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省现代农业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  企业观察网       作者:许 维      发布时间:2021-10-12 12:27  |  

肩负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兴农强省历史使命,现代农业集团自2017年5月组建以来,不忘初心、负重前行,奋力开拓、锐意进取,短短四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全面翻番。到2020年,集团营收由组建前的26亿元增长到83亿元,利润由1.7亿元增长到5.2亿元,总资产由56.37亿元增长到110.0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由6.77%增长到15.8%,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37%。“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在全党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新热潮的重要时刻,7月25日至27日现代农业集团胜利召开第一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了集团第一届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擘画了未来五年决胜营收500亿、利润25亿的宏伟蓝图,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基础。巨舰正启航,号角已吹响,阔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如何在党的旗帜指引下,锚定企业发展战略,向着兴农强省、建设“三高四新”新湖南的光辉彼岸加速挺进,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发力:

一、以战略定向导航,把准企业发展的“方”与“位”。战略的成功是企业最大的成功,战略的失败也是企业最大的失败。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海上任何一个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现代农业集团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海洋里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必须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始终锚定企业发展方向,在行业竞争领域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国企责任担当方面努力有所作为。

锚定发展战略,坚持久久为功。在系统谋划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1+N”扇形展开产业发展思路,遵循“三大平台”、“六步走”发展模式,把握规模和效益比率动态调控的发展节奏,集团确定了“十四五”未实现“营收500亿、利润25亿”的发展战略,并树立了“打造百年老店长青基业”与“构建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远景目标,为集团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在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引导下,未来五年,集团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归核,重点突出猪、粮、油三大主业的发展,确保在“十四五”期末,集团生猪产业达到产能1200万头、屠宰480万头,排名省内第一、全国前十。粮食产业达到储备能力100万吨、年大米深加工10万吨;食用油产业实现年销售50万吨、储备油脂10万吨,粮油产业双双进入省内第一方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伟的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战略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

铭记发展使命,勇担社会责任。集团肩负着“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中有所作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有所担当”的历史使命,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战略意图,坚决扛起国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争当兴农强省的排头兵、服务社会民生保障的先锋队、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主力军。要紧紧抓住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在兴农强省的征程中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推动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壮大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国有骨干企业。要始终将稳产保供、服务民生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以对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按最高环保标准扩产能,按最高食品安全标准为市场供应安全肉、放心米、生态油、健康药,使现代农业集团真正成为稳产保供“猪、粮、油”市场的“压舱石”与“稳定器”。

创新发展理念,增强领航动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领航企业发展,找准短板弱项,坚持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整合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对内部企业的重组整合,消除同业竞争,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部企业的并购重组力度,尤其是以获取独家专利、优质产品、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战略资源、品牌渠道为目的的并购重组,以快速抢占产品、技术、市场高地和资源价格洼地,实现相关产业的几何级增长。要保持协调发展,要改变过于依靠单一投资主体、投资渠道、投资方式,依靠单一产业支撑、产品市场、盈利来源的发展局面,积极拓展更多的发展模式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国家支持和政策性投入,确保投资主体与盈利来源多元化,用全局观念、系统方法克服管理链条和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统筹主业与辅业、省内与省外市场谋篇布局,下好全局一盘棋。要突出创新发展,坚持科技赋能,打造生猪种业“中国芯”;发展智慧农业,抢占优势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产业强链,重点向骨干产业链的上下游、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推广电子商务,促进企业产品与新业态的有机融合;强化创新驱动,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要强化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企业名片,树立和强化低碳环保概念、绿色健康理念,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养殖、种植产业领域加快导入生态、有机产品生产标准,积极争取成为国内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企业。要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的视野与胸襟推进现代农业集团的产业发展:既要勇于“走出去”,又要敢于“引进来”,突破地域藩篱,打破所有制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与国际同行企业进行合作,与央企进行产业对接,与优质省企、民企进行产业联姻,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迎接八面来风。要着眼国内外市场,将公司品牌、产品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培育,塑造出反映企业核心专长的国际知名品牌形象。要实现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依靠职工群众与为了职工群众高度统一起来,全面扛牢国企担当。要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着力改善一线员工劳动环境,提高一线苦脏险累员工薪酬,全面落实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毫不松懈加强常态化防控,确保全体员工健康安全。要确保安全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防死守、持久作战,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加强监管,严控财务、投资、国际贸易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持续强化环保先进产能建设和养殖业污染防治。

