到社会抚育和子女培养的问题,理当更加谨慎和敏锐些。说到根本上,所谓的“隔代抚育之痛”,其实是社会快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社会成本,即快节奏的工作、高房价的压力、内卷化的竞争吞噬了年轻人本该抚育陪伴子女的时间和精力,使家庭结构中本该退休的老人被动卷入其中进行补位。与这种抚育子女的高成本相对应的就是低生育率,既然不能合理地、体面地当个称职的父母,在养育子女与赡养父母之间达到两全和平衡,那索性就不生育了。由此,又带来了低生育率、老龄化加剧等另一个极端走向的社会问题。

化解“隔代抚育之痛”,最关键的举措是要出台有力的公共政策托底,让更多家庭能够实现“幼有所托,幼有所育”,而不是在家庭内部消化这种社会成本。如果社会能够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同时对普通民众来说又可负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发展形成规范化、普惠式的婴幼儿抚育服务市场,以强化公共投入冲抵压在年轻父母身上的巨大负担,那么,隔代抚育将不再是千家万户无可奈何的选择。到那时,即便“三代同堂”,恐怕也没那么多家庭矛盾了。

(编辑:陈文琦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闭幕
国务院国资委与辽宁省举行工作会谈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中交房地产变中求存

揭秘 | 中建集团是如何摆脱开发商拖累的

宗庆后之后,娃哈哈面临三大挑战!

时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