二、以党建强基固本,筑牢企业发展的“根”与“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作为国有企业,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个人认为:关键是要推动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统一,将党的领导优势、治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把捍卫“两个维护”作为管党治党和办好国企的根本政治要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对标对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决策部署,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确保“两个维护”落地落实。要始终加强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和在国有企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组织在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组织研究审议重大问题作为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决策的前置程序;完善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要推进党的工作全覆盖,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与其他治理主体清晰权责边界,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在国有企业将党管发展方向、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干部人才、党管企业治理、党管文化建设、党管干部考核等工作制度化,确保国有企业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强化党的建设,保障组织坚强。毫不动摇坚持国企“姓党”,在推进企业各项工作中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合:要将党建工作与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集团特别是党委班子、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的首要内容,尤其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国企改革发展、湖南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最新重要论述,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同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将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切不可搞成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要把推动国企深化改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要将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首先要把加强集团党委自身建设摆上头等重要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企领导干部“20字”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带头反“五伪”、严“五淬”、建“五卡”、过“五关”、赛“三比”,身体力行“四如”、“四美”、“四个说了算”、“四个始终”,齐心协力将集团党委建设成“五力”突出的党组织。其次要坚持党组织对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能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原则,着力培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快启动集团总部竞聘上岗改革,对中层干部以下人员全体起立、择优录用,引入竞争机制激活“一池春水”。要将党建工作与强基提能紧密结合,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大力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职工队伍的主人翁作用、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要加快党组织设置全覆盖,新五丰、天心种业等骨干企业的每一个养殖场都要设立党支部,实现每个一线生产单位都有党组织,打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思想的“最后一公里”,确保集团党建工作总体水平走在省属监管企业前列。

坚持从严治党,永葆肌体健康。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企业发展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员干部肌体健康,为决胜“十四五”新目标新使命保驾护航。要坚定不移抓好作风建设,全面实施“清风树工程”,扎实抓好“监督五卡”管理,加强责任追究体系和内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反对“四风”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廉洁风险点围歼战役,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深入实施廉政风险点管控,多措并举用好执纪“组合拳”,突出重点监督“六大问题”,有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要把从严治党坚决落实到管好干部,坚决整治衙门习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欺上瞒下、好大喜功,特别是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小山头小圈子、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又要持之以恒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

三、以产业报国利民,提升企业发展的“质”与“量”。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现代农业集团要始终坚持产业报国、服务民生的企业宗旨,把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作为重大责任和重要机遇,在加快落实集团“十四五”规划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突出“质”的提升,又要保持“量”的扩张,不断推进企业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着力做强做优做大生猪、粮食、食用油三大主业,为国家和人民建好“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更好地履行企业稳产保供、服务民生、示范引领的社会责任。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核心能力。要坚持产业归核,以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优势骨干产业,充分调动人财物资源予以倾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将其做强、做优、做大,形成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要在未来五年内,在现代农业集团形成以生猪养殖为龙头、以粮油经营为两翼、以精深加工与国际贸易为辅助的“1+N”产业发展格局。要提升产业价值,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优质业务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选择性地向优势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一体化竞争优势。具体而言,生猪养殖上游环节可重点开展育种技术攻关、拓展优质种源基地等高端业务,下游环节可重点开拓冷鲜肉配送、肉制品加工等精深加工业务,积极推动生猪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延伸。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关键能力建设,在生猪主产区强化产能、防疫能力、饲料加工与配送能力建设,在生猪主销区强化屠宰、冷链物流、品牌宣传与营销能力建设。具体而言,现代农业生猪产业要以湖南为大本营与主产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与上海大湾区开展营销布局,加速推动新增猪场产能释放,积极推进新五丰耒阳饲料厂和宁远舜新屠宰场项目建设,全力构建立足湖湘、辐射沿海、集养殖、屠宰与深加工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集群。要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生猪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以与华为合作推动生猪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上市公司新五丰及育种龙头天心种业为转型载体,创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生猪智能化养殖模式与行业标准,全面建设“智慧猪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现代农业生猪养殖向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快速转型升级。要强化产业效能,积极整合省内粮食资源,通过拓展供应商渠道、合伙新建储备库等方式扩大仓容,提高粮食综合保障能力;深入推广运用绿色低碳科技储粮技术,做好新增仓容布局,开展老旧仓库改造,提质扩容粮食仓储;加快赤山库区5万吨绿色优质大米智能工厂一期工程建设,确保2021年底建成投产;抓住“好粮油”行动国家级示范县三年滚动支持的契机,加强优质稻收购,扩大优质粮源面积;大力发展粮食贸易,积极拓展非洲和东南亚市场,助推粮食贸易迈上新台阶。要推进产业整合,对集团现有产业板块进行全面梳理,对非主业、规模小、效益差的子公司划转到二级企业代管,同时积极推进生猪养殖、粮食收储、油脂经营、国际贸易、医药健康、农业基金等产业板块的重组整合。2021年率先将林之神、茶油公司、军粮集团等油脂企业整合到食用油集团,并初步完成冷链物流产业平台公司组建方案。

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影响能力。要推动低成本扩张,复制养殖板块近年来的扩产能经验,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或通过股票定向增发、基金杠杆作用、企业发行债券等资本运作方式,或通过企业股权转让、骨干员工持股、引进战略投资等股权变动方式,或通过合伙设立企业、资产租赁经营、到期资产回购等产权交易方式,推动盘活企业存量资本,扩大企业增量资本,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促进企业加速外延式扩张,实现企业体量与产业规模的裂变式增长。要拓展多渠道合作,以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合作,持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同行企业、权威专家的项目、技术、产业与人才等的对接。加强项目调研论证,适时开展目标企业并购重组、业务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创建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强化产业科技驱动力。要坚持品牌化运营,强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湖南100强企业”(第55名)地位,搞好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推进89项专利尽可能转化为生产力,保护使用好75项商标权,大力培育好“天心种猪”、“新五丰优鲜肉”、“天下洞庭大米”、“林之神茶油”、“天劲口服液”等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在国内市场有较强影响力的猪、粮、油及大健康品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聚焦主业抓发展、并购重组促发展、争取政策谋发展,特别是争取省国资委在资产划拨、股权划转、企业整合、债权转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强化主业的同时,要在延链强链上发力,逐步建设形成屠宰加工、冷冻冷藏、低温运输、冷鲜销售、肉品储备与深加工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产业链。通过跨越式发展,到“十四五”末,使生猪产业年产能达到1200万头,跃居全省第一、全国十强;粮食产业年储备能力超过100万吨,食用油产业年产销达到80万吨,粮、油产业双双稳居省内前三强;集团年营收突破500亿,在省属国企名列前茅。

提升产业质量,突出盈利能力。要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以非农业的理念发展传统农业,加快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做到量增质更优。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增长模式进入以效益为主导,增长方式转向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效率、产业效能、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确保企业净利润、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等经济效益指标不断攀升。要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着力向农业产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向产业链的精深加工领域渗透,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优化升级,重点打造国际一流的民族养殖品牌与食品加工产业。大力提升集团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真正实现集团主导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尤其生猪板块要着力推进与华为的合作,全力打造中国生猪养殖标准化、智能化标杆企业,达到生猪养殖“山高我为峰”的境界。要切实强化成本控制,全面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在猪场建设、设备采购、租赁成本等定价环节,在饲料原料、动物疫苗、防疫物资等采购环节,在人员配备、车辆运输、销售广告等运营环节,要通过联合采购、公开竞标、全程监督等方式,在生猪养殖全要素领域内把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确保我们的养殖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成为生猪行业中的低成本领先者,进而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有效抵御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使我们的养殖企业能够穿透所谓的“猪周期”,平安度过行业寒冬,做到生猪行情好的时候挣大钱,生猪行情不好的时候不亏损。要对标提升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激活企业内生性成长活力。要对标牧原、正邦、新希望、大北农等行业先进企业,从生产性能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上找差距、补短板、强素质,从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找原因,强化刚性的全面预算管理、年度目标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特别要强化年度预算、决算对成本费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等关键经营指标的控制;合理安排组织生产,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生产,做好要素保障,确保生产经营运转流畅、产供销衔接紧密,促进经济技术指标全面提升,把成本降下去,将效益提上来。

四、以人才兴业旺企,激活企业发展的“智”与“力”。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源,也是企业最根本的支撑力量,必须用好用足用活。尤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必须配齐配优配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贯彻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大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着力构建人才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

加快引进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与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年龄普遍老化、专业水平普遍偏低;人才的质量与数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专业型、经营型、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现状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为此:要加快人才统筹引进步伐,对人才引进实行集团统筹、企业自主、按需引进、逐级审核的原则,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实绩化的用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人才短板,力争3年内全集团人才现状有较大改善。要推进重点人才实施工程,着眼重点板块、骨干企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加大在畜牧养殖、粮油收储、食品加工、医药健康、国际贸易等专业领域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尤其要加快实施养殖板块与农业院校(农业大学、职业学院)的合作培养人才计划,每年培养引进100名高等院校专业人才,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为一线养殖场培养100名以上骨干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懂经营、善管理、能开拓的养殖产业骨干人才队伍,推动集团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建成人才集聚高地。要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强化对人才的培训教育,通过导师制度、岗位培训、课程教育、外部学习等职业教育路径,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师带徒”、“传帮带”促进业务素质提升;建立集团核心人才库,对骨干人才进行系统、集中的强化培养,提升核心人才队伍整体胜任程度;建立人才职业发展档案,对被培养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给予纵向职级晋升和横向跨通道发展的机会。尤其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力度,重点在全集团培养和使用一批“70后”企业负责人、“80后”中层干部、“90后”业务骨干。

搭建发展平台,构建人才高地。要聚焦战略、科学规划,持续强化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企业发展战略,深化全集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科学制订人才引进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人才引进计划,确保企业人才战略实现全局视野、系统谋划、超前思维、有序推进。要配套政策、机制保障,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实行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业务骨干的薪酬与激励政策,推进以市场标准、柔性方式引才用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创新机制,最大限度把引进人才的情感归属、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充分激活企业的内生性动力。要拓宽渠道、多元引进,坚持在集团总量调控、需求汇总、统筹引进的前提下,严格执行人才引进标准和招聘程序,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流动松绑,畅通人才在集团范围内横向、纵向流动渠道;坚持人才引进市场化选聘方向,拓宽选拔专业化人才的视野和渠道,突破地域、行业与所有制限制,坚持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把合适的人配到合适的岗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搭建平台、释放活力,搞好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对人才的服务力度,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发展平台;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事业感召、待遇吸引、情感留人,努力构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疏通人才晋升通道,激发人才释放活力,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舞台,努力形成人才聚集高地。

消除体制弊病,激活人才效应。国有企业在用人上的体制机制弊病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必须通过市场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人才引进与使用,建立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形成三大效应:一是打破“青蛙效应”。由于“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等国企弊病的存在,导致一部分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躺平”、“内卷”现象屡见不鲜,而浑然不觉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的残酷与激烈,甚至对企业面临的危机与生存的艰难无动于衷,更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这种现象与青蛙在温水环境中不易逃离危机是一个道理。而通过市场化竞聘机制与“末等淘汰”机制的建立,可有效打破企业用人上的“青蛙效应”。二是引发“鲶鱼效应”。沙丁鱼在一个封闭的运输箱内容易缺氧窒息,但如果在这个运输箱内放入一条凶狠的鲶鱼,在时刻面临被鲶鱼吃掉的危险环境中,沙丁鱼拼命游动躲避鲶鱼的威胁,反倒多数都能生存下来。这种现象与国企引进人才产生的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产生“洼地效应”。国企要致力于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高地,这是从对人才的感召力、对人才选择的标准角度来讲的;而国企要产生人才的“洼地效应”,则是从对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流动的方向角度来谈的。上善若水,自高而下,唯有洼地才能成为水的终极归宿,所以老子有“愿为天下溪”的论断。能成为人才之源滔滔不绝流向的“洼地”,我们的国有企业哪有不兴旺发达的道理?

五、以改革提质增效,增强企业发展的“势”与“能”。深化国企改革,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推进企业系统优化、管理提质、运营增效、发展加速的必然要求,对于现代农业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化内生性活力、构建发展新优势新动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稳产保供、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夯实改革基础,规范制度建设。要完善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制定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事项清单及议事规则,明确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权责划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要重塑治理体系,推进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清理非公司制企业,确保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董事会规范运行制度体系,明确董事会的运行规则及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落实董事会授权制度,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建立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的工作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法定、职责清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要优化三项制度,建立体现“三能四效”的劳动、人事、薪酬体系。坚持市场化、契约化劳动用工方向,使公开招聘、合同管理、有进有出成为企业用工新常态;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搭建平台;建立健全以绩效薪酬为主体、以全员考核为手段、以激励增效为目标的薪酬体系。坚决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让企业的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成治理能力。

积蓄改革势能,促进机制转换。改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革推进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积累强大的势能,实现从制度到机制的转换。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按照“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大力推动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内涵式发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以“混资本”促进“改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股东积极作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对混改企业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权董事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推动混改企业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要规范经理层任期制管理,实现经营团队契约化。对所属各级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严格按照契约约定开展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合理拉开经理层成员薪酬差距,依据考核结果,刚性兑现薪酬,决定聘任或解聘。要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现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要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促进经营机制市场化。一是强化契约管理,规范劳动用工。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等制度,加快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全面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构建员工能进能出、有序流动机制。二是优化干部选任,加强动态调整。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搭建平台;通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动态调整,把因人设岗转变为以岗用人、分配岗位转变为竞聘岗位、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三是坚持绩效挂钩,完善薪酬管理。调整优化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实现员工收入增长和企业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强化考核管理、奖惩兑现;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核心关键人才开展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计划。

深化组织变革,务求精简高效。要全面优化组织架构,持续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减少法人户数,推进企业扁平化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对集团总部及分子公司本部实行“三定”管理,定编、定岗、定员,大力推行减员增效。要开展管理提升行动,围绕“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及信息化管理”等八个方面,坚持对标先进找差距,全面开展“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把握集团总部战略决策、资本运营、资产监管、人力资源和文化建设“五大中心”定位,强化子公司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益“三个中心”职能,形成“资源共享、财力互用、风险共担”的集团化运营模式。要清理退出无效资产,全面清理与主业关联度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进一步做好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后续工作。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以断臂求生的智慧和勇气,持续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改革脱困专项治理工作。

六、以文化凝心聚力,优化企业发展的“术”与“道”。企业文化是全员共同的价值取向,是形成企业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与行为规范两部分,前者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审美价值,属于“道”的范畴;后者是企业文化的外延,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实用价值,属于“术”的范畴。两者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凝心聚力、规范引领的作用。

塑造共同愿景,厚植文化凝聚力。现代农业集团由九家企业整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企业文化作为精神黏合剂,就很难产生“1+8〉9”的效果,有可能还是一袋互不相融的马铃薯。有了水乳相融的企业文化,灵魂才有皈依,人心才能凝聚;才会有步调一致的企业行动,使人人朝着既定目标,不用扬鞭自奋蹄。要塑造共同愿景。就是要勾画发展蓝图,凝聚人心士气;构建精神家园,安放漂泊灵魂。既要有奠定百年长青基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豪情壮志、事业雄心;又要有构筑员工发展平台、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温情脉脉、人文关怀。要将理想与现实、远方的诗与脚下的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奋斗有目标,工作有希望,岗位有价值,成长有机会。要传承公司使命。要在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中自觉践行公司使命,使现代农业集团在推动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要在致力于实现产业报国、富民强省、稳产保供、服务民生的社会责任中升华公司使命,为实现“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强化文化认同。要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软实力用心宣贯、精心培育、细心呵护,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沁入心田,使企业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普及。要持续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对工作的自豪感、辛福感,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践行企业文化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工作常态。

匡正价值导向,增强文化融合力。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大量震烁古今的优秀文化,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文化自信。要在对九家企业原有优秀文化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按照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针,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对现代农业集团的企业文化进行重塑和再造。要将粮油集团、新五丰“三趟快车,供应港澳”的报国精神,天心种业“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担当精神,天下洞庭、农业集团“服务三农,品质至上”的敬业精神,与传承湖湘传统文化中的神农“敢为人先”的创业品质,舜帝“敬天爱民”的民本情怀,大禹“不成不休”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从中提炼出对我们有益的文化因子,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精神;既有国企共性,又有个性魅力。要以我们党的先进奋斗文化铸就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先进组织文化凝聚万众一心跟党谋发展的磅礴力量。要加强文明创建,打造文明高地,不断提升企业文明水准,最终沉淀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文化、组织文化品牌。

推动管理转型,拓展文化创新力。要推动守正创新,集团要以大舞台的胸襟成为有志者创新的田园,以大事业的追求成为有能者创业的乐园,以大熔炉的气度成为有缘人成长的校园,以大家庭的和谐成为有心人精神的家园。要加快管理转型,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搞好新五丰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智慧养殖示范项目,聚焦“智慧农业”,通过“云+端”养殖环境监测、饲喂自动化、远程管理、平台互联、全程溯源等先进基数和手段,实现健康养殖、节约成本、减少人工、节能降耗,推动生猪养殖产业智能化、精准化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自我革新,积极倡导与落后文化、落后思想、落后管理、落后体制机制、落后人际关系做坚决斗争,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振精气神,“眼里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丘壑万千”,始终做到心中有信仰、眼里有方向、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集中精力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牢牢掌握企业发展主动权。

未来一个时期,是集团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将加快补齐农业农村 “短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有力增强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的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和巨大市场空间;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必将发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固本强基。征途漫漫,当扬帆破浪;旗鼓催人,须策马扬鞭。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集团第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坚守初心、担牢使命,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努力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启现代农业集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用心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现代农业集团力量。(作者系湖南省现代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中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
一图速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亚洲最长最重导管架钢桩完成装船
我国在大漠腹地打出首口万米深井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刘伟平挂帅三峡集团有何深意

中国移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戴和根履新中国铁建100天,干了啥,见了谁

时评更